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研究——以主城区五个典型街道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圈”理念兴起于日本,是用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地理及规划概念。后广泛运用于亚洲国家及地区,发展出不同尺度的层级及内涵。“社区生活圈”是其中最小的空间尺度单元。在社会转型、生活质量提高的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城市开始出现“社区生活圈”这一社区生活空间组织概念,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从居民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实现空间资源与人们需求的精准匹配。
  目前我国城市的相关实践刚刚起步,上海首先编制规划导则,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以步行15分钟作为社区生活的空间尺度,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来诠释新时期的生活方式,营造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便利、共享的空间品质。”目前各城市对于社区生活圈的具体空间要素、规划理念、管理实施手段、与规划体系的整合等问题尚处于讨论阶段。
  宁波作为新一线城市、“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及社区发展到达一定阶段,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程度,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构建正是其中环节之一。
  本研究对社区生活圈的构建基于大量社区基础调研,以宁波市主城区的五个典型街道为调研研究对象,对“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定义基于两个维度,其一为依托规划管理单元或行政单元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单元,其二为社区日常生活空间。在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对宁波城市化进程下的社区发展不平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多轮调研的数据叠加,综合分析,以自下而上的民众意见听取和物理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对街道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提出针对宁波的社区异质化特征及策略建议;同时基于网络居民问卷,对宁波市居民社区生活行为模式及偏好进行总结,为社区生活圈的设施供给提供配置建议。
  本研究介于规划的宏观尺度和“社区营造”、“社区微更新”的微观尺度之间,以在地调研、“观察”与GIS量化分析相结合,尝试建立的调研分析框架是一次以建筑学视角介入规划前期分析的尝试。
其他文献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导致近年来新生儿数量剧增,潜在的儿童患者也随之越来越多。综合医院由于分布面广、数量多、专业综合,往往成为儿童患者就诊的首选场所。然而,综合医院主要接待众多的成人患者,其医疗环境经常忽视儿童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题研究。  本文以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提出了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
学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提升,大型综合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增,空间环境凌乱、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对医疗环境及病患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城市集约化发展模式的驱动下,医院与城市之间需摒弃曾经二元对立的关系。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干预来提升空间品质成为化解大型综合医院与城市间矛盾的关键。笔者通过借鉴商业综合体与交通枢纽类建筑的相关概念,尝试引入“大型综合医院与城市衔接空间”这一概念,希望探究一种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的北欧国家,医院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如何为患者创造宜人的环境?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乃至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对六个当代北欧医院中的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使用情况以及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疗愈环境创造中的设计策略与效果,总结归纳面向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手法与建议,为国内医疗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本文主要由背景,介绍,分析三部分组成。首
学位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手段。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为此,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  本文立足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时对国外的相关理论如: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澳大利亚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
学位
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类文明物质化的优秀成果。近现代历史建筑的重要性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认知,在中国,最近数十年的文物保护实践历程也证实了国人对于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国人的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历程伴随着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的过程,在对历史建筑保护日渐成熟的过程中,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尤为严重,在实践中多年积累的经验始终得
学位
我国许多地区空气干燥,室内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不能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在加湿空气的过程中,顶棚是理想的散湿源。一方面,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一般情况下是自上而下运动的,顶棚作为湿源顺应了水分自然蒸发的迁移规律;另一方面,顶棚作为湿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利用自然调湿顶棚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既可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又可极大地节约改善室内湿环境所需的能源。因此,研究利用顶棚对室内空气湿度进行自然调
学位
本文中的地方美术馆,是指坐落在地方城市、使用了地方资料或回应了地方环境的美术馆。地方美术馆与中央美术馆或国家美术馆不同,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自然环境等特质的集中体现,在面临严重的地方边缘化的今天,随着产业结构与人口的变化,日本地方美术馆的社会角色在逐渐发生转变——从艺术品的收藏容器,到居民交流、活动的平台,再到地方的精神缩影,“美术馆”一词不再仅仅指代美术馆建筑,而是一种“建筑+展品+场所”
在全球城市交通方式变革的背景下,街道功能被重新定义,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城市街道生活的诉求不断提高。面对上海依然大量存在的传统类型道路,如何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完成对于城市既有街道的更新与有效利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需求,实现城市的整体更新提升,是摆在上海城市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街道更新的特征
学位
我国的城市更新多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地产开发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兴起以文化、创意产业引导的城市更新模式,越来越多的既有城区在创意产业入驻后,通过自发性建造对其所在城区空间进行自发性更新,原本失活杂乱的城区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各自的特色。  自发性建造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组织、个人以及跨层级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不断博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对不同层次的城区空间进行共同改造的过程,这
学位
中国近现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伴生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兴建。其中,高层办公楼更是在塑造城市空间、创造经济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批高层办公建筑本身却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笔生态负债——由于修建时设计水平、技术条件、节能意识的局限性,加之年久失修,既有高层办公建筑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如能耗高,内环境品质不佳,对周边环境负面影响大等。如何通过既有高层办公建筑的更新来达到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