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ap Motion的虚拟教学情境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其对教学情境创设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应关注教学情境中,学生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体的参与度。然而受“离身性”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中往往缺少创设强调身体认知的教学情境。秉持“认知根植于身体”观点的具身认知理论,为促进教学情境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支持教学情境创设的手段,尤其是体感VR更能突出用户与情境的交互:其在医学、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中有许多成功应用案例,使具身学习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以体感作为交互方式创设虚拟教学情境可为实现具身性教学情境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本研究从抽象设计模型的建构入手,一步步实现对虚拟教学情境的具体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其效果。首先,梳理分析创设虚拟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分析虚拟教学情境的结构要素,得出在进行设计时应关注的要素及其关系。并且分析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心流体验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为虚拟教学情境的设计打下基础。然后,基于三个理论推理出虚拟教学情境的设计原则。从设计原则中抽象出设计维度,再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文献,提炼出成功案例中的设计策略要素。之后应用基于Kano模型归类进一步提炼出的设计策略要素,归纳出哪些要素会带给情境主体更好的体验,分析哪些要素应在设计时重点体现,从而更好的指导后期设计。接着,构建虚拟教学情境设计模型。将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的框架构融合SECI知识转化流程与上述中的设计原则、策略要素,从而构建出虚拟教学情境设计模型。该模型由抽象到具体,包括情境主体需求和情境目标确定、信息架构设计、视觉界面设计等等,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层次逻辑合理。最后,以小学科学《地球的运动》为具体案例进行虚拟教学情境设计及其教学应用。在每个层次设计中都体现了虚拟教学情境设计模型的具体应用,以供后续相关研究者参考。开发好该案例的虚拟教学情境资源后,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实验以验证其设计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传统教学情境,以手势体感为交互形式的具身性虚拟教学情境更能促进学生的科学认知发展与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更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互动体验。在推理出虚拟教学情境的结构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虚拟教学情境设计策略要素归类与模型的构建。在抽象出来的原则维度下,从定性角度,提炼出各中设计策略要素,从定量的角度,利用Kano模型对设计策略要素归类,使设计过程有了更为科学具体的指导;基于用户体验要素层次模型,关注到显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并融合设计原则、策略要素来构建从而构建了虚拟教学情境设计模型。(2)基于上述设计模型,提供更具逻辑性的虚拟教学情境设计开发流程,由抽象到具体,提供了实现模型中每个层次的方法,逐步完成对虚拟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开发,这样使设计理论参考性更强,其他研究者参考起来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各阶段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校内及校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教育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同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逐年上升。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教育突发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教育突发事件领域,将教育突发事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规范,构建教育突发事件领域知识图谱。根据教育突发事件相似度计算,从相似度高的历史案件中得到决策支持,设计并
学位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方法论,契合了新时代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然而,在教学环境、教育理念、个体认知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术界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及培养效果的评价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提供全面、系统的设计思维培养路径和评价体系成为学术界刻不容缓的研究课
学位
作为人类瑰宝,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承载游人数量较多。道路是游人进入景区必选方式,是连接风景名胜区各功能区的纽带,道路景观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景观是营造道路景观的主题,研究景区道路植物景观提升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美景度分析法及数据处理法等方法内外业结合对景区道路绿地景观进行研究,利用热门旅游网站上游客上传的带有地理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在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移动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并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被大众所选择。碎片化学习有其很多的优势:知识更新快、传播范围广,学习时长和学习地点不受限制。但是碎片化学习方式的到来也给学习者增加更多的挑战,表现在获取的知识信息琐碎、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下降、思维零散、认知片面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碎片化学习的效
学位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生态资源要素为主导的乡村绿道作为乡村线性空间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的重要抓手。生态型乡村绿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涉及资源要素繁多且纷杂,而现有理论指导下的绿道资源要素研究存在着分散、孤立等问题。因此,探寻乡村绿道协同发展状态下资源要素演变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绿道规划策略是协同学理论参与下乡村绿道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资源要素协同运作
学位
面对新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乡村绿道以其线性连接结构推动乡村各类空间实现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受地方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影响,乡村绿道建设实践呈现出主题单一、模式固化、表现雷同等“千道一面”现象。同时,景观空间是地方差异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绿道规划区域景观空间的整体特性及内部规律差异,有助于改变我国乡村绿道同质化趋势。因此,将聚焦景观空间研究的景观特征评估法(LCA)引入乡村绿道规划
学位
海岛罗汉松(Podocarpus costalis)嫩叶颜色鲜艳,常见为红色、粉色等,这是众多罗汉松属植物少有的彩叶现象。为了探究海岛罗汉松嫩叶叶色变化过程及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岛罗汉松嫩叶为材料,通过徒手切片观察色素呈色部位,测定嫩叶表型及各种色素含量,通过RNA-Seq对嫩叶的转录组进行分析,利用q RTPCR技术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探究花青素和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
学位
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教授学科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者能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高阶思维能力是21世纪必备能力,是以低阶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复杂问题解决和高阶知识获取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旨在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是能发挥其高阶思维能力来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以变革传统教学结构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经过一系列
学位
紫薇属(Lagerstroemia L.)是典型的温带和热带类群,我国是世界紫薇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紫薇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类群,物种丰富,种间关系相对较为混乱,现有紫薇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未能形成共识,种间关系没有统一;同时紫薇属物种分化历史研究尚属空白,分化历史不清晰;分子进化特征也缺乏研究,极大地限制了紫薇属的种质资源挖掘、分子标记开发和育种亲本选择。叶绿体基因组因其
学位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和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这两种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栽培于林下,但麦冬与山麦冬在栽培中常被混淆,果实颜色是区分两者的重要特征。麦冬果实幼果期为绿色,成熟时为蓝色;而山麦冬幼果期为绿色,成熟时为黑色。为探究两种植物果实花青素合成差异性,本研究分别对麦冬果实5个发育时期与山麦冬3个发育时期进行代谢组、转录组分析,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