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表达的中日对比研究 ——着眼于“邀请”场合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拒绝表达的使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拒绝表达是一种回绝、违背对方意愿的行为,具有破坏人际关系的危险性。根据Brown﹠Levinson(1987)提出的礼貌理论,拒绝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招致误解,让对方感觉不快,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举个例子,在面对“明天一起看电影吗”的邀请时,日本人常用“ごめん、体調があまりすぐれないので(抱歉,身体不舒服)”的暧昧理由进行拒绝,而中国人则“最近、体の調子が良くないので、明日の休みを利用して、人民病院へ健康診断を受けに行こうと思っている(最近身体不舒服,想利用明天的假期,去人民医院检查身体)”的表达具体说明理由。文(2006)中提到,中国人这种没有道歉且解释话语过多的表达方式极易引起日本人的不快,从而招致麻烦。因此,如何加大成功交际的可能性,减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误解摩擦,成为了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基于藤森(1996)、马(2000)、蒙(2008)、刘(2013)提出的拒绝策略分类法,着眼于考察分析日常生活中常发生拒绝、且被调查者公认为容易设想的场合——“邀请”场合,探讨中日拒绝表达策略的特点和异同。本论文主要分为八个章节。序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动机、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阐述在先行研究中缺少同时着眼于意味公式的出现频度和出现顺序来分析“亲疏、上下、事件负担度”三个因素对拒绝表达的影响,从而提出本文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在对先行研究进行参考的基础上,对拒绝表达的策略方法、意味公式、中日对照研究等先行研究中得出的学术成果进行讨论,提出了问题点,阐明了待解决的课题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立场。第二章论述了本论文的方法论以及理论框架。将礼貌理论、中国的礼貌准则、以及前人对意味公式的分类作为理论支撑。通过谈话补全测试(DCT)的方法进行调查,从语用学角度运用意为公式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第三章对本论文的调查对象和时期、调查方法进行了介绍。首先,施行预调查,根据其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调整,制做正式调查问卷并实施。本论文聚焦于拒绝“邀请”的场合,采用谈话补全测试(DCT)的形式收集数据,考察中日在应对“邀请”场合时,“上下”、“亲疏”四种关系维度中,以及在“事件负担度”的影响下,拒绝表达使用倾向的异同。第四章重新总结日语“邀请”场合中拒绝表达的分类及特征。通过将DCT调查得到的数据分为话题导入阶段、拒绝阶段、关系修复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发话的顺序,对意味公式进行修正和再分类。第五章重新总结汉语“邀请”场合中拒绝表达的分类及特征。用与第四章同样的方法,将DCT调查得到的数据分为话题导入阶段、拒绝阶段、关系修复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发话的顺序,对意味公式进行修正和再分类。第六章将DCT调查中设定的拒绝“吃饭/酒会/生日聚会/结婚典礼/卡拉OK”这五个“邀请”场合中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其意味公式的使用频度和发话顺序进行对照研究。最后,终章概括本论文的观点,并提出今后的课题。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拒绝表达的方法策略进行比较,明确了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总结如下:(1)就全体而言,中日两种语言的拒绝表达在话题导入阶段都分有“道歉型”、“共感型”、“意志表明型”、“感谢型”、“条件设定型”的五种;在拒绝阶段都分有“直接表述意见型”、“理由解释型”、“提供信息型”、“理由不明确型”的四种;修复关系阶段都分有“延期型”、“补偿型”、“祝福型”、“寒暄型”、“道歉型”的五种。(2)中日两国语言在实施拒绝表达时,都有较多使用间接拒绝表达、较少使用直接拒绝表达的倾向。(3)从邀请负担度的研究结果来看、下课后的吃饭和下班后的酒会、生日聚会、结婚典礼,随着邀请负担度的递增,两国语言在关系修复阶段使用的意味公式的种类、质量、数量都有所增加。不同点总结如下:(4)日语中的拒绝表达特征偏向使用“道歉型”、“理由不明确型”等消极策略;汉语中的拒绝表达特征偏向使用“延期型”、“补偿型”、“玩笑型”等积极策略。(5)在“道歉型”这一策略上,日本人不论上下亲疏关系,在话题导入阶段和关系修复阶段的使用频度都极高,且两阶段同时出现的次数也较多。与此相对,中国人对关系亲密的同辈几乎不使用“道歉型”,仅在拒绝长辈和关系不亲密的同辈时使用,并且随事件负担度的增高,汉语中出现的“道歉型”会增多。(6)在拒绝阶段,日本人倾向使用“理由不明确型”,通过“用事がある、先約がある(有事)”等惯用的暧昧表达进行拒绝。通常在前面加“どうしても外せない予定、厳しい用事(重要的事)”等词语体现真实和急迫性,以传达拒绝非本意,维持人际关系;而中国人倾向使用“理由解释型”,可以看出中国人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谅解,大多会使用此策略方法具体解释原因。作为今后的课题,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对拒绝表达有何影响也十分有研究价值。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调查问卷以外的方式,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考察,以期中日异文化交流顺利开展。
其他文献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两者不一致时,则会产生不准确的评价结果,导致不合理的教育成效判断,引发不恰当的教育实践行为。本文以近十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为例,研究了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旨在对试题质量的研究,以及对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验等方面做出探索与思考,从而能够对中考命题有所启
普利策奖得主玛丽安·摩尔对现代社会中的消费现象以及现代消费社会下的异化问题十分关注。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摩尔的女性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等,鲜有研究集中探析摩尔诗歌中消费现象下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摩尔诗歌中的消费现象,即消费物,消费动物以及消费人的生命,体现的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异化、人性异化以及生命异化。本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简要论述玛丽安·摩尔的诗学成就、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框架以及
本文立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将该教学法运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分析研究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跟我学汉语》中的《买鞋子》一课为例,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并在英国Invicta小学的课堂上实施。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教学设计与实践、问卷调查等途径,笔者发现任务型教学运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特别是交际能
研究背景浸润在肿瘤病变组织中的所有巨噬细胞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肿瘤中TAM的大量存在往往与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增加和预后不良有关。目前针对TAM的肿瘤治疗策略包括清除TAM和TAM的再极化已取得一定进展,寻找出了多个靶点。但是针对这些靶点的策略缺乏特异性或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影响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因此,靶向TAM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Galectin-3属于凝集素家族,对
在日语动漫中出场人物的角色(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强烈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被称为“役割语”(角色语言,Yakuwarigo),其中感叹词的变化可以塑造出场人物的角色特征。定延(2006)指出:说话人有时会激活与平常的人物形象不同的角色,故分析角色语言应参照被激活的角色,为避免概念混淆称之为“话语角色”。本文基于定延的话语角色理论,以感叹词“あら”“おい”“おや
背景和目的牙周炎是常见的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的临床主要表现是牙龈炎、牙槽骨吸收以及牙周袋形成。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牙周致病菌侵入机体后,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分泌炎性因子。其中,引起牙周炎的两种最常见的炎性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有对自他动词在日语动词中占有很大比例,且多为基础性词汇。掌握有对自他动词对日语能力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前人研究报告了大量的有对自他动词混同偏误及其习得难点,认为母语干扰、知识不足等是导致学习者无法正确区分使用的原因。但是,对于这些混同原因并未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与验证,也忽视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的心理加工过程。本研究从语言加工策略视角出发,通过“基于听力的形态判断测试”和“误文判断与修改测试”调查了
在《JF日语教育标准》提出“为了相互理解的日语”这一理念的背景下,本研究站在伴随着语言学习的“同化”过程不需要刻意避免,重要的是从“同化”过程中学习、吸取什么(宫崎2009),最终实现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这一立场,将分析焦点聚焦在学习者身上,以弄清接触场景当中“再邀请”行为的实态为目的,在此基础上,考察学习者对母语人士进行“再邀请”时有什么样的困难点,以及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在本研究中,“再邀请”是
在日本,丝绸之路充满着冒险色彩,极具吸引力。自日本近代以来,不仅是创作丝绸之路作品的文艺家,普通的民众也对丝绸之路极其向往。其中,敦煌这一丝绸之路上的绿洲重镇引起了日本人极大的兴趣,不少日本人前往敦煌旅行。因此可以说敦煌是日本人丝绸之路情结的焦点,而探究这一情结的起点以及敦煌情结的表现与本质就成为了撰写本论文的契机。本论文采用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方法,改变以往以作品论为主的《敦煌物语》研究,力
进入明治时代末期,自然主义思潮风靡日本文坛。为了窥视女性的真实心理,由男性主导的日本文坛开始期待女性的自我表达。在此背景之下,《青鞜》诞生了。作为日本近代第一个由女性创办的文学杂志,《青鞜》创刊之初就备受文坛期待,但因为饮酒、登楼等不符合女性特质的行为,青鞜社的社员们被当时媒体强烈指责为“新女性”。与此同时,田村俊子凭借悬赏小说《断念》登上文坛,成为日本近代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田村俊子在其初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