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1937年河南省土地整理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政府于1914年筹设全国经界局,计划整理全国土地,因战事不断,不久撤销。其制定的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袁世凯死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更是深受军阀混战的严重影响,人口大量逃亡,土地大量荒芜。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主战场就位于河南境内,河南省再次遭受巨大灾难。中原大战后,河南省政府进行了全面改组,由蒋介石的嫡系刘峙主持河南省政务,河南省进入政治上的相对稳定期,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各种土地政策在河南省也逐步得到执行。1932年,河南省民政厅制定了全省土地整理计划及各种章则,1933年开始择县试办。地籍整理包括三个大的步骤:1、土地测量;2、土地登记;3、规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由于经费不足、人才匮乏、民众不配合,土地测量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这直接影响到土地登记工作的展开,规定地价,征收土地税工作更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几乎没有进行。开封县、郑县、汜水县三县的地籍整理工作,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工作进展缓慢,花费时间特别长;所需经费巨大;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除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整理计划的不周密及行政人员的不作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了快速增加财政收入,中央政府于1934年命令各个省进行土地陈报。河南省也执行了这一命令,在全省范围内,分期举办土地陈报。第一期试办的陕县,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财政部的嘉奖,但随后进行的两期土地陈报,却无优良成绩可言。土地陈报时,虽然不收取相关费用,但民众还是不愿意进行陈报,土地陈报对他们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河南省进行的地籍整理和土地陈报这两项工作,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田赋的增加,以充实地方财政。对民众特别是农民来说,这两项工作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他们观望、痛恨甚至直接破坏这两项工作。土地整理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他文献
黄修荣是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位杰出学者,他从事史学研究30多年,笔耕不辍,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研究、中共党史、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显著
伴明清商品经济之发展,官僚集团的统治方式亦随之改变。在官僚集团中出现了与理学派官僚不同的、重视行政技艺的朴学官僚,即乾嘉学派。后世早期维新派,亦属重视行政技艺之列,
The advent of the age of Information shifts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from off-line to on-line. The prospect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I) is promising. Base
本文从谚语的历史联系意义、谚语中词的潜在意义、谚语中词的限制意义以及谚语的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谚语的语义。在语义关系中 ,对比了对等关系、假设关系、比较
自红十字会传入中国后,便积极地发挥着人道主义的作用。南京红十字会是“江苏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时称金陵分会)。1911年至1949年间,作为地处南京这一特定城市的地方分会,在中国
特种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主要针对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河南等“特种区域”的成人、妇女及儿童施行一种旨在消除共产主义影响(亦包括抗战建国与地方
本文主要考察晋察冀边区村政权的嬗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当时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概述传统乡村权威的基础上探讨边区村政权的演变过程。传统乡
石油是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大宗商品之一。亚细亚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是垄断近代中国石油市场的三大公司。亚细亚石油公司继美孚公司成功打入中国市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瘟疫无时不在,无数次侵袭着我们的先民,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极强的传染性与致命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至南京国
1933年5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与美国财政复兴公司(The Reconstruction Crop.)签订了《中美棉麦借款协定》(The Cotton & Wheat Loan)。棉麦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