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形态从孤立、分离的单个城市向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形态拓展,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的数个城市集聚形成了经济发展中的城市群现象,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在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规划和建立起适应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系统,对于提高和改善城市群经济运行质量与环境,促进城市群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和把握城市群物流需求规模、结构、水平、分布及发展趋势是建立城市群现代物流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主要包括城市群区域单体城市物流需求在空间上的规模分布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化结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论文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群物流需求基本理论研究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物流需求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等,研究了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的构成、特征、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解决了城市物流需求当量值(关联量)的技术问题,通过定义节点贼市物流需求关联度、节点城市物流需求关联量等参数,构建了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规模测度模型,为研究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规律提供了技术方法。(2)物流的区位特征研究利用区位论、交通区位论、经济区位论等理论分析论证物流区位存在的客观性,对物流区位特征、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物流区位结构的三大要素:物流区位点、物流区位线和物流区位环。通过物流区位条件分析,论证了物流需求具有物流区位因子的特征,物流需求条件是物流区位的决定因素。(3)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研究利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分析物流需求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和基本类型,通过空间经济联系的有关因素分析,研究了物流需求空间作用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相互作用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4)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分析了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分布形态,应用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分形理论和异速生长理论对物流需求空间结构和分布形态进行研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和异速生长特征。(5)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主要研究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趋势的特征。提出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的点、线、网三大要素,并构建其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熵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近20年来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熵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验证网络结构熵理论及计算方法在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研究中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正>【十二美人】雍正皇帝最爱的"十二美人图",以工笔重彩绘就,曾作为屏风画陈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与尚为皇子的爱新觉罗·胤禛日日相伴。美人图描绘了十二位身着汉服的宫苑
期刊
广西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成长中的学术人,既有浓郁的学术属性又是广西高校特定场域中的群体,其学术生态自然有着特定的形态。从生态学系统理论视角审视当下广西高校学术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绩效评价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绩效评价结果在一些国家甚至与经费等资源分配环节直接挂钩。运用评价系统来对政府机构或部门进行的各种评价,对部门绩
文学创造主体问题,即关于文学活动中文本生产者的问题,是文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笔者以文学创造主体这一极为重要问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
目前国内各高校进行的素质教育探索,主要集中于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结构、体系,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素质教育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某种特定素质的研究,如科学文化素质、信息
南宁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徐杰舜,罗树杰,徐桂兰,何德儒,刘鲁,卢鸣平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全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的中心,如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是学生了解多元民族音文化的一个有效媒介,是更好的研究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2004年12月与2006年11月,我国教育部分别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近年,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存在共同发展且趋同化的特征,高等教育改革成为了各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欧洲在1999年开始了名为博洛尼亚进程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始从整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贴吧等网络交流平台正悄然兴起。高校网络贴吧的匿名性、随意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发布、交流、获取平台。高校网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起源于清末学制改革,民国时期获得较大发展,在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上呈阶段性发展特征。一批高水平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优势互补,形成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