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C/ZTA复合陶瓷的制备和抗辐照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利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材料是制约核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发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和未来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迫切需要强度高、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材料的支撑。陶瓷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未来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候选材料。但单相陶瓷韧性差、辐照数据欠缺,因此研发高韧性抗辐照陶瓷并评价分析其抗辐照性能,对新型核用陶瓷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研制高韧性抗辐照陶瓷为目标,Zr C/ZTA复合陶瓷为研究对象。选择碳化物Zr C和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Zirconia Toughening Alumina)为基础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Zr C/ZTA复合陶瓷。通过优化成分配比、原始粉末粒径、烧结温度来获得综合热力学性能优异的增韧Zr C/ZTA复合陶瓷,然后利用氦、碳离子辐照结合多种分析技术进行抗辐照性能评价。1、Zr C/ZTA增韧复合陶瓷的优化制备(1)制备不同Zr C含量(10、15、20、25 vol%)的Zr C/ZTA复合陶瓷,结合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Zr C含量为25 vol%时,复合陶瓷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两种不同粉末粒径的Zr C(50 nm和1-3μm)用于制备Zr C/ZTA复合陶瓷。结果表明:μm-Zr C/ZTA复合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均优于nm-Zr C/ZTA复合陶瓷。(3)在不同烧结温度(1500、1600、1700、1800℃)下制备Zr C/ZTA,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Zr C(25 vol%)/ZTA复合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1800℃时有异常长大的晶粒。在1700℃下制备出了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均最优的Zr C/ZTA复合陶瓷。实验获得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Zr C/ZTA增韧复合陶瓷的制备参数为:烧结温度为1700℃,Zr C原始粉末粒径为1-3μm,Zr C含量为25 vol%。2、Zr C/ZTA增韧复合陶瓷的离子辐照研究实验样品为优化制备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的Zr C/ZTA增韧复合陶瓷,辐照用离子分别为500 ke V的氦离子(He2+)和1 Me V的碳离子(C4+),辐照剂量和温度为:常温(1.0~20.0.)×1016 He2+/cm~2、常温(4.0~10.0)×1017 C4+/cm~2、650℃1.0×1017 C4+/cm~2。利用掠入射X射线(GI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纳米压痕等分析技术研究了离子辐照在Zr C/ZTA复合陶瓷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未辐照样品和辐照样品的物相均由α-Al2O3、t-Zr O2和Zr C组成,无相变,同时:(1)氦离子辐照后出现了结晶度和结构的退化以及晶格肿胀现象。在损伤峰值区,氦泡主要分布在α-Al2O3中,t-Zr O2晶粒内部存在少量氦泡,Zr C中则无明显氦泡聚集情况。在晶界和相界处,有大量氦泡聚集。辐照剂量为2.0×1017ions/cm~2时,峰值区内部分α-Al2O3和t-Zr O2晶粒内有微裂纹形成,方向平行于样品表面。辐照硬化率与剂量相关,在1.0×1017 ions/cm~2时硬化率为35.51%,剂量为2.0×1017 ions/cm~2时硬化程度降低。(2)碳离子辐照后各物相中辐照诱导的缺陷形貌、尺寸及密度随损伤的演变各不相同。在α-Al2O3中,主要以“咖啡豆”形状的位错环为主,位错环尺寸较小。在常温下,位错环的尺寸和密度与损伤程度相关,峰值区缺陷尺寸大,密度高。高温下(650℃),随着损伤程度增大,缺陷密度增加,但尺寸无明显变化。在t-Zr O2中,缺陷主要以“黑点”,位错线和位错环组成的缺陷团簇为主。不同损伤下缺陷形貌、尺寸和分布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在Zr C中位错环的尺寸随着损伤的增大而减小。Zr C中另一个特征缺陷是有堆垛层错生成,密度与损伤剂量相关。随着剂量和温度的增加,Zr C/ZTA复合陶瓷出现轻微辐照硬化现象。
其他文献
食草动物改变了世界上许多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但是它们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在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家畜放牧是草原上最密集的土地利用活动,是影响草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过度利用草原的生产功能,忽略其生态功能,造成我国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原的功能不断下降。因此,如何维持草原生物多样性和提升草原生
学位
海洋蒸发是全球水循环和海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暖背景下,热带印度洋经历了快速增暖的过程。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异常会引起海洋蒸发的变化。与此同时,海洋蒸发也可以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印度洋SST异常。本论文主要围绕热带印度洋蒸发和SST的关系,从不同时间尺度上探究了热带印度洋蒸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对SST的影响机理。首先,综合评估了ERA5、OAFlux、MERRA2和JRA55四套资料
学位
海洋大气中的气溶胶来源于海洋自身排放及长距离陆地传输。除了海洋表面产生的海盐气溶胶、生源硫气溶胶以外,工业排放、沙尘等来自于陆地的气溶胶源,也会通过在海洋上空的传输及均匀混合,对海洋气溶胶总载荷产生大量贡献。西太平洋作为东亚大陆与太平洋重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区域,一方面在东亚冬季风作用下,东亚大陆的污染物会随着干燥的冷空气频繁地传输至沿岸及近海;另一方面,源自北非的沙尘气溶胶受到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的
学位
全球旱区居住着超过全球38%的人口,其经济落后、环境脆弱以及社会不稳定的特征使得全球旱区一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注的焦点。在近百年来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旱区的强化增温、干旱加剧、极端天气增加等气候灾害愈发严重。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从温度、降水、氧气三个气候变化要素出发补充探索了旱区气候变化特征、机理并预估了未来影响。一方面,我们分析了旱区温度及降水的时空特征,并探索了全球旱区强化增温以及中亚
学位
提前数月准确的预测气候变率对于社会,农业规划以及灾害管理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东部独特的位置和地形的复杂性,受多种气候系统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客观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预测性来源的信息,在这些时间尺度上开发更为准确的季节预测进展受到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方案,通过无缝隙地预测中国东部一整年降水的时空演变,
学位
季节性积雪是最大的陆地冰冻圈组分之一,由于其较高的表面反照率,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积雪中的可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是指在紫外到可见光(ultraviolet-visible,UV-Vis)波段具有光吸收能力的有机碳,其
学位
蒸散包括了从土壤到植被再到大气的水汽交换,涉及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其准确反演一直都是卫星遥感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Terra/MODIS、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FY-4A/AGRI以及空间分辨率较高的陆地卫星增强型专题制图仪Landsat7/ETM+三种遥感数据为基础,以提高蒸散遥感反演精度、实现蒸散在地球科
学位
有机气溶胶(organic aerosol,OA)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吸光性组分,即棕碳(brown carbon,Br C),能够吸收紫外-近可见光波段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大气光化学过程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亚洲沙尘在长距离传输、沉降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大气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输送和反应的重要媒介。本论文基于2016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气溶胶野外观测试验采集的大气总悬浮颗粒
学位
云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平衡辐射收支、调节水循环、影响大气环流等方式作用地气系统。云宏观物理性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水平方向上的云量和垂直方向上的云垂直结构,是改进气候模式中的云参数化方案并提高其模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云量而言,云重叠特征如重叠云量等是辐射传输的计算关键;对云垂直结构而言,云层特征如云顶高度等是影响地表辐射效应的关键。目前,云的观测可以通过地面和卫星的主动或被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存储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因为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功耗低以及数据非易失性等优点,所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MRAM当中,应用前景最好的是以自旋轨道力矩(SOT)作为驱动力的MRAM,即SOT-MRAM。对于这类MRAM而言,其信息的写入是在垂直磁化的重金属/铁磁金属异质结中进行的。由于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电流会经由自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