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门人与朱子学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朱子门人与朱子学”为题,旨在通过考察朱子门人群体的学术思想活动,以彰显其在朱子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学术贡献与历史地位。论文分为前言、五章与结语共七个部分。
  前言:主要介绍了朱子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价值与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难点及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认为对朱子门人的研究应该成为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章朱子门人群体概况
  首先,结合朱熹的学术思想成长历程,按照从学朱熹的时间顺序,把整个朱子门人群体形成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门人为绍兴十九年(1149)至乾道五年(1169)年间从学朱熹的弟子,中期门人为乾道六年(1170)至绍熙五年(1194)之间从学朱熹的弟子,晚期门人则是庆元学禁之后的弟子。寒泉精舍的创建标志着朱子学派的真正创立,此后朱子门人数量大量增加,即使在庆元学禁期间也是如此。接着,概括了朱子门人问学朱熹的三种情况:担任地方官、居家讲学和出外游历时的弟子;并揭示了朱子门人群体在地域分布上非常广泛,其中以福建、江西、浙江籍门人为最多,在阶层构成上既涉及一般知识分子也包括许多进士与官员,同时对朱子门人从学过其他学者的兼学情况和学术著作等有所总结。
  第2章经学哲学的丰富与完善——以蔡氏父子为中心
  经学哲学研究是朱子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方面朱子门人丰富和完善了朱子学的经学哲学体系,其中蔡氏父子的表现尤为突出。本章首先讨论了蔡元定在朱子学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他具有较高的形上思维能力,作为朱熹的对话者,不仅协助朱熹主要学术著作的编撰,而且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朱子学的研究领域,并对朱子学的传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三个儿子均为朱子门人,在朱子经学哲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接着主要对蔡沉的《书集传》进行了讨论,认为:《书集传》的主要价值在于考订序文之误,订正诸儒之失,以发明二帝三王群圣贤用心;《书集传》学术地位的上升是与朱子学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最后探讨了黄榦与杨复完成的《仪礼经传通解续》和张洽完成的《春秋集传》与《春秋集注》,同时,对辅广、陈埴等在经学注疏方面的成就也有所研究。在后朱子时代,以蔡氏父子为中心包括黄榦等人在内的朱子门人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朱子经学哲学体系,在儒家经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来学者研究朱子注解的重要参考。
  第3章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以陈淳为中心
  在朱子学义理方面,朱子门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朱熹思想的成熟过程是不同的,本章以陈淳为例,具体讨论他严守师训在积极吸收与消化朱子学义理的基础上逐渐使得自身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陈淳的思想体系呈现出不同于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由于朱熹著述众多,思想前后变化而且体系极其庞大,这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理学义理的重要对象。所以这里接着讨论了陈淳在《严陵讲义》中从道学体统、师友渊源、用工节目、读书次序等四个方面对朱子学义理进行精致化的总结,并在《北溪字义》中通过精心选择理学概念并进行准确诠释实现了对朱子学概念解释的规范化,这些对后来学者理解和掌握朱子学义理体系非常有帮助。
  第4章门人群体的凝聚与朱学道统的论定——以黄榦为中心
  针对朱熹去世以后,朱子门人散居各地的现状,黄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学术交往与思想论辩,整合团结各地同门,保持朱子门人群体的整体性,在论辩过程中对朱熹思想有所发挥;另一方面在总结朱熹学术思想贡献的基础上,与李方子、度正等其他门人一道,通过构建朱子学派道统论高度推崇朱熹接续道统的重要贡献,从理论上确立朱子学在儒家学术思想史的正统地位,从而为朱子学的社会推广与制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5章朱学的社会推广与制度化
  众多的朱子门人在各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与推广朱子学,扩大朱子学的社会影响力,是朱子门人在朱子学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他们作为第一批朱子学以身体道的模范,居家守古礼,在各地推行乡约;将朱学义理渗入童蒙教育的教材之中,促使童蒙教育理学化,使得儿童从小就接受朱学义理的影响;利用朱子学的教育理念整顿官学教育,并在各地创办修复私人书院,在书院教育当中推广朱子学;积极编辑朱熹文集、语录、传记等文献,并在各地刻印出版朱熹的著作;正是朱子门人通过这些方式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朱子学的社会影响,为朱子学走向制度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并最终在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和国家祭祀制度三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朱子学与国家制度的结合。
  结语:从儒学复兴的角度来看,朱子学派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最庞大的学术体系、最具普遍接受性的义理体系和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正是这三个特征使得朱子学能够最后成为儒学复兴的代表,而朱子门人在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为今天思考和实践儒学再次复兴问题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重要历史经验。
其他文献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理论以来,人的异化问题就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在资本逻辑的影响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人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所遭受的异化日益严重。本文以资本作为切入点,将资本与异化理论联系起来,试图揭示在以上领域中人异化的新表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在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方案,希
以1920年前后为界,胡塞尔现象学可以划分为二个阶段:前期的静态现象学阶段和后期的发生现象学阶段。其中,静态现象学阶段包括旨在揭示关于普遍的意识结构的普全现象学和旨在揭示意识诸本质类型或诸统觉系统的功能方式的构造现象学阶段。发生现象学阶段则是指埃德蒙多·胡塞尔在1920年前后旨在追溯这种“现成的”统觉的历史所开显出来的现象学阶段。发生和历史是一对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一对概念。在1931年“圣诞手
学位
马克思发动了一场对近代哲学的哲学革命,这场革命首先应该在存在论上得到巩固和澄清。从这场革命的结果看,马克思哲学和近代哲学有一个基本的划界,它无可置疑地归属于当代哲学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和海德格尔的生存现象学拥有一个共同的大背景,二者都是把人的现实生存放在第一位,从而开辟出和近代哲学的知识论路不同的生存论新路向。二者在存在论的变革上处在同一视域,在方法论上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对话。这是对二者
古典和现代政治哲学所争论的问题在当代集中地表现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争论。霍耐特将其承认的社会哲学置于这两个传统之间,作为这一争论的一个可能的解决路径。承认哲学以“自信”、“自尊”和“自重”作为构成社会成员“成功生活的一般结构”的基本条件,并且这些条件既有伦理性的意义,同时又能满足形式性的要求,因此并不是对某一具体伦理信念的肯定。霍耐特他的这种承认的社会哲学称为“一种伦理生活的形式观念”。  从个
学位
自古以来,朋友关系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传统文化中,朋友关系是五伦之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时至今日,传统文化赖以维系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存在,其他伦常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惟独朋友之伦风采依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朋友之伦始见于先秦儒家的“五伦”说。先秦儒家的朋友观为后来整个儒家朋友之伦的发展定了基调,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朋友之交。甚至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其所内含的
学位
科学技术论(STS)的实验室研究已日益陷入社会建构论的困境,尤其体现在解决科学客观性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分布式认知的兴起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分布式认知研究中,认知与社会(文化)这两个分析模式是兼容的,这为科学客观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维度。  休钦斯的分布式认知理论是一种对包含认知主体、人工制品和环境的认知系统(活动)进行人类学式描述和分析的理论框架,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
人类对生命问题的追问可追溯久远,但对生命问题的科学理解则开始于近代科学的诞生。伴随近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对“什么是生命”这一核心问题的不同解答,这些解答呈现为不同的生命观念。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与解释也相应发生改变和趋于丰富。  本论文从观念史的视角切入,认为自现代科学诞生以来,有四种生命观念具有很大代表性:机械还原论生命观、目的论生命观、系统论生命观和机制论生命观。机械还原论生命观是在经典
学位
逻辑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认识、实践和论辩活动等。但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说,数学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古希腊数学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古希腊数学的影响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能够具备形式特征和公理化思想的必要条件。没有古希腊的数学思想,虽然也会产生逻辑,但产生不出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  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主要表现为它所具备的形式特征和公理化思想。这些思想主要体现于三段
学位
应用伦理学是以探索和解决道德难题为使命的当代伦理学形态。动物权利问题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道德难题之一,它是当代社会对传统伦理学中人与动物关系的考察与反思。回首动物权利论的发展过程,动物权利的赞成者和反对者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西方传统伦理学赖以维系的基础可以表述为:只有人才拥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是道德共同体的成员。而动物权利论则主张把权利赋予动物,将动物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内,这无疑是对西方传统伦理学
学位
《人间世》整篇文章都描绘了一幅战国后期战争的灾难、政治的暴虐和人民生活朝不保夕的凄惨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势力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纷争纠结的阴暗面,特别是个人在面对统治势力的关系上的艰难性。  在这样一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就连士人阶层都面临生存的困难,“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障,更别说是要实现救世的理想了。因此,《人间世》首先所考虑的是要保全生命的问题。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