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新津区“花舞人间”景区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与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帮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还激活了疫情时代的旅游业。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重新规划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农村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农村产业提供商机,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助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发展的具体效果,可由周围农村居民对其项目的满意度评价来获取,因为景区附近农村居民是项目对当地各方面影响的第一感知人,他们能及时且深刻地感受到项目从无到有所带来的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变化。本文以农村居民主观感知评价视角为研究点,通过深入当地走访调研的方式,完成农村居民对新津区“花舞人间”景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以成都市新津区“花舞人间”景区附近的两个农村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预调研和正式调研,收到有效问卷203份。通过整理收集到的问卷,统计并描述性分析样本基本情况,以公共满意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调研所了解的“花舞人间”景区实际情况,构建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1)调研访问到的“花舞人间”景区附近的农村居民年龄跨度大,年长的人居多。其中,有31人、占样本量15%的农村居民在“花舞人间”景区工作,因此少量居民直接通过景区获得收入;有42人、占样本总量21%的农村居民在“花舞人间”景区附近经营休闲农业,如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因此少量居民在景区间接影响下获得收入;有125人、占样本总量61%的农村居民将土地“租”给“花舞人间”景区,因此景区附近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进行了土地流转以此获得收入。(2)经过模型验证,在满意度总分为5的基础上,农村居民对“花舞人间”景区的综合满意度分值为3.473,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花舞人间”景区自开发以来对当地社会经济有一定推动作用,包括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本地商业的发展质量;对当地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贡献,包括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益性场所增多、当地治安水平明显好转、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便捷;除此之外,正是因为该景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津区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但此次调研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当地居民对问卷中“花舞人间景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促进家庭增收”这两方面感到不太满意,原因在于尽管该景区确实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薪资水平不高,无法达到当地居民的理想预期,对促进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的效果不显著。通过实证分析还得出一个结论:样本中有50.25%的农村居民认为景区的规划建设只能使部分人获益,反而加剧了当地居民收入之间的不平等。(3)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再到多元Logit回归模型稳健性检验,都验证了年龄、教育程度、是否将土地“租赁”给“花舞人间”景区、是否经营休闲农业这4个因素满意度的均值越高,对农村居民总体的满意度的积极影响就越大。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景区内就业的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景区满意度都偏低,这为景区未来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景区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及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将在本景区内就业的农村居民的利益和周边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提供更好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村居民和“花舞人间”景区的双赢。根据实际走访调研情况和实证分析模型显示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对花舞人间景区提出未来发展的规划建议:(1)实现乡村旅游和其他产业结合,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提高;(2)延续景区特色优势,大力宣传低碳旅游;(3)坚定维持原有景区生态,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色景区。
其他文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创业潜能,对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开展创业活动,不仅能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岗位,而且能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推
学位
在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全球的学者和政府目前都把重点放在适应气候变化上。随着牧区社会经济转型,青藏高原牧区畜牧业保险作为其中一项生产策略,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与其他国家推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策略相似,以帮助牧区牧民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牧民面对越来越多的生产策略,选择更加广泛。虽然已有研究关注畜牧业保险在农区环境中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但很少有研究集中于牧区自然环境下
学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其数字化应用场景也不断向乡村地区扩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重构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并创造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创业信息提供、融资方式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双创”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现实背景,本文研究认知能力、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作为截面数据,首先梳理中国农
学位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不仅与举国14亿人口的温饱休戚相关,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人口剧增,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愈发紧迫,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一号文件发出号召,我国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一轮的顺利实施,提升农田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完善管理保护机制,多渠
学位
幸福感不仅可以体现居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主观感受,也可以体现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关注度的提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幸福是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水平,不仅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长期追求,也是基层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小家畜禽养殖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成都市农业总产值中畜禽养殖业产出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小家畜禽养殖业又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小家畜禽饲养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导致养殖户们被迫承担了经营上风险大、投入高、利润小的风险。2007年宣布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成都市从2013年开
学位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到65.4%。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促进消费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实现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