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及评估体系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mao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际上看,在公路网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促进道路的交通、景观、游憩和保护等多重功能地有机结合,从多式联运、综合性和一体化角度,更综合地考虑公路网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游憩等的影响,更多地顾及可持续性、人本关怀、社会公平,使公路网向着更加综合、更加协调方向发展,已成为共同趋势。  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scenic byways)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文化、历史、考古和游憩等价值的景观道路,它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风景道是欧美国家近30年兴起的对道路生态、资源和品质保护与建设的体系,是其百余年来注重生态环境、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延续与发展,反映了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游憩的有机结合,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发展。  美国是风景道的发源地、主要实践地和研发基地,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了最完善的国家风景道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家从立法层面对风景道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 Scenic Byway Program)(NSBP)纳入国家交通法案中,促进了国家风景道建设和管理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国家风景道计划是联邦政府对国家风景道体系实施评定、建设和管理的章程和依据。国家风景道计划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得到了各州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认同。在该计划有效地指导下,形成了遍布50个州,总长度为24548英里的国家风景道体系(National Scenic Byway)(NSB)。NSB是国家道路网中一类重要的道路类型,是国民体验国土上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也是重要的线性旅游吸引物,尤其是级别最高的泛美风景道往往成为了旅游目的地。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国家/联邦对风景道开发和管理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风景道体系在道路规划、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景观设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风景道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潜力。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是把风景道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用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从立法、机构、融资、政策和评估等多方面,采取积极的发展措施,从而促进了风景道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时代对我国公路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路网建设从单纯重视增加运输能力,到更注重整个网络的综合效率和环境友好,通过系统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耦合实现以最低资源环境成本最高效率地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要求道路建设在技术层面上改变不重视与景观、城市、旅游、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和兼顾,从综合性、一体化的全新角度更加关注公路网系统与各种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此外,目前作为我国公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总里程为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干线公路,在社会更高、更多样需求为导向的要求下,其建设升级改造,成为当下的讨论热点。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明样板路及GBM工程之后,干线公路发展二次飞跃的起点。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干线公路服务?升级改造后的干线公路应该是怎样风貌?都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从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新的思考,积极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理论和经验,并将它们运用到公路网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管理中来,从而促进公路网更加科学、理性和可持续地发展。而风景道所具有的交通、景观、游憩、生态和保护等复合功能,所遵循的生态原则、人本主义原则、景观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转型期的我国公路网发展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具有十分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建设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时代发展的必然。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是个拥有沧桑古代文明史的国家,部分国省干线是自历史上形成的,中国的干线公路网络虽然建设于当代,路上却尘封着厚厚的古代文明。美国公路上的历史文明远远不及中国,此外,我国山川壮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各地自然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和独具特色,为开发建设不同类型的风景道,提供了比美国更为优越的条件。但美国在当代公路文化上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经营,大大领先于中国。为此,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美国在当代公路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作为实现中国公路未来更高社会价值的工具手段,去充分发掘与表现公路文化和景观。近年来,我国旅游公路、生态公路、风景道路、遗产廊道和绿道等各类泛风景道呈现出的蓬勃发展之势,也折射出了未来我国公路网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风景道建设的巨大社会需求,风景道将成为未来我国公路网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一个新方向。  本文以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尤其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期收集的大量数据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资料来源包括三大类:一是国内外相关的期刊论文、书籍、报刊等文献资料;二是与风景道相关的美国国家或州法案、法规、指南,各类调查报告和指南;三是国内实证研究规划文本和报告等),从风景道概念属性,立法(基于法案的国家风景道计划和体系),机构(风景道管理体制),融资(风景道融资分析:国家无条件资助),技术规范(风景道营销),评估(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等六大视角,以及美国风景道实践工作(蓝岭典型案例)和风景道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起步等二方面,对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梳理解读、归纳分析和理论提升,以解读和把握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在美国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和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要求,立足于中国特殊行政生态和道路体制,以开放的思想对待国际经验,通过比较、鉴别和有选择的吸收,发展中国自己的风景道理论,并积极致力于实践。这些工作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以及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填补了国内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是从公共产品角度对风景道概念、内涵、属性、功能作用和发展历程、国家风景道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风景道与国家道路系统的关系及游憩活动特征,风景道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  二是从立法视角,对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和体系进行了深入解析和研究。作者通过对美国大量的交通法案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对比总结、理论提升,对国家交通法案中有关风景道计划变迁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与解析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对国家风景道体系起源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以深入了解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发展状况。  三是从机构视角,对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研究。管理体制是作为公共产品风景道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作者从联邦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联邦公路管理体制和风景道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对管理行政构架和职能,管理体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未来我国风景道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  四是从融资视角,对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国家风景道无条件资助进行研究。通过对1992-2007的16年国家风景道无条件资助指南中的风景道基金资助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基金资助项目类型、原则和做法,基金资助状况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以探究国家风景道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问题。  五是从技术规范视角,对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营销进行解读分析,以研究国家如何从宏观层面对风景道营销进行指导和规范。美国发展风景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游览风景道,了解和体验美国国土上最美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带动地区经济和社区的发展,为此,风景道营销是风景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宣传营销能够塑造风景道品牌,增强市场吸引力,增加国内外游客游览数量。  六是从评估视角,对风景道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风景道评估体系是风景道理论研究中最为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开展风景道认证工作和指导风景道体系建设实践工作最为关键的方面。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作者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风景道评估体系和模式研究》,2009年)对作为公共产品的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以探索风景道评估的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为未来我国风景道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借鉴,具体内容:  1、通过对美国自1967年以来的十余个有关风景道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官方指南、相关政策法规等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理论提升,深入研究了风景道评估体系的变迁。  2、对评估流程与机构,评估程序,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  3、以内华达风景道评估为例,对风景道评估流程、评估方法进行了案例研究。  七是对堪称世界风景道典范的蓝岭风景道,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以深入研究作为公共产品风景道的供给问题,以及风景道在美国的实践发展。作者结合到蓝岭风景道进行实地考察的经验,通过对1300多个风景道产品和140多个沿途游憩服务设施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理论提升,从游憩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谱系二个方面来深入研究蓝岭风景道的供给规律:一方面从类型与特征,规划设计原则、设施组合特征、设施规划建设等,对蓝岭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从旅游产品谱系构成、量化特征分析、空间分布规律、成因分析等,对蓝岭风景道旅游产品谱系进行了研究。  八是对起步中的中国风景道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一方面我国风景道建设工作尚未开展,风景道发展处于自发状态,另一方面风景道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较为零散,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范式研究,对实践工作的理论指导还十分有限的现状,作者结合多年来风景道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自2000年起作者参与了黑龙江伊春森林风景道规划实践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风景道研究的学者),立足中国国情,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论探索和体系构建。与此同时,作者结合本人主持的鄂尔多斯风景道和黄河·长城风景道规划实践工作,对风景道产品供给规律和规划应用等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具体内容:  1、对中国风景道理论研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综述。  2、结合作者主持的地方风景道规划实践工作对风景道产品供给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作者对主持规划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和第一条滨水风景道--黄河·长城风景道,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总结提升,对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的产品供给进行研究,以及在中国的规划应用。  目前我国公路网发展中对风景道建设重视不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过去对公路网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工具、技术与基础设施层面上,对从景观、旅游、文化、生态等角度提出的功能与服务要求考虑不足。对于什么是“风景道”、为什么需要“风景道”、需要什么样的“风景道”、以及如何推动风景道在我国发展等问题上,目前政府部门、学界和民众认识上还存在欠缺。而风景道在我国的顺利实现,有赖于有深度的理性认识和广泛的社会共识。二是目前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缺少统筹国土、交通、景观、旅游和建设等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在现行体制下风景道建设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此:  思想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风景道发展。我们应该从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我国公路网发展中风景道的建设,使其成为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当下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机遇,尝试在重点路线或路段,先行实践风景道的战略开发。  体制与机制层面,成立国家风景道管理机构。风景道发展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单方式运输管理体制,建立统筹国土、建设、旅游、景观、能源、环境等多部门的综合管理部门,并实施综合性的政策、法规与规划。建议由交通部牵头,联合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文物局等成立国家风景道管理协调机构,对风景道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技术与学术层面,积极开展风景道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我国幅员辽阔,人文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与国外相比,风景道无论在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工作中都会有许多差异。为此,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风景道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在对国外风景道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论,同时,把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以推进风景道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实践与操作层面,建立国家风景道体系。我国幅员广大,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差异较大,为建设不同类型的风景道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条件。以干线公路风景道建设为突破点,制定风景道认定的国家标准,逐步对全国境内拟建风景道进行评估和认定,构建国家风景道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省级风景道体系的研究和认定工作。
其他文献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刘岳兵博士新作《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于2010年3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框架严谨,涉猎广泛,引典充分,内容丰富.上溯近代日本思想的萌芽时期——江户时代.下叙到日本战后初期,为我们重新梳理了作为“历史”的日本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框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许多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被引入到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在中国,初级中学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公共部门,自2009年起
期刊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10月31日,中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陶德麟先生80华诞庆典在武汉隆重举行。
虽然统一的全国大产权市场是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明确路径的情况下,建设区域性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显得更具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全国重要的共同
近年来,广东省公安厅为了进一步调动全省广大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公安民警工作的活力,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积极探索和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把警务绩效考
公路养护是一种公共服务,我国的公路养护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过来的,不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显现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九五
多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安全工作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学校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
2010年10月28日至3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了“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与实践交流研讨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研究员、广西区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秦敬德出席会议并致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30的改革开放,全省农村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辉煌成就。一、主要成就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两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