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N5A突变参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是最重要的心肌细胞膜去极化阳离子通道之一。它决定了 0相动作电位的形成与幅度,心脏中的钠通道主要是SCN5A钠通道亚型(Nav1.5通道蛋白),由 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其中SCN5A基因编码合成Nav1.5通道的α亚基,α亚基决定通道的生物物理功能,β亚基起辅助调节通道功能作用。SCN5A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心房肌、心室肌及蒲肯野氏纤维,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靶蛋白。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通道功能的增强或缺失。功能增强型突变(Gain of function)会导致3型长QT综合征(LQT3),房颤(AF)的发生,而功能缺失突变(loss of function)则与多种心肌病有关,如Brugada综合征(BrS)、心脏传导型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CN5A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不仅因突变直接影响通道生物物理功能而发生变化,也随年龄、性别、体温以及心脏各区域之间内在调控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临床表型多样性(基因突变外显率)使得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变得困难。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SCN5A基因突变影响通道的生物物理功能,从而导致心脏离子通道疾病LQT3、房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的发生。但是,近几年研究表明,在一些‘结构型心肌病’如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型心肌病(LVNC)的患者基因筛查中,也发现SCN5A的变异,并且携带变异的患者比例不低。由于LVN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和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我们推测,离子通道变异在这其中发挥了致病作用。因而我们对于SCN5A基因突变是否是LVNC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探讨SCN5A基因突变参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对27例进行心脏移植治疗的LVNC患者的心脏组织进行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我们发现了 7个杂合的单核苷酸SCN5A突变,通过分子克隆及点突变技术体外构建了 SCN5A野生型质粒和SCN5A突变质粒,运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和腺病毒载体将野生型SCN5A通道和突变的SCN5A通道分别表达于CHO-K1模式细胞和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iPS-CM)。通过膜片钳技术和CardioExcyte 96仪器检测突变体和野生型SCN5A离子通道之间电生理功能差异。结果:在27例散发的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中,近半数(44.4%)患者携带心脏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5A)突变(H558R、G292S、P1090L、V1951L、R1193Q、R1195H、A1180V)。这些患者在临床后期均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我们发现表达于CHO-K1模式细胞上的SCN5A突变通道生物物理特性不同于iPS-CM细胞。这些突变通道是通过增强通道的激活(R1195H、V1951L)或破坏通道的快速失活(P1090L)而使得通道功能增强。此外,无论是在CHO-K1还是iPS来源的心肌细胞上表达这些突变通道,通道的慢失活均被减弱。突变通道表达于iPS来源的心肌细胞上时,通道的恢复功能削弱,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发生变化,场电位发放频率增加,发放时程缩短,心肌细胞发生颤样的心律失常。暗示SCN5A基因突变造成通道电生理特征改变可能是LVNC患者合并发生心律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发现LVNC患者左心室心肌组织SCN5A蛋白水平降低,而HCM心肌组织SCN5A蛋白水平升高。暗示LVNC心肌组织中SCN5A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也参与了 LVNC的发病机制。结论:SCN5A基因突变参与了LVNC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LVNC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难逃耐药厄
研究背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着全球临床工作,疫情的爆发常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如不及时控制血压会加重患者靶器官损伤,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尚缺少临床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STEP研究的7394例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手机App收集患者家庭血压的纵向数据,比较武汉地区(n=283)和非武汉地区
研究背景: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皮肤及粘膜的机会致病菌。白念珠菌通常是无害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的抵御它的入侵,然而,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白念珠菌是致病菌。随着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加,超过一半的浅表和系统性念珠菌病是由白念珠菌引起。因为白念珠菌的真核属性和对治疗药物的抵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为了开发针对更多特异治疗靶点的药物,需要深入的研究白念珠
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演变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等,但关于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演变过程中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BUD31首次被报道在酵母菌的内含子剪接及mRNA成熟中发挥作用,其功能障碍导致酵母菌特定基因的mRNA成熟受损和基因表达下降,影响着酵母菌的发芽增值和细胞形态
第一部分IBS-D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生理学异常与粪便胆汁酸的相关性探究背景: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动力、分泌等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亦可能诱导内脏敏感性增高,近年来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predominantdiarrhea,IBS-D)相关的研究中逐渐引起了关注。但目前我国内地尚缺乏IBS-D患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是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以至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为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状态。而病理性心脏重塑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除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外,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炎症反应备受关注。Meprins是一种锌指金属蛋白酶,在以往的报道中
第一部分 不同类型衰弱评估工具对社区老年人不良结局预测价值比较研究目的:比较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FRAIL量表和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对长者友善社区老年人不良结局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7月-9月北京市某长者友善社区≥75岁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老年人进行评估,分别使用FP、FRAIL量表和FI评估是
背景与目的肝癌发现时绝大多数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或完全消融的机会,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在TACE治疗之前或治疗过程中如果能找到用于预测或监测TACE治疗疗效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进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
第一部分中国皮肤科医生对人工智能态度的网络调研背景: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应用,皮肤病学是一门基于形态学特征来诊断疾病的学科,特别适宜发展皮肤病学的人工智能。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针对皮肤病的人工智能研究,并且许多人工智能产品逐步应用于日常诊疗活动中。然而,中国皮肤科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相关调查研究。目的: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国皮肤科医生对于人工智能信息的
研究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式严峻。了解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发热门诊在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其爆发,我国初期预警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研究目的总结急诊科发热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组成,对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发热门诊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设置变化和作用。建立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预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