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 ——以陕西省农村地区为例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困扰人类许久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为减少贫困做出实践。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八亿多人实现脱贫,积累了有效的脱贫经验,为世界脱贫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其中,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资本的逐利性却将贫困农民、小微企业等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这一群体正是扶贫工作的短板,普惠金融政策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普惠金融的理念与扶贫开发存在天然交集,其重点服务对象正是需要脱贫的农民及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又显示出其同传统金融扶贫的巨大差别及在减贫工作中的鲜明优势,使其能够在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作为贫困人口的聚集地,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能够脱贫,全面小康才能顺利实现,因此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都不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使得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研究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及其是否具有减贫效应,农村地区如何利用普惠金融开展减贫工作就具有了极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及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普惠金融理论、发展经济学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为基础,以陕西省农村地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具有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介绍相关理论,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基于此对普惠金融是否能够促进贫困减缓进行数理化推导,同时从理论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从定性的角度探讨陕西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寻找可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然后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基于2005—2017年陕西省农村地区的数据,从六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SWOT分析的基础上构造状态空间模型,以测度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研究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根据模型系数的动态变化判断普惠金融减贫的效果。最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增幅呈现递增趋势。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持续增强的减贫效应,且减贫效应在后期趋于稳定,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对贫困减少的贡献,经济发展存在着效率不足的问题。直接与间接减贫效应的强弱不断变化,具体体现在:直接减贫效应先增强再减弱,最后状态系数稳定在0.5附近;间接减贫效应先减弱再增强,最后状态系数稳定在0.4附近。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目前直接减贫效应大于间接减贫效应,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间接减贫效应将越来越强。
其他文献
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成员国发行官方海图,保证航海安全。海图目前无法实现全球性覆盖,更新的效率、质量不能适应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海图属于混合型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和价格排他性,政府的垄断生产使海图市场缺乏可竞争市场。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滑坡灾害的易发性、风险性与危害性等相关评价分析对人类稳定生活、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更是滑坡灾害防御及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已经从半定量分析方法发展至定量分析方法。然而,对多种不同滑坡灾害影响因素的权重计算结果分析以及通过安全系数模型得到的概率计算结果分析都难以同时说明影响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程度及作
新闻媒介在阐释和传播政治话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对同一政治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长期以来,朝鲜半岛问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影响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有关朝鲜半岛问题的新闻报道反映了国际政治的交际过程。自Kristeva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至今,互文分析成为话语分析的重要手段,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对外部事件和他人话语的
巡视制度是承担党内监督职能的一项监督制度,其无论是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与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等挑战并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自身也面临着反贪肃腐的巨大压力。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多次指出巡
我国社会在不断推进与发展,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随着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针对这一问题,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发展的进程,仅仅依靠政府进行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PPP公私合营模式的出现,一方面缓解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中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私有企业获得了相应的收益,实现了政府和私有企业在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某种平衡。但是,我国在有关PPP模式的研究还较少,其发
作为元伦理学的开山之作,《伦理学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贡献是明确地提出了内在价值的构想。但是,内在价值是如何可能的?这是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依据《伦理学原理》以及相关文本,重构了G·E·摩尔对内在价值的具体论证,从而一方面回应当代价值论者对内在价值问题的诸种争论,另一方面尝试着更清晰地勾勒摩尔内在价值理论的完整轮廓,以期进一步审视该理论在当代伦理学语境下的真正意义。文章首先结合摩尔的直觉主义的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社会空前关注中国。但以境外媒体为窗口,国外受众对于中国的了解是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要让国外受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破除“脏乱差”等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刻板印象以及“中国威胁论”,除了要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传播出去之外,更要积极面向国外受众,以中国为主体,发出中国声音,全面地阐释中国的特色社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运营和发展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垄断性缺陷日渐明显,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已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迫切要求。用户希望电力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电力公司长期垄断经营、缺乏竞争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服务质量差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化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本质是将竞争引入到电力交易的各个环节,促进效率提高;其主
城市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园一般占地面积大,建设年代久远,立地条件较好,为植被生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因此,相对于一般城市绿地,高校绿地具有绿化覆盖率高、树种组成丰富、乔木系统占据优势等特点,具有城市森林的典型特征。然而不同高校由于建校历史及绿化建设方式的不同,形成的城市森林在结构及功能效益发挥上会
最近十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爆发式增长,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越发明显。在“炒房热”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为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房地产出现泡沫的可能性,逐渐出台紧缩的房地产信贷调节政策,限制了开发商通过银行业取得借款。在我国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讲,银行贷款是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在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开发商正在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应运而生。众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