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沙棘与四个混交树种水分养分利用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造林是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该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贫瘠、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需矛盾加剧,使其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沙棘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征,以及较强保持水土及固氮肥土作用,在造林实践中多作为先锋树种,并与其它树种建立混交林。开展沙棘及与其混交树种水分养分利用研究,对于回答区域人工林稳定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4种沙棘混交林(沙棘+油松、沙棘+侧柏、沙棘+刺槐和沙棘+杨树)为对象,并选择5个树种纯林为对照,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来源,不同生长时期植物水分生理特征及变化规律,植物化学计量及氮磷利用特征。主要取得如下结果:
  (1)量化了不同土层土壤水对各树种季节水分利用量的贡献率。7月,主要水分来源集中于40~200cm土层(利用比例>75%),其中,(沙棘)+油松和(沙棘)+侧柏主要利用100~200cm土层,沙棘+(油松)和沙棘+(侧柏)倾向于40~100cm土层;(沙棘)+刺槐和(沙棘)+杨树主要利用40~100cm土层土壤水,沙棘+(刺槐)和沙棘+(杨树)倾向于利用100~200cm土层,表明沙棘与四个混交树种主要通过水分利用空间上的差异应对干旱环境。9月,不同树种水分来源主要集中于0~100cm土层(利用比例>73%)。
  (2)揭示了各树种光合-光响应过程及水分调节对策。相比纯林,混交林中沙棘光合生理参数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混交造林有助于提高其光合能力;油松和杨树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混交造林会降低其光合能力;侧柏叶片Φ和Rd增加,Pnmax和生态幅下降,表明混交造林会增强其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但会降低其光合潜力;刺槐叶片Φ和Pnmax值下降,Rd增加,光照生态幅最宽,表明混交造林会增强其对强光的适应性,但会降低其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及光合潜力。基于黎明前(Ψpd,04:00~06:00)和中午叶片水势(Ψm,11:00~13:00)关系,得出沙棘、刺槐和杨树为非等水调节对策,油松和侧柏为等水调节对策。
  (3)明确了各树种养分利用特征。与油松纯林和侧柏纯林相比(N:P<14),混交造林有助于缓解其N限制状况(14<N:P<16),而沙棘+刺槐、沙棘+杨树及各自纯林主要受P限制(N:P>16);相比纯林,混交林中凋落物C:N值平均降低(32.01%),N:P值增加(49.37%);土壤C、N、P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7.02%、15.95%和4.33%),表明混交造林有助于增强凋落物分解能力和养分条件。此外,相比纯林,混交林中沙棘氮(NUEN)和磷(NUEP)利用效率、氮(REN)和磷(REP)再吸收效率均有所增加,而沙棘+(油松)、沙棘+(侧柏)和沙棘+(刺槐)的NUEN、NUEP、REN和REP整体呈减小趋势,主要和不同林分土壤养分条件有关;不同树种NUE和RE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4)阐明了水分和氮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利用策略。不论是瞬时还是长期时间尺度上,不同树种叶片水分和氮利用效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植物对两种资源利用存在制约关系。此外,与沙棘+油松和沙棘+侧柏相比,沙棘+刺槐具有较低水源和氮源利用不相似性,而沙棘+杨树具有较低水源和较高氮源利用不相似性,表明相同环境条件下,就资源利用生态位角度来说,各混交林资源利用稳定性的排序为沙棘+油松>沙棘+侧柏>沙棘+刺槐>沙棘+杨树。
其他文献
为明确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14-HBR)对冬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机制,于2018-2020年设置两种水分条件并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V1)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V2)为材料开展专题研究。在小麦拔节前15天开始控水,分别设置拔节期灌水(充足水分)和不灌水(低至中度干旱)两个处理,每个水分处理均于拔节后20天喷施14-HB
学位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本文以地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地黄品种“温85-5”为试验材料,对地黄生长过程中干物质及活性成分积累分配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地黄根区土壤水提液、地黄植株水提液的化感自毒效应;并采用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0.004μm的超滤膜(5000 D)和0.001μm
学位
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时刻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信号转导是植物细胞应答环境刺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蛋白磷酸化是信号转导的关键步骤。因此鉴定甜菜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家族、构建与响应非生物胁迫相关的蛋白激酶与磷酸酶的互作网络对了解甜菜响应胁迫的机制和培育更耐胁迫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甜菜蛋白激酶与磷酸酶进行了鉴定,在甜菜中鉴定出752个蛋白激酶和143
学位
用CSPh(高水平配对系)以及CSph1b、CSph2a、CSph2b和对照CS为母本,分别与不同的山新星草、中间偃麦草、黑麦、小黑麦和T. timopheevii进行杂交,F1用CS进行回交,统计各组合杂交及回交结关情况,观察了杂交F1和BC1植株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对Ph基因从Ae. speltoides转移到中国青小麦后,在可交配性、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回交结实与染色体配对
学位
低温胁迫严重影响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喜温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极大地限制了蔬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克服以番茄为代表的大宗蔬菜在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的低温胁迫障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剖析蔬菜作物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挖掘低温响应的关键因子,进而通过基因编辑、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境调控等手段,诱导蔬菜作物的低温抗性,对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保障周年生产和供应具有十分
学位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规模化栽培的第二大水果。我国幅员辽阔,有适宜柑橘栽培的多种气候,柑橘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演变出丰富的品种资源。黄酮类化合物是柑橘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天然产物。本研究选取23个柑橘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开展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及相关活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品种柑橘的单果重、果肉比例和TSS等指标差异显著,柚类单果重普遍较高,最高的‘沙田柚’单果重为231
学位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日常水果,市场上常采用贮藏的方式来延长柑橘供应期。然而在贮藏期间,柑橘果实不仅风味变淡,还积累异味物质乙醛和乙醇,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为此,就不同柑橘品种果实乙醛、乙醇积累差异以及温度和涂蜡对普通椪柑果实乙醛、乙醇积累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解决紫外法和氮蓝四唑法无法准确测定部分样品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
学位
Coγ射线与HNO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试验按2因素4水平设计.研究了辣椒M代根长、发芽势、最终发芽率和成株率的生理损伤,M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等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代生理损伤和M代诱变效应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1.γ射线与HNO复合处理在M代根长性状上的生理损伤表现为累加效应,在成株率上表现为协同效应,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很小.2.M代根长可作为早期测定复合处理生物学效应大小的可靠形
学位
随着中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农业有机废弃物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有机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全球资源短缺,粮食供不应求,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发展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农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虽然对玉米秸秆还田的研究已经颇多,但对于同一条件下的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养分形态的影响研究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采用微区试验来探索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
学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还田对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胡敏酸(HA)是一类高分子有机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分解、合成的产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在土壤学领域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影响的报道很多,多数集中在对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组成、有机碳含量等基础研究方面,而针对腐殖质中HA结构做详细研究的很少。从研究HA结构的分析手段来看,现阶段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