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协调观培养视角下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切厚望,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并且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城市化、工业化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在获得物质丰富与生活改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人口问题、水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影响社会的绿色经济发展。尤其是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冠疫情与720暴雨事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些令人痛彻心扉的事例使得我们更加懂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这些现实问题中人类意识到想要得到永续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而乡土地理是学生家乡小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学生从小就熟悉接触,地理素材丰富,将其巧妙的融入到地理课堂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促进学生知识、正确情感态度、科学价值观等的养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乡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乡土地理与人地协调观相关人地关系方面的学习。本文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信阳市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提出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梳理,从而确定本文研究主题、相关概念以及论文理论基础,并对信阳市乡土地理资源从人地协调观的要素与内涵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是分析问题。通过本论文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对信阳市地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了解情况、开发情况、态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策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信阳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策略。开发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因地制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等;开发策略主要包括地理教师方面:开发前,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注重地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优化选择;开发中,导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创设人地关系的教学情境、融入乡土地理资源内容,内化学生对人地协调观思想的价值认同、分析乡土地理资源案例,剖析人地关系的演变历程;开发后,感悟乡土地理资源,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情感教育;学校、教育部门方面:聘请专家指导、开发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立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库、建立基于培养学科素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评价机制等。最后解决问题。在确定开发原则、策略的基础上,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流程、学生学情、信阳市乡土资源特色,确定信阳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以信阳茶产业为例(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浉河为例(可持续环境观的体现)。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信阳市高中地理教师关于人地协调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开发原则与策略,并根据开发依据,最终开发信阳市独有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
其他文献
区域认知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当代高中教师必须着重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是借助实践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地理实践活动具备的形式多样、动态灵活的特性对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起点,以地理新课标为研究背景,对不同类型的四所高
学位
随着全球化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育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化知识在各个学科的普及更加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在向世界化进程迈进,尤其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选定也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能力,从而树立家国情怀和全球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探寻地理学科内涵的国际视野内容,构建国际视野培养模
学位
为全面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过去的三维目标提升为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地理实验教学是达成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凸显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限制性小、可操作性强,教学形式活泼,更加适合当下高压力、快节奏的高中阶段。通过阅读大量文献
学位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思维渗透,使学生在增强思维辩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语言运用。但在实践教学中,高中写作教学往往以分数为导向,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相对忽视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缺乏实质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辩证性思维能力,并更好地实现在高考指向下的作文教学,成了学校与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近十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入手,在分析高考作文试题特性的基础上,
学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注重因材施教。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性别差异,开展基于性别差异的初中生地理学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有助于教师明确影响初中男女生地理学习的因素,进行“因性施教”,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完善地理教学理论,提升地理教学水平。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阐
学位
研学旅行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为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提供更多的可能。因此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上,以基于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调查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研学旅行开展现状,探讨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一般要求。以期为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设计提供思考。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实地
学位
良好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促进地理学课程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保证,是学生能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注重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地理的视角中理解与欣赏其自身所生活的世界,从而落实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的教学宗旨。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而不能获得其应有的重视。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
学位
地理实践力作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具有实践力和信息能力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之一。初中地理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将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文以济南市的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问题及教材运用优化策略为切入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概念界定确定了初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内容,据此构建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材内容分析框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
学位
在当下信息化时代,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化学史蕴含着科学认识论以及科学家们深刻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逻辑思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忽视、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关注等。但是,近年来对于化学史教学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价值论述和经验总结阶段,相关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开展化学史教学研究,推进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学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发明显,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学习基本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本人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