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CSS2019数据与川、皖两省案例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户家庭生活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以协调土地政策与农户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助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应运而生,为新时期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稳定高效运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发展做出重要保障。在市场条件下,从避免土地抛荒,提升单位生产率等原因出发,许多农户选择流出土地外出务工或流入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土地流转选择对农户的收入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形成适度经营与提升农户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首先,从已有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出发,对我国十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做出相应概括;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近年的土地流转和农户收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描述土地流转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再次,使用CSS2019数据,通过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土地流转、土地流出和土地流入对农户收入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并通过异质性检验验证不同群体间土地流转对其收入的影响,最后使用CSS2017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接着,以在四川和安徽两省所进行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在本文所进行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以盼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发展,有效提升农户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较大进展,出租(转包)是主要流转形式,半数以上土地最终流向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总体收入水平高于未流转农户,且土地流出农户收入水平高于土地流入农户。(2)土地流转特别是土地流出对农户收入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处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来说,土地流出对其收入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但土地流入则对其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农民的党员身份、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户籍属地对其收入也产生较大的影响。(3)土地流出通过影响家庭就业结构影响其家庭收入水平,有家庭成员从事农林工作的对其家庭收入产生抑制作用,但这个影响机制在土地流入中并未显现。(4)土地流转对老一代农户收入影响大于新生代农户,但十地流出对新生代农户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户,土地流转对东部地区农户收入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影响最小,并且这种影响随农户所处社会经济地位递增而降低。(5)农户的就业选择是在土地流转中影响其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选择相应的就业方式实现收入获取的最大化,农户以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在政府提供的创新收益分配方式下实现增收减支、依据自身种植结构在与市场的博弈中进行选择,都可能是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可供参考政策建议:(1)推进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构建统一土地流转平台,满足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需求,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2)充分尊重农户流转意愿,引导土地流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土地流出农户的基本保障,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保障就业机会的有效供给。(3)重视低收入农户的土地流转问题,提升其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完善对其基本权益的保障。(4)积极发展乡村产业,规范产业发展布局,重视乡村人才建设,激活乡村发展潜力,实现土地高质量流转与农户有效提升收入相适应。
其他文献
幸福感不仅可以体现居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体现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关注度的提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幸福是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水平,不仅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长期追求,也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小家畜禽养殖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成都市农业总产值中畜禽养殖业产出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小家畜禽养殖业又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小家畜禽饲养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导致养殖户们被迫承担了经营上风险大、投入高、利润小的风险。2007年宣布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成都市从2013年开
学位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到65.4%。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促进消费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实现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与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帮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还激活了疫情时代的旅游业。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重新规划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农村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农村产业提供商机,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
学位
从2015年我国实施农业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始后,至202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约12.81%,化肥减施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农户的减少化肥施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施化肥的效果: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较低,其中不仅存在耕地肥力等客观因素,也存在基层农户对于减少化肥施用不了解,缺乏清楚的认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较低;对风险的回避等主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
学位
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向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渗透,农村金融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对于广大农户等弱势群体而言,其所受的金融排斥依然较为严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仍然是当今金融发展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因此,农村金融理论正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近年来农村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探寻金融制度创新路径,引导和鼓励
学位
随着家庭尺度上的能源消费比例不断增长,家庭能源成为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家庭能源活动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比于城镇家庭更加现代化的用能模式,广大农村家庭用能结构比较传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促进农村家庭能源转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然而,现有研究对用能模式更加特殊的牧区的关注度较低,牧区家庭传统能源消费行为已经对牧区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