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高压修复免疫组化染色仪自动化实现及过程优化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肿瘤诊断中常见的病理检测方法之一,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本课题研究开发一种新型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实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抗原修复,并在较小的空间中实现高通量染色。方法:借鉴高压锅的结构与原理,构建由顶盖、主体和密封圈组成的染色模块,通过电机施加外部压力密封修复模块,使内部的液体能在密封条件下达到更高的沸点。通过把组织片竖直堆叠放置提高仪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将加样系统和染色模块设计成适配组织片竖直堆叠放置的模式,并且根据染色模块的特点,改变了染色的步骤。并且根据过程和抗原抗体结合等环境条件设计了控制系统。对搭建完成的高通量高压修复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测试和优化并与市售常压修复染色仪的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染色仪构建:1.成功搭建了将组织片竖直方向堆叠放置的高压热修复染色模块,可达到内外压差0.1 MPa、内部温度115℃的抗原修复条件,实际测试最大容忍压差0.13MPa,设计的染色模块可将单模块通量提高到20片,搭建的高压免疫组化染色仪的理论整体通量能提高至60或80片,并能有效利用内部空间;2.成功搭建了染色仪的加样模块,将其设计成圆盘状以提高加样效率;3.根据抗原抗体反应、酶显色反应的要求设计了染色仪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染色仪的实际应用中的应用适配能力和用户体验。染色仪的测试和优化:1.测试了新型染色模块的可行性和染色效果;2.与市售常压染色仪对比,所设计的新型高通量高压染色仪的常压热修复染色效果等同于常压染色仪,测试对修复温度敏感的一抗,所设计的新型高通量高压染色仪的高压热修复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市售仪器染色效果;3.将抗原修复液在外水箱预加热后再加入染色模块中,极大降低了修复步骤加热的耗时。结论:本研究设计和搭建了高通量的高压抗原修复的免疫组化染色仪,弥补了目前免疫组化自动化染色仪器无法采用高压修复的缺陷,提高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染色效果,为病理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多糖与蛋白质混合体系中,不同聚合物间的不相容性会导致体系发生相分离。当混合体系中同时存在凝胶化过程时,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将相互影响。通过调控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可以改变食品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制备有效的包封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OG)与酪蛋白酸钠(NaCas)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与凝胶化耦合行为。成功制备了以OG为连续相以NaCas为分散相的混合体系。并通过向该混合体系
学位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污染十分普遍,其性质稳定,易残留在饲料及其原料中。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将引发机体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益生菌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本研究筛选具有霉菌毒素去除能力和霉菌生长抑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毒素去除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水产饲料中。本研究的
学位
中国传统酿造食醋历史悠久。永春老醋是四大名醋之一,它与永春香醋并称为永春红曲醋。对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微生物菌群与风味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有助于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和食醋风味品质的提升。因此,本课题首先比较了7种市售食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和有机酸组成,然后跟踪监测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基本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及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菌群与风味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
学位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果蔬汁饮料受到消费者和学者的关注,其风味和益生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胡萝卜-南瓜汁经多种乳酸菌发酵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比较各组间差异,得出各菌种的发酵特征,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组合。此外,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对比分析胡萝卜-南瓜复合汁未发酵组、发酵灭菌组、发酵组以及乳酸菌菌
学位
蛋白质和多糖在水溶液中共存时会出现共溶、离析型相分离及缔合型相分离三种状态。离析型相分离形成的水包水乳液可以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和递送,缔合型相分离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作为微囊化的壁材。环境条件及聚合物的内部因素均会影响相分离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生物聚合物混合溶液一般只表现出一种类型的相分离,但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导致相分离类型发生转变。酪蛋白酸钠是一种牛奶蛋白,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胶束自组装特性,可
学位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过量外源生物胺摄入会引起高血压、头痛、呕吐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如何消减生物胺的生成,从而提升红曲酒的饮用安全性,是当前红曲酒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对比分析了红曲酒和麦曲酒中的生物胺组成及含量,探究了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生物胺和微生物菌群动态趋势,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了红曲酒生物胺生成的菌群调控机制,通过茶多酚
学位
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特性与其功能性质息息相关,其中凝胶性是蛋白制品口感、质地及持水性等的决定性因素。聚集是凝胶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蛋白聚集体是凝胶形成的“前体”。前期研究发现利用金属盐离子(以下简称盐离子)预聚集调控凝胶前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改善SPI的凝胶性能,但盐离子诱导的蛋白聚集体与凝胶性能间的具体内在关联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以“两步法”(即利用低浓度的Ca SO4、Mg SO4、Zn S
学位
大豆卵磷脂(lecithin)是天然两亲性小分子,是常用的纳米颗粒稳定剂和脂质体原料。但传统利用卵磷脂制备纳米载体周期长,步骤繁琐,质量控制困难,并且对活性物质的荷载能力较低,阻碍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卵磷脂为原料,使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技术实现了脂质体和纳米颗粒的连续批量可控制备,并系统探究卵磷脂脂质体对亲水性牛血清白蛋白,
学位
我国每年大约产生150万吨的茶渣,其中含有约10%左右果胶,可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食品增稠剂或凝胶剂。前期研究表明,可通过碱法提取和乙醇沉降纯化可获得较高粘度的果胶。为进一步获得成本低、高品质的果胶产品,本研究对比了乙醇沉降和超滤法对碱法提取的果胶的纯化效果,分析果胶在纯化过程中的自组装现象;对果胶HG和RGI结构域的特征结构进行降解,分析茶渣果胶中的各结构域和成分对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最后对茶渣果胶
学位
肿瘤乏氧是肿瘤发生恶变的潜在因素之一,并且是引起肿瘤治疗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发乏氧肿瘤的高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本论文利用趋磁细菌AMB-1的乏氧趋向性和趋磁性,提出一种基于趋磁细菌乏氧肿瘤磁热治疗策略,系统地研究趋磁细菌AMB-1靶向肿瘤乏氧区进行肿瘤磁共振成像和磁热治疗的可行性。首先,本论文通过优化培养趋磁细菌AMB-1所需的氧气浓度、温度以及摇床转速,成功的培养出了磁小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