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木质素纳米颗粒协同表面活性剂稳定水基泡沫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基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相中的一种分散体系,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探究泡沫的稳定机制及提高泡沫稳定性的途径在相关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以及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复配等方式都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但在许多涉及苛刻条件的场景下,如何实现泡沫的稳定仍是制约应用的瓶颈问题。如泡沫驱被证明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原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特别是在提高稠油热采效率方面应用潜力巨大,CO2泡沫驱则在提高非常规油气藏开采效率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潜力和优势。由于这些技术过程面临高温、含油以及剪切扰动或发泡气体为CO2等多种苛刻条件,泡沫的稳定是极大的难题和挑战,传统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性能要求,严重限制了泡沫驱的应用。因此,深入探究泡沫的稳定机制,探索在苛刻条件下提高水基泡沫稳定性的技术路线,研发具有高温泡沫稳定性及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新型水基泡沫体系,对于泡沫驱的应用发展十分必要和重要。同时,基于全球对环境友好性的重视,探索生物来源的绿色材料增强泡沫的性能,对于促进泡沫功能体系的绿色化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生物基木质素纳米颗粒(LNPs)与表面活性剂组成复配体系协同稳定泡沫,考察泡沫性质,发现LNPs极大地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温、机械剪切扰动、发泡气体为CO2等苛刻条件下复合泡沫均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采用多种实验手段相结合,探索了复合体系的稳泡机制,揭示了木质素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间基于氢键或静电作用等相互作用提高泡沫性能的机理,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丰富了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稳泡机理的理论认识,在拓展木质素功能化利用途径的同时,也为采用绿色型生物基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复合构建绿色泡沫复合体系提供了思路与指导。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了 LNPs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盐(AOS)协同稳定的N2泡沫性能。采用振摇法、Foamscan、光学显微镜等实验手段对比考察了 AOS泡沫以及AOS/LNPs复合泡沫在静态/动态泡沫稳定性、携液能力、粗化速率、气泡尺寸等的差异,发现AOS/LNPs复合泡沫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结合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表面张力和SEM等探究了 LNPs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 LNPs提高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LNPs与AOS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被表面活性剂携带到泡沫液膜中,不仅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而且增强了泡沫液膜的持液能力,维持液膜厚度为较大的尺寸,从而有效地抑制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降低气泡聚并的速率,显著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以至于在150℃的高温及机械剪切扰动下均可以呈现优异的稳定性。通过探究高温过程对于LNPs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有利于发挥稳泡性能的LNPs的结构特征,为未来应用体系的研发提供指导。LNPs来源天然,环境友好,性质稳定,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复合泡沫体系性能优异,在三次采油及环境、日化等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在前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进一步强化表面活性剂在泡沫液膜气/液界面层内排布的致密性,并利用LNPs与黄原胶XG复合进一步提高泡沫液膜的持液能力,构建了 LNPs等天然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的复合体系,实现了对CO2泡沫的稳定。研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烷基糖苷(APG)。借助多种实验方法考察了 SDS泡沫、SDS/CTAB/APG(简称SCA)泡沫以及SCA/XG/LNPs复合泡沫的稳定性、表观粘度、持液能力、流变性、粗化速率等,并采用红外光谱、SEM等方法研究了 SCA以及LNPs/XG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表面活性剂和LNPs等聚合物多元复配协同稳定CO2泡沫的微观机理。该研究不仅为有效解决CO2泡沫稳定性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多元复配稳泡的机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进一步探索水基泡沫体系的功能化具有借鉴意义。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了采用木质素纳米颗粒强化表面活性剂水基泡沫的优异性能,实现了在高温、机械剪切、二氧化碳发泡等苛刻条件下水基泡沫体系的稳定,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揭示了生物基木质素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稳泡的机制,取得的理论认识可为未来绿色水基泡沫体系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木质素纳米颗粒来源天然,且结构稳定,具有突出的绿色环保性,本文构筑的木质素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在强化采油、日用化学等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锌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820 mAh g-1),被广泛用做负极材料组装锌基电池,如锌-空气电池、锌-碘电池。在锌-空气电池中,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匹配能够实现高的能量密度。此外,碘资源丰富、成本低、氧化还原可逆性好,也可与锌组装锌-碘电池。然而,无论是锌-空气电池还是锌-碘电池都需要合理设计与优化正极材料以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基于多孔碳基材料的设计构建了空气正极和碘正极材料,结合材料结
学位
硝基酚由于其化学稳定性高,组成复杂,使得它们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生物降解而被我国列为水体中的优先控制物,而氨基酚作为镇痛药和热解药物等的中间体可以由硝基酚催化还原而得,因此硝基酚的去除以及将硝基酚转化成为氨基酚加以应用对环境污染治理及污水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ZIFs及其衍生物以其独特的优点,被认为是通用的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多相催化剂以及催化剂载体,广泛应用于储气、吸附、药物传输、传感器、生物成像、超级
学位
氢原子转移(HAT)反应是自由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基元反应。通过对映选择性的氢原子转移反应还原碳中心自由基,可构建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三级碳手性立体中心。然而,自由基较高的反应活性及其经历的早期过渡态,显著降低了自由基与体积较小氢原子以及催化剂之间的立体化学信息交流。因此,不对称氢原子转移反应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又颇具挑战的课题。迄今,关于不对称氢原子转移反应的报道寥寥无几。手性路易斯酸配位诱导策
学位
有机涂装除了能改善基材的外观外,还可以减少金属基底的腐蚀。随着涂装工艺的发展,铬酸盐转化已成为最常用的涂装前处理工艺之一。铬酸盐转化膜在耐腐蚀和提升漆膜与基底粘结力方面表现优异,但六价铬是致癌物,已被欧盟明令限制使用。本论文以冷轧钢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偏钒酸铵与氟锆酸在冷轧钢基材上协同制备无铬转化膜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钒/锆膜层与漆膜间的粘结力,将钒酸盐与已合成的植酸/聚乙烯醇/没食子酸(标记为
学位
图案化技术是当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背景支持技术。常用的图案化方法包括喷墨打印、聚合物辅助配体沉积技术、软光刻技术、直接光刻技术。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实现图案功能的调控是图案化技术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直接光刻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分辨率最佳,化学镀法可实现功能调控,两者结合即可解决分辨率和功能的二难问题。因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单宁酸系正性光刻材料,光刻图案化后,利用单宁的金属还原和配位能力合成了
学位
组装是组装基元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结构的过程,是创造新物质和产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兴起的由无机纳米材料与有机纳米材料组装形成的一类新材料,在催化、光电光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科研工作者们已经报道了利用多种相互作用(静电力、金属配位、氢键等)将多种结构设计精准的组装基元进行组装实现多基元组装体的可控制备,但利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实现共组装构筑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相对缺乏,亟待进
学位
吲哚嗪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潜在的生物活性和治疗潜力,在过去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吲哚嗪还具有特殊的荧光特性,常被用作有机半导体、新型荧光染料或电致发光探针,但在化学反应型荧光探针领域较少被报道。部分合成吲哚嗪类衍生物合成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使用有毒的或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反应底物较难制备以及反应条件苛刻等。因此开发绿色化学合成方法仍然存在较大挑战。荧光探针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检测手
学位
自DNA自组装纳米技术出现以来,DNA作为构筑基元通过自组装或共组装的方法构建了各种微纳米尺度的DNA纳米结构。DNA组装体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电子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迄今所涉及的DNA体系大多需要在溶剂中操作或将DNA直接添加于固体材料中,比如水溶液、水凝胶、固体电解质等,但是,普遍存在的溶剂易挥发、不易储存、固体DNA材料刚性大、容易断裂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 DNA材料的发展。DNA热致液
学位
硫属元素弱相互作用是作为电子受体的二价硫族化合物与路易斯碱之间的非共价作用。目前关于硫属元素弱相互作用的催化研究主要硫属元素孤对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Ch…n(n→σ*),且反应类型和催化模式较为单一。本论文使用有机硒类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应用探索,研究其在糖苷化反应,杯吡咯化合物合成以及奥司他韦骨架的构筑中的应用。第一部分:有机硒弱相互作用催化糖苷化反应有机硒弱相互作用催化剂因其具有供电子能力常被用
学位
目的:婴儿忽视是最常见的儿童不良照顾类型之一,与多种不良的儿童心身问题相关。然而,目前在我国尚没有能够可靠且便捷地评估婴儿忽视的工具。这造成对婴儿忽视影响因素的识别困难,进一步阻碍了婴儿忽视的预防和干预研究的开展。基于此,本研究从国外引进并探讨婴儿忽视迹象评估量表(Signs of Neglect in Infants Assessment Scale,SIGN)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并基于社会信息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