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行政问责——基于场域分析之视界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行政问责是指以政府体制外的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网络公众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信息共享性的优势动员、形成、整合公共舆论,以网络为主要方式发起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及作为个体的公务员特别是各级各部门行政首长行使行政权力和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并要求他们对其行政后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及其过程。网络行政问责对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已有文献大多将网络行政问责单纯看作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较少将其纳入行政问责的研究范畴;研究内容和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传播学为基础和以“事件-过程”分析为框架进行归纳性研究,较少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可见,网络行政问责研究亟需突破在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明确合理的研究导向,突出它监督制约公权力的积极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本文在深入分析网络行政问责的生成机理、运行过程和效果作用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它从具个别效应的随机问责发展成具系统效应的制度问责的可行路径,这是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如下五个问题:一是通过分析网络行政问责内部场域结构和外部场域环境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关联性,研究网络行政问责生成的机理;二是建构网络行政问责的行动者策略模型,并深入探讨不同行动者所使用的具体策略,剖析网络行政问责的运行过程;三是基于对2008-2014年的网络行政问责事件样本数据的采集和建构,测度和检验网络行政问责的效果;四是综合探讨网络行政问责在生成、运行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行动者惯习等多维视角分析其成因;五是探讨推进网络行政问责制度建构的主要路径。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是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出研究的论题,并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二是以历史分析法为主分析网络行政问责生成的背景与条件;三是以案例分析法对网络行政问责的运行过程进行规范性研究;四是以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基础对网络行政问责的效果进行实证性研究;五是运用逻辑归纳方法分析网络行政问责存在的困境、原因,并深入进行相关的规定性研究,探讨推进网络行政问责制度建构的路径。本研究证明:网络的虚拟赋权并不能保障公民有足够的权力资本问责政府,作为网络行政问责重要介质的网络公共舆论的公共性偏离,以及实体行政问责制度内在的缺陷,成为网络行政问责制度化的主要障碍。因此,网络行政问责的制度建构与公民实质性赋权、网络公共舆论的公共性校正、实体行政问责的制度改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本文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互联网技术普及和新媒介兴起成为网络行政问责生成的现实条件之一。从场域理论的视角看,它不仅弥补公民发起行政问责时政治资本的不足,而且推动网络公共舆论成为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资本竞争的新介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网络行政问责的生成。第二,网络行政问责是公众、新闻媒体和政府等不同行动者利用各自资本优势,针对具体网络行政问责事件,使用不同的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互动博弈的过程。第三,网络行政问责的效果分析表明,网络行政问责的发起、处理效率较高;能有效促进政府回应;能进一步补充目前实体行政问责制度在问责范围、问责对象等实践方面的不足。但是,网络行政问责只能够在问责的若干环节而不是在全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其实际问责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行政问责转化为实体行政问责后政府的回应力度。第四,网络行政问责存在偏差,表现为场域的虚拟生产和虚拟赋权,与公民问责政府所需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真实赋权要求脱节;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行动者利益关系和价值导向的影响,网络行政问责偏离公共性本质;作为一种问责形式,网络行政问责未能与实体行政问责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问责效果有限。上述问题也成为网络行政问责制度建构的主要障碍。第五,网络行政问责应以制度建构为导向,形成以公民实质性赋权为基础,以公民、新闻媒体和政府共同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公共性为保障,以网络舆情监测反馈和政府主动回应的衔接机制为主体,以实体行政问责制度持续性改进为目标的现实路径。论文主要创新如下:第一,在研究框架上有所突破。本文以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以“场域结构—场域资本—场域行动者和策略—行动者惯习—制度建构”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探讨网络行政问责制度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国内已有文献研究框架的局限。第二,研究内容有一定新意。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提出网络行政问责概念,并引入实体行政问责的术语,比较分析网络行政问责的效果。此外,本文还从场域结构的角度分析网络行政问责的生成机理,建构行动者策略模型探讨网络行政问责的运行过程等,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研究方法有所创新。本文主要以内容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网络行政问责的效果,在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本文虽然比较详尽分析了网络行政问责场域行动者在网络赋权前后经济资本、权力资本、信息资本的变化与策略互动,但是,对于策略运用背后的惯习分析还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上,由于内容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本人方法运用还不够纯熟,可能存在数据采集和统计的主观性偏差。
其他文献
为了精细化表征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光亮、半亮、半暗和暗淡煤)之差异,通过井下观察及样品室内实验测试,系统分析了煤岩类型孔裂隙系统的非均质性,厘定了煤岩类型制约下的气体储集-运移行为;通过建立煤岩类型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韩城区块煤岩类型垂向及平面展布特征;基于中-高煤阶煤层气系统物质能量动态平衡机制,模拟并预测了开发过程中煤储层物性及生产动态。韩城区块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煤和暗淡煤为主,其次为半亮煤和光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联系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在多样化的区域尺度上,包括如何更明确的界定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如何更精准地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驱动力作用机制等问题。流域作为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交互作用强烈地区,面临诸多水环境问题,其中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威胁流域水
学位
目的 从理论、临床两方面对董幼祺教授运用理气消积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研究,整理总结董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且通过规范系统的临床观察,从有效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研究应用理气消积汤治疗此病的优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抄录医案,总结董幼祺教授认识和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收集2015年12月
学位
目的 通过制备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及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及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探讨夹脊电针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效应。方法 选取96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等四组,每组各有24只,各组又按照术后1d、7d、14d等3个时间点随机分配,每时间点各有8只
学位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发病3个月内的SHS Ⅰ期进行分段,观察针刀治疗对于SHSⅠ期不同时段的疗效,探讨针刀干预在治疗本征的纵向疗效,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观察针刀介入后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56例卒中后SHS Ⅰ期的患者,依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20例)为发病时间<1个月者,B组(19例)为发病时间在1~2个月内者,C组(17例)为发病时间在2~3个
学位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施工和界面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与企业内项目团队不同的是,工程项目团队具有临时性和扁平化的特点。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成员因项目而临时集结,在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解散,加上趋向扁平化的组织设置,都对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提出高要求。在规定的成本工期内,如何最大化自己的领导效用,实现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综合目标,成为项目经理必须面对的问题。伴随
学位
现代控制理论中,能控性和能观性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输入对系统状态的控制能力及输出对系统状态的可测能力,且它们是最优控制和最优估计的设计基础。线性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理论研究和实践已非常成熟。然而,非线性系统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里最普遍的现象,对于非线性系统的认识却远不如线性系统成熟。死区、间隙和迟滞都是典型的非光滑非线性算子,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它们存在于液压执行器驱动的飞机升降梯、超精密运
学位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的伊犁地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配合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聚居村登科村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的散居村东塔哈村作为研究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描写分析法和理论阐释法对收集的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对富裕县两个不同类型调查点达斡尔语的使
学位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耐蚀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且因摩擦磨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因此,为了提高其表面硬度和强度、减小摩擦、降低磨损,本文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了镍-铁-石墨烯复合镀层和铝-石墨烯复合镀层,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研究各工
学位
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直接渊源可追溯至清末。清末,西方法律解释理论传入,为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储备。在清廷改革官制、筹备宪政的过程中,形成了由中央机关解答下级机关所提法律疑问的法律解释制度,为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诞生作了实践准备。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法律规范直接承袭自清末《法院编制法》的有关规定。民国法律解释权包括法律规定的统一解释法令权、宪法解释权及实际上存在的立法解释权、行政解释权。统一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