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源岩浆的氧逸度——来自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氧逸度计的约束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幔是地球中最大的挥发性元素储库(C、O、H和S等),这些挥发性元素在地幔中的迁移和释放在地幔熔融和大气层形成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变价元素,C-O-H-S挥发分在地幔中的赋存形式与活动性主要受到氧逸度的控制,因此准确约束地幔氧逸度是地幔和地球深部挥发分循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目前地幔氧逸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幔源熔体氧逸度研究的基础上,然而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离结晶、岩浆脱气和同化混染等过程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岩浆的氧逸度,导致幔源岩浆的氧逸度不能直接反映其源区的氧逸度,这也是地幔氧逸度存在巨大争议的原因。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是幔源岩浆中的典型液相线矿物,这些早期结晶矿物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原始岩浆物理化学状态的信息。通过岩石学和热力学方法准确提取这些信息并反演地幔物理化学状态已经成为地幔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基于橄榄石与熔体之间的钒/钪(V/Sc)交换系数和单斜辉石与熔体之间的V分配系数建立了一种新的氧逸度计,这些氧逸度计校正了温度、矿物成分和熔体结构对氧逸度计结果的影响,不仅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成分的熔体中,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北大西洋方解霞黄煌岩、西伯利亚方解霞黄煌岩、东太平洋洋隆玄武岩(MORB)和夏威夷基拉韦亚玄武岩(OIB)这些典型幔源板内岩浆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氧逸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来探讨这些岩石演化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原始岩浆的氧逸度并反演其源区氧逸度,试图为揭示地幔的氧逸度结构和变化规律提供进一步的参考和制约。确定原始岩浆的氧逸度是通过幔源熔体反演地幔氧逸度的前提条件,然而喷出地表的玄武岩多为分异的熔体,其氧逸度受到了分离结晶、岩浆脱气和同化混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我们对地幔氧逸度的认识。造山带内出露的不同侵位深度的侵入岩和同源火山岩记录了岩浆在不同压力下、不同演化阶段的氧逸度信息,为研究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氧逸度变化规律提供了契机。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碱性玄武岩和碱性镁铁质岩墙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属于同源岩浆产物。系统的温压和氧逸度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同源岩浆在不同深度(230–773MPa)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高压下的原始岩浆具有较低的氧逸度(FMQ-1),随着压力的降低岩浆氧逸度逐渐升高到FMQ+2,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单斜辉石中V/Yb和V/Y比值变化趋势的支持。MELTS模拟结果表明分离结晶作用并不能导致岩浆氧逸度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通过岩浆中H2O含量计算,本文发现南秦岭地区岩浆中H2O含量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逐渐降低。H2O含量与氧逸度的协变关系指示富水岩浆上升过程中H2O的分解反应或H2O的脱气作用造成了岩浆氧逸度的快速升高。因此,在使用岩浆氧逸度反演其源区氧逸度之前需要系统评估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变化趋势并确定合理的原始岩浆氧逸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南秦岭地区碱性玄武岩、北大西洋方解霞黄煌岩和西伯利亚方解霞黄煌岩属于岩石圈地幔衍生熔体。岩相学和熔体温压计结果指示南秦岭地区碱性玄武岩源区为浅部岩石圈地幔(P=1.5–2.6 GPa),而方解霞黄煌岩的源区为深部含金刚石岩石圈地幔(P=5.2–5.4 GPa)。在系统分析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南秦岭地区碱性玄武岩源区具有较高的氧逸度(FMQ+0.20–+0.84),而方解霞黄煌岩原始岩浆则具有较低的氧逸度(FMQ-3.82–-2.51),表明岩石圈地幔的氧逸度具有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与岩石圈地幔捕虏体里记录的氧逸度信息一致。MORB和OIB代表了软流圈地幔在不同深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石–熔体V/Sc交换系数氧逸度计结果指示MORB的原始氧逸度为FMQ+0.56±0.24,比MORB玻璃中记录的氧逸度高接近一个对数单位。MORB玻璃中存在氧化态的S6+说明玻璃淬冷过程中Fe和S发生了电子交换反应,在此过程中部分Fe3+被还原为Fe2+,造成MORB玻璃中记录的氧逸度偏低。部分熔融计算结果显示MORB源区中的Fe3+/∑Fe比值为6–8%,显著高于岩石圈地幔。这种高氧逸度的地幔绝热上升过程中,会在200–250 km深度将金刚石氧化为碳酸盐矿物,进而诱发地幔熔融并产生碳酸盐熔体,这一深度与地球物理学观测到的高电导率层深度一致。与MORB相比,以夏威夷基拉韦亚玄武岩为代表的OIB具有更高的氧逸度(FMQ+1.27±0.24),结合夏威夷玄武岩中更高的再循环物质含量,指示俯冲作用已将地表氧化物质输送至深部地幔并造成了地幔氧逸度的不均一性。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氧逸度计结果显示,软流圈地幔衍生熔体具有比岩石圈地幔衍生熔体更高的氧逸度。本文研究发现软流圈地幔衍生熔体的高氧逸度特征并非指示软流圈地幔氧逸度整体高于岩石圈地幔,而是反映了只有软流圈地幔中高氧逸度的区域才具有更低的熔点,可以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并以玄武岩的形式喷发于地表。
其他文献
量子可积系统不仅在研究量子场论或弦理论(例如平面N=4超对称Yang-Mills理论和平面Ad S/CFT)的一些非扰动性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加强我们对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系统中的量子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理解,因此可积领域是当前理论物理和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非对角Bethe ansatz方法(off-diagonal Bethe ansatz,简称ODBA)的提出,许多U(1)对
学位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正常细胞异常增殖及分化发展成为肿瘤组织的一种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病亡的主要死因之一。临床治疗癌症的策略是切除肿瘤病灶及杀死癌细胞,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创伤性大,选择性低或疗效不足等缺陷。近年来提出的光动力学、光热和化学动力学治疗等新型疗法,治疗效果较好,特异性强,创伤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和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单
学位
Tropical代数理论是在Tropical半环上发展起来的重要的代数学分支.它的研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分析、控制理论、组合优化和调度问题、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统计推断、代数几何等学科领域.Tropical半环上矩阵的乘法群是Tropical代数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引入Tropicaln×n矩阵的广义中心化子群和中心化子群,研究矩阵广义中心化子群和中心化子群中元素的一些性质,给
学位
多取代芳烃广泛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及有机功能材料中。因此,高效精准地构建特定组合的多取代芳烃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也是合成化学领域中难点问题。相比于传统合成策略存在步骤冗长,整体效率低,选择性控制难等劣势,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烃多官能化反应能够在芳环上同时引入多个官能团,具有非常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这一策略受到了化学家们的青睐并在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至今还停滞在芳烃的双官
学位
填闲种植具有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降低土壤侵蚀、减少养分淋溶以及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等多种生态环境效益,近年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与传统裸地休闲方式相比,绿肥作物生长阶段增加了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而翻压入土后又能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这种水肥之间的权衡过程如何影响后茬粮食作物生产尚待加以深入探讨,尤其是在水肥资源缺乏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文首先使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
学位
21世纪以来,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迫使人类活动更频繁地进入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直接或间接性地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在黄土台塬塬边、煤矿区域(地下开采)、水库库岸、公路铁路沿线等人类活动活跃区域,频繁发生的滑坡对局部边坡形态、地形参数、土壤侵蚀、植被演替等多方面造成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控制局部地形与地貌演化的关键因子。目前,滑坡在地貌演化中的作用正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对于滑
学位
含能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来源,在国防和民生中具有广泛且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新型含能材料的研发不仅需要关注性能的提高,也需要注重合成路径的便利性,才能获得可以替代传统含能化合物的新型含能化合物。对富氮含能材料的N-氧化和离子化分别是改善含能材料性能和提升含能材料开发效率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对N-氧化三嗪类富氮含能材料和三嗪类含能离子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还很少。此外,目前对能提高离子型含能材料研发
学位
近年,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NIR-OLEDs/PLEDs)在信息数据存储、成像、光遗传学、生物探针、光通讯、遥感及夜视显示等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因此,开发具有优良光致近红外发光性能的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已成为当今新材料领域最富活力和生机的前沿课题之一。环金属铱(III)配合物类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由于本身结构稳定、具有独特的六配位正八面体构型、近红外发光区间内波长可调、100%的理论内量子效率及较
学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在显示,传感,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而备受科研工作者与企业的重视。传统的有机荧光分子具有寿命短和内量子效率低的缺点。传统磷光分子具有在室温下难以稳定存在以及含有重金属的缺点。此外,传统具有平面π共轭结构的有机体系在聚集环境中容易导致荧光淬灭,从而限制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发展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机发光材料。例如: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中,由于足够大的自旋轨道耦合打
学位
研究背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脑部最常见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脑实体瘤的45~50%。GBM呈浸润性增长,手术很难完全将肿瘤切除,且术后治疗较易出现耐药反应,很容易复发。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GBM治疗的一线标准药物,能够提高GBM患者的预后。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为TMZ耐药,导致肿瘤复发。即使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术后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