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给人与世界链接点的“创新”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了不同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技术大变革带来媒体阶段性成长众多“惊醒”中的“新样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尤其以微信、微博、抖音、博客、论坛为代表的媒介平台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和青睐。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在高校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的传播拓展了平台和提供了新的载体;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包括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颓废的以更加快速和便捷化的方式相互交流、交锋和交融,这种多元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碰撞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势必会冲击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既面临“恒量”,又面临“变量”;既面对“增量”,又面对“减量”;既面对“机遇”,又面对“挑战”,基于此,加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我们面对一个课题。围绕这一重要课题,本论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法、交叉研究法、逻辑与历史相结合法和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法等方法,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把握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背景、历史流变、发展趋势及其基本规律,探究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把牢的关键点和基本思路,并针对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创新方案。除绪论外,全文研究内容共有六章:第一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内涵,梳理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来源。首先,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从中外学者对新媒体相关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的内涵及其特点进行界定和解读;其次,重点解读新媒体与高校意识形态形态的辩证关系,理清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再次,在对新媒体时代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相关理论阐释和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我们党历届领导人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媒介理论,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启示。重点梳理和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历程、实践探索和现实启示。首先,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其成果展示,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分为曲折开拓期、重创恢复期、深入推进期和蓬勃发展期四个历史时期;其次,从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73年的成长历程中梳理出新中国成为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坚持改革创新五个方面的内容;最后,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内容,总结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启示,即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和保持建设的与时俱进。第三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审视。重点对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和解读,客观分析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时代契机。首先,在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写了“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调查”问卷和高校教师访谈大纲,通过对全国30所高校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高校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力求准确地反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状况;其次,在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状况问卷调查和高校教师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总体状况积极向上,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的是,与党和人民关于高校意识形态的“三权”实效性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次,以“问题意识”为根本导向,梳理出当前影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既包括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也包括自身机制不完善带来的挑战,可以说是内部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在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找出其建设和发展的时代机遇。第四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把牢的要点和基本思路。首先,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存在的现状,提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舆论引导;其次,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自身的特质和发展规律、有着自身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党性原则、问题导向原则、德育优先原则和齐抓共管原则;再次,在挖掘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在立足出发点、找准切入点和认清发力点三个“关键点”上下功夫;最后,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群策群力的合力作用,即坚持科学规划、强化主体责任、拓展建设空间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的基本建设思路。第五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施路径。在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理出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首先,强化新思想引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回答好“三个为什么”这一核心命题和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反击;其次,增强主体自觉。高校领导干部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起到“领头雁”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关键性”作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发挥“顶梁柱”作用和大学生发挥“主力军”作用;再次,加强包括思政课程、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等阵地建设,不断拓展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空间;再次,整合建设资源。包括整合阵地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及整合不同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最后,通过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安全责任考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工作话语体系来筑牢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第六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探究。从理念、内容、形式、载体和空间等方面寻求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路径。首先,理念创新:利用大数据、树立大宣传的建设理念,要求在思想上对“利用大数据、树立大宣传”理念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提升高校师生的“利用大数据、树立大宣传”素养和加强对“利用大数据、树立大宣传”理念的宣传引导;其次,内容创新。结合社会热点、打造校本特色和植入学生关切,打造内容时代化、特色化和丰富化;再次形式创新。通过图说、话说、数说和事说来体现形式的新颖化,通过课堂教学、新媒体、榜样示范打造形式的多样化和通过艺术语言、艺术表演和艺术造型体现形式的艺术化;再次,载体创新。有效利用虚拟载体、挖掘隐性载体和注重闲暇教育,打造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形式的虚拟化、隐性化和生活化;最后,空间创新。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打造风情气正的网络生态和打造多元多域的一体化,实现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空间的数字化、生态化和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