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组网资料研究沙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因沙尘引起的重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我国西北地区。为有效改善甘肃省空气质量,妥善应对重污染,首先,客观、准确的识别了2015~2020年我国沙尘发生的时段,并研究沙尘时空分布特征和沙尘易发生区域及强沙尘发生区域。其次,选取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过程,利用甘肃省境内气溶胶激光雷达组网探测结果,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沙尘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拟合得到沙尘期间垂直方向的颗粒物浓度值,弥补沙尘单一的监测方式,并实现了气溶胶激光雷达在沙尘中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最后,通过地面观测值和激光雷达组网对WRF-Chem模式模拟的一次沙尘过程分别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对比,以期为WRF-Chem模式改进方向提供参考。通过激光雷达组网对沙尘的深入研究,对沙尘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改善沙尘预报准确率,为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撑。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新近提出的判定沙尘影响时段方法,利用全国336个城市空气质量站点小时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客观、准确识别2015~2020年我国沙尘发生时段并研究其时空分布变化。2015~2020年期间沙尘整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但强沙尘并未得到改善,全国336个城市中334个城市发生过沙尘。我国北方地区沙尘频繁发生,尤其西北地区,新疆南部不同等级沙尘频次发生均最多;新疆北部地区相比河西西部易发生沙尘,但强沙尘少于河西西部;青藏高原地区易发生沙尘,但强沙尘的发生非常少。沙尘对颗粒物浓度贡献较大的区域为河西地区,PM10贡献基本大于10%,PM2.5的贡献大致为5%-10%。不同等级沙尘频次月变化趋势一致,5月达到峰值。沙尘起沙时刻呈明显的双峰型,易起沙时刻主要为10:00-11:00,其次为22:00-23:00。从PSCF结果分析,各城市沙尘主要来源于其西北方向,除受我国本地沙尘影响,境外主要受蒙古国影响较多。此外,首都北京受沙尘回流影响较明显。利用甘肃省14个市(州)2015~2020年AQI及污染六参数,统计每日AQI指数、首要污染物、重污染变化特征,发现甘肃省环境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为O3和PM2.5。重污染主要由沙尘引起。通过探究2020年5月3日沙尘过程,发现此次沙尘过程起沙是因为高空槽和西风急流引导的冷空气以及连续多日的持续增温。激光雷达组网结果表明,沙尘浓度较强时段对应消光系数大于1 km-1,消光系数较大时对应的退偏振比也较大,但随着消光系数的增大,退偏振比变化不明显;沙尘主要集中于2 km高度内,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沙尘不断向上发展,水平传输至200~300 km左右时浓度明显减小,垂直发展增加1~2 km;腾格里沙漠沙尘粒子相比巴丹吉林沙漠沙尘粒子更接近于球形;利用532 nm消光系数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探究了沙尘过程中PM2.5、PM10在垂直高度上的浓度,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沙源地附近颗粒物浓度降低很快,远距离传输沙尘引起的颗粒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相对较均匀;高空外来输送对本地PM2.5的贡献更显著于对PM10的贡献。通过探究2019年5月12日沙尘过程,发现此次沙尘暴主要由受东亚大槽东移影响,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严重转差,河西地区受影响最严重,武威和白银PM10小时峰值浓度接近3000μg·m-3。激光雷达组网结果表明,当不同城市间沙尘强度相当时,消光系数较接近,但退偏振比值随着沙尘来源和沙尘物理特性的不同有所差别,且向下游传输时,球形粒子可能更易传输,非球形粒子可能更易沉降。消光系数与颗粒浓度拟合结果表明,受高空沙尘传输影响,定西颗粒物浓度并未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定西的地面监测颗粒物浓度相比白银和武威较低,但高空颗粒物浓度却高于白银和武威。利用WRF-Chem模式对2020年5月3日沙尘过程进行模拟,基于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观测数据对比模式模拟的水平方向的沙尘分布特征,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组网反演结果对比模式模拟的垂直方向的沙尘分布特征。结果发现,WRF-Chem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此次沙尘过程,但模拟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依然与观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他文献
季节性积雪是最大的陆地冰冻圈组分之一,由于其较高的表面反照率,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积雪中的可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是指在紫外到可见光(ultraviolet-visible,UV-Vis)波段具有光吸收能力的有机碳,其
学位
蒸散包括了从土壤到植被再到大气的水汽交换,涉及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其准确反演一直都是卫星遥感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Terra/MODIS、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FY-4A/AGRI以及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陆地卫星增强型专题制图仪Landsat7/ETM+三种遥感数据为基础,以提高蒸散遥感反演精度、实现蒸散在地球科
学位
有机气溶胶(organic aerosol,OA)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吸光性组分,即棕碳(brown carbon,Br C),能够吸收紫外-近可见光波段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大气光化学过程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亚洲沙尘在长距离传输、沉降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大气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输送和反应的重要媒介。本论文基于2016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气溶胶野外观测试验采集的大气总悬浮颗粒
学位
云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平衡辐射收支、调节水循环、影响大气环流等方式作用地气系统。云宏观物理性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水平方向上的云量和垂直方向上的云垂直结构,是改进气候模式中的云参数化方案并提高其模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云量而言,云重叠特征如重叠云量等是辐射传输的计算关键;对云垂直结构而言,云层特征如云顶高度等是影响地表辐射效应的关键。目前,云的观测可以通过地面和卫星的主动或被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存储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因为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功耗低以及数据非易失性等优点,所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MRAM当中,应用前景最好的是以自旋轨道力矩(SOT)作为驱动力的MRAM,即SOT-MRAM。对于这类MRAM而言,其信息的写入是在垂直磁化的重金属/铁磁金属异质结中进行的。由于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电流会经由自旋
学位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利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材料是制约核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发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和未来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迫切需要强度高、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材料的支撑。陶瓷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未来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候选材料。但单相陶瓷韧性差、辐照数据欠缺,因此研发高韧性抗辐照陶瓷并评价分析其抗辐照性能,对新型核用陶瓷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摩擦纳米发电机是一种可以将环境中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换能装置。在接触摩擦过程中摩擦层之间会有电场出现,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电场中金属电极的静电感应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因此本论文主要从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电场的角度出发,探究对电场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本身输出性能的提升,以及在自供能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外部约束电极来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内部电场向其外部的转
学位
在地球、火星以及其他具有大气层的行星中,由风蚀导致的沙床面是一种常见地表,而风成沙波纹则是此地表上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床面形态。由于具有分布广泛、易于形成、发展迅速等特性,从风沙流研究伊始,沙波纹便作为大气、地质以及行星风场和颗粒输运研究中的典型标志物而被重点关注。床面颗粒粒径、来流风速、风沙流中的近地表流场结构,均会对沙波纹的形态特征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与当地的地质以及风场条件直接相关,是沙波纹研
学位
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照明领域广泛地应用,以人为本的照明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白光LED光源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在室内照明方面,人们对光源性能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高亮度”向兼顾显色指数、色温等性能的“高品质”转变。传统的蓝光LED芯片复合黄色发光材料这一策略已经难以满足高品质照明的要求,近紫外LED芯片复合多色发光材料的策略已逐渐成为白光LED的首选技术。
学位
拥有准同型相界(MPB)的铁电陶瓷表现出突出的压电、介电、铁电等性能,应用在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以及在能量探测等领域,特别是表现出众的铅基材料,几乎占据着传感器、换能器、制动器等电子材料的市场。钛酸钡基(BT-)铁电陶瓷作为有毒铅基陶瓷的替代材料之一,人们对其MPB诱导高性能的认识尚不全面,并且BT-基中MPB相对温度变化是灵敏的,导致材料的热稳定性差。本论文基于BT-基铁电材料,主要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