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价值的系统评价及中西药成分筛选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占其中的85%左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NSCL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lncRNA作为NSCLC的预后标志物的重要价值,且lncRNA的表达量受许多抗癌药物的调节,其异常表达也与多种药物的获得性耐药相关。中医药在NSCLC的干预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大量的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证明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与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一些中药成分也被证明能够调节癌症患者某些lncRNA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肿瘤的发展过程。然而,对于NSCLC预后影响的lncRNA种类、表达情况的研究众多,结论多样,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对异常调控的lncRNA对于N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开展系统评价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探索能够调节预后相关的lncRNA、具有潜在改善患者预后功效的中西药成分及其组合,对于进一步开发NSCLC的临床有效药物有重要价值。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异常调控的lncRNA对于N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并挖掘出能够通过调控lncRNA的水平进而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的中、西药成分及组合。研究内容:(1)开展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即从7个数据库中检索研究NSCLC中lncRNA异常表达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异常表达的lncRNA在NSCLC预后价值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2)根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将纳入研究的ln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构建这些lncRNA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的网络,筛选能够作用于此ceRNA网络的中药成分和西药,探索能够通过调节lncRNA表达量来改善患者预后的中药成分组合及中药成分联合西药组合。研究方法:(1)本次系统评价对国内外7个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 Medline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由两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分析异常表达的lncRNA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变化和生存期的预后价值。(2)将系统评价中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的对NSCLC预后有价值的lncRNA,逐一输入LncACTdb数据库,构建这些lncRNA的ceRNA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利用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能够作用于此ceRNA网络的中药成分和西药,通过贪婪算法筛选出最佳中药成分组合。研究结果:(1)文献检索共得到7742篇原始文献,最终纳入48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所有48篇文献中,有38篇文献研究了在NSCLC中高表达的lncRNA,包含了4126个病例;同时,有10篇文献研究了在NSCLC中低表达的lncRNA,包含了 1085个病例。高表达的lncRNA与NSCLC的肿瘤大小(肿瘤直径≤厘米:OR=0.52,95%CI=0.43-0.64;肿瘤直径>3 厘米:OR=1.92,95%CI=1.57-2.34,P<0.01,I2=52%)、病理类型(肺鳞癌:OR=0.78,95%CI=0.65-0.95;肺腺癌:OR=1.30,95%CI=1.08-1.57,P<0.01,I2=11%)、TNM 分期(TNM Ⅰ/Ⅱ期:OR=0.41,95%CI=0.29-0.57;TNMⅢ/Ⅳ期:OR=2.44,95%CI=1.73-3.44,P<0.01,I2=70%)、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阴性 OR=0.49,95%CI=0.34-0.71;淋巴结转移阳性 OR=2.04,95%CI=1.40-2.96,P<0.01,I2=81%)、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化程度低/中等OR=0.61,95%CI=0.38-0.99;病理分化程度高OR=1.63,95%CI=1.01-2.64,P=0.04,I2=56%)、肿瘤远端转移(远端转移阴性 OR=0.37,95%CI=0.26-0.53;远端转移阳性 OR=2.72,95%CI=1.90-3.90,P<0.01,I2=43%)这些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meta分析中纳入了 5篇只研究TNM Ⅲa期的文献,对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得到结果OR=4.07,95%CI=2.63-6.28,P<0.01,I2=0%,提示NSCLC的TNM Ⅲa期与高表达的lncRNA可能相关。高表达的lncRNA与NSCLC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HR=1.79,95%CI=1.59-2.02,P<0.01,I2=89%),5篇高表达的lncRNA与NSCLC无疾病生存期的相关性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HR=3.04(95%CI=2.22-4.17),P<0.01,I2=0%,2篇高表达的lncRNA与NSCLC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结果显示 HR=2.18(95%CI=1.76-2.69),P<0.01,I2=8%,1 篇文献(2017,Li,HOXA-AS2)报道了高表达lncRNA与NSCLC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显示HR=6.74(95%CI=2.54-17.84),P<0.01。提示高表达的 lncRNA 与 NSCLC 总生存期、无疾病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低表达的lncRNA与NSCLC的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LncACTdb 2.0数据库中将meta分析中识别得到的43个lncRNA依次输入,检索得到了 12个lncRNA的ceRNA关系网,这12个lncRNA分别是LINC01234、XIST、SNHG16、LINC00668、HOTTIP、ZEB1-AS1、H19、HOXA-AS2、PVT1、HOTAIR、TUSC7和GAS6-AS1。通过TCSMP数据库检索,共得到3662个中药成分,作用于19个mRNA,这19个mRNA与7个lncRNA存在ceRNA关联。在这些中药成分中,槲皮素、木犀草素、白藜芦醇、葛根素、雷公藤内酯、漆黄素、汉黄芩和黄芩素都是经过实验验证具有抗癌药理作用的中药成分,对其改善NSCLC预后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经过Drugbank数据库检索,共得到336种西药及小分子,作用于48个mRNA,10个lncRNA。调节lncRNA最多的前25个西药中有20个西药都是EGFR的靶向药物,3个西药作用于VEGFA靶点,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临床EGFR靶向药物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对NSCLC的治疗作用与lncRNA异常表达的密切相关性。(3)根据贪婪算法计算得到的中药成分组合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MOL006821)和 17-β-雌二醇(17-beta-estradiol,MOL010919)两者联合,表示这两种中药成分联合配伍使用能够调节全部7种异常表达的lncRNA。中药成分联合西药组合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MOL006821)、17-β-雌二醇(17-beta-estradiol,MOL010919)、金雀异黄酮(Genistein,DB04522)与右磷丝氨酸(Dexfosfoserine,DB01645)。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能够对XIST、PVT1、HOTAIR、H19、SNHG16和LINC00668可能有潜在调节作用,17-β-雌二醇对XIST、PVT1、HOTAIR、H19和HOXA-AS2可能有潜在调节作用,金雀异黄酮可能对GAS6-AS1可能有潜在调节作用,右磷丝氨酸可能对HOTTIP可能有潜在调节作用。结论:(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的lncRNA对于NSCLC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生存期可能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特别是linc01234、ZEB1-AS1、linc00152、PVT1和BANCR这些高表达的lncRNA如果和TNM分期结合起来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可能更为准确;低表达lncRNA对于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2)槲皮素、木犀草素、白藜芦醇、葛根素、雷公藤内酯、漆黄素、汉黄芩和黄芩素等中药成分可能通过对ceRNA网络的调控,调节肿瘤中lncRNA的表达量,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EGFR靶向抑制剂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NSCLC过程中对H19、PVT1和HOTAIR三种预后相关的lncRNA可能存在调控作用。(3)(-)-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和17-β-雌二醇两种中药成分组合,能够同时调节7个相关lncRNA,对于NSCLC的中药成分组合筛选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最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17-β-雌二醇、金雀异黄酮与右磷丝氨酸的中药成分联合西药组合,能够同时调节9个NSCLC预后相关的lncRNA,并且该组合符合中医对NSCLC的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为今后进一步体内外实验筛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效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运用模块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索“八阵”代表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网络模块靶点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功效的方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首先本研究以“胸痛”、“胸痹”、“卒心痛”、“心痛”、“厥心痛”、“气逆心痛”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古代病名,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八阵”中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代表方剂。然后运用模块药理学分析框架探索“八阵”代表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网络模块靶点分布特
学位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递服务业竞争急剧加大的背景下,加强员工流失管理成为国内快递行业公司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员工和核心骨干员工而言,他们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及职业特征,受到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不遵守传统滞后的规定,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勇敢进行开拓,然而在遭遇困难的情况下,抵抗挫折的能力又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快递公司员工管理很难加以规范,导致员工群体里具有极高的流失率,这部分问题变成中国企业人
学位
一直以来,风险投资都是创新创业企业首屈一指的重要融资来源,同时,风险投资机构还能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多种专业服务。但现实中,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聚集性”和风险投资活动的“地理临近性”往往并存,风险投资机构高度集中于少数城市,并且偏好投资距离较近的周边企业。其结果是,不发达地区的企业很难获得发达地区的投资。不发达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在行业内也处于边缘地位,自身和投资对象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制约。当然,上述情
学位
U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移动运营商服务起家的科技公司,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U公司调整战略方向,是中国最早提出移动支付的公司。2011年向人民银行申请了互联网支付牌照、移动支付牌照以及线下收单收单牌照,全面进军支付行业。自此,U公司的业务体系包括:综合支付(第三方支付)、金融信息、大数据风控、智能营销四大业务体系。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行业的跨境资金结算成本高、效率低成为了跨境
学位
1.研究背景辨证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分析通过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论治是在辨证结果的基础上拟订治则治法和确立方药的过程。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证候是中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客体运动状态和方式的概括和描述,其本身就具有“动态时空”的特点。更直接地说,在任何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基于邪正斗争而出现的自然消长导致的疾病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当证候发
学位
1研究背景近年来,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医疗大数据结合的背景下,机器学习广泛用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预测研究,推动着医疗的进步。这为真实世界研究在发现中成药的适用的人群、疾病、用法用量,甚至基于以上要素发现能够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适宜治疗方案成为了可能。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喜炎平注射液是由中草药穿心莲提取,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止
学位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对医药卫生知识的经验总结,是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一部分,富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是指官修医籍中未曾收录,未被官方医疗、教育机构采用,主要通过家传和师徒相授而传承,应用地域较局限,其理论基础与主流中医药理论多有不同,但明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药。其深埋于民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具有特殊的实际价值。以其“简便验廉”的
学位
研究背景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由于当前医疗技术尚无法完全根治,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甚至有蔓延趋势。现代医学治疗艾滋病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其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病毒载量、
学位
手诊对冠心病的早期预警和证候辨识均有一定的价值,且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基于文献综述与前期基础,我们明确了手部特征(以下简称“手征”)可以反映心脏病变及其轻重程度,同时认为手诊在中医辨证方面的重要性及其辨证的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围绕手诊和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开展了系列研究。首先,基于既往数据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手诊辨识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可行性;其次,融合手征与传统辨证要素构建冠心病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本质上是脂质代谢障碍驱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由富含胆碱的饮食代谢所产生的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lylamine oxide,TMAO)已被证实是一种新的促A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hosphatidylinosito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