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政策是政府针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采取的反周期财政措施,它通过财政收入、支出、借债水平等因素变动来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了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这些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周期性两个方面,其结论并不一致。尽管如此,在实践中,各国政府都将财政政策作为干预和管理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本文通过对财政政策周期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过程及原理,以期能得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启示和经济政策建议。在论文研究过程中主要考虑和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首先,本文归纳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对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政策有效性和周期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介绍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一般框架,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的实践过程进行梳理。其次,本文利用欧拉方程对李嘉图等价进行检验,认为在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李嘉图等价失效,这意味着在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总需求效应,这也为经济收缩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随后通过脉冲响应曲线和投资方程分析,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政府财政支出增速的冲击反应并不显著,表明财政支出对固定资产投资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支出序列与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增速与财政支出增速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影响关系,表明我国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在本文的第四章中,我们刻画并描述了财政变量的时间序列特征。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财政收入序列还是财政支出序列都具有不平稳性。对于政府收入序列而言,国家财政收入与各项税收收入的性质相似,都为一阶单整序列。财政支出序列则表现出了更强的持续性,单整阶数为2。支出与收入序列单整阶数不同,说明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序列间并不存在相应的共同趋势。由此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与财政收入变化并不同步。从数据上看,产出的周期性成分与财政收入的周期性成分表现出了较好的吻合性和同步性。但是,受周期性序列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变化频率更大。财政支出与经济周期波动在短期表现出较强的相依性。这充分表明了财政激励政策只能在短期内改变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对于短期刺激经济和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财政刺激政策却无法改变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波动态势,对于宏观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作用也有限。着眼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实质性的转变,财政政策更应该起到引导经济转型而非主导经济转型的作用。财政收入与经济周期波动在各个波动成分上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相依性,这说明我国财政政策表现出了显著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收入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稳定作用。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进税制,合理调整税收结构有助于稳定实体经济,促进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在本文的第五章,我们通过对基础冲击设定冲击反应函数的符号约束,并假设基础冲击之间的正交性,得到了基础财政支出冲击和基础财政收入冲击。在两个线性无关的基础冲击张成的空间中,通过线性组合构建了积极财政支出政策冲击向量。从财政支出冲击向量对于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效果可以看出,积极财政支出对于产出而言有持续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消费却有较强的挤出作用。对于投资而言,积极财政支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出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对于社会投资水平而言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挤入作用。美国国债违约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使得学者对于政府债务的规模问题再次予以重视。根据对国债期限结构的分析,我国还应继续完善国债品种和投资者种类,逐步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推广金融衍生工具,完善国债期限结构的配套制度,以便更好发挥国债在宏观调控和金融方面的作用。从财政政策角度审视欧债危机,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财政政策必须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必须重视财政政策在赤字规模、主体行为、支出结构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