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如期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新时代人民的新需求,1600万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已取代“温饱感”成为现实需要,这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民生保障、改革开放成果共建共享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幸福观、伊斯特林幸福悖论、内因外因论、需求层次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坚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对四川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采集整理了487名农村留守老人个体基本状况、政治生活状况、经济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社会生活状况、生态生活状况等六个方面的数据和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四川农村留守老人自我评价比较幸福;留守老人的个体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生活等状况与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息息相关,其中个体基本状况、经济生活状况、社会生活状况、政治生活状况对幸福感影响最显著,而生态状况和文化生活状况的影响较微弱。通过研究,筛选出了17个显著影响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幸福和孝道教育等六方面出升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策略。文章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地出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幸福观、内因和外因论作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石;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主观幸福感的调研设计,包含了维度构想、调研总体情况、统计分析方法、信度和效度分析;第四部分是从调研样本的基本特征、政治生活状况、经济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社会生活状况、生态生活状况、个体基本状况分别概括了问卷调查中的核心数据;第五部分则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评价并运用统计软件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剔除了无关因素,筛选出影响因素;第六部分针对影响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子,分别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幸福和孝道教育出了对策;第七部分为结语,总结本文的成果,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居民对其需求日趋紧张,优化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流程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能、规范购买流程的需要。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源与动力,中国当代大学精神必然是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哺育,“大学之道”的文化源头也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当代大学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生,并与其在理论上具有相通点和契合点,二者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即谓共融;二者在实践层面上相辅相成共同培育,达到共同育人之效,即谓同育,共融是其同育的理论前提,同育是共融的实践基
人口素质是影响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化发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种种弊端不断凸显,社区养老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的基础上,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广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现代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促使我国出现了地球上罕见的人口大规模迁移,以及最为速度的城市化过程。全国21世纪以来流动迁移人口继续呈现快速
政府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规范监督者,将政务公开依托电子政务等互联网要素,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公共服务需求成为一种直接选择。本论文意在研究锦江区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公开建设情况,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层面,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公开评估的理论现状,制定一套适合基层政府的指标体系,完善了理论体系。实践层面,通过研究、分析书院街道电子政务公开的实际问题,结合评估结果和北京市大栅栏街道的领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兴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鼓励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从此,一代青年人深深打上“知青”的烙印,上海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共输出100多万人。进入21世纪,知
留守儿童问题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而劳动力的子女仍被留在原居住地,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