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回流广西罗城县的新生力量(新闻作品及创作报告)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12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广西区外就业人员回流趋势明显。这些回流群体身上所具备的“流动性”影响着城乡之间的人口格局,不仅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对今后的乡村振兴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大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与社会变迁有复杂的勾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观照这些回流群体返乡后的群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话题。枢纽节点上的县城既是中国农村的尽头,也是城市的开始。正因为如此,县域开始成为研究乡村振兴的合适分析单位。任何新闻事实都要关注人的行动,笔者以县域回流群体为深度报道的切入口,通过采访走近广西罗城县返乡人的工作与生活,依托这些小人物的返乡故事深入了解西部县城的民生百态和社情民意,反映乡村振兴进程的现状和问题,剖析此背景下关于“人”的困境,在深度报道作品中呈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毕业设计共分为新闻作品和创作报告两大部分,除了完成深度报道的采写创作之外,笔者结合此次新闻实践,针对当前学界相关研究动态、同类型作品创作现状,在学理层面上为改进农村人物深度报道提出相应策略,以期通过实践和学理这两个层面的思考与探索,发挥好媒体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第一部分的新闻作品中,深度报道《乡村振兴:回流广西罗城县的新生力量》由四篇系列长报道构成,第一篇《流变:从进城到返乡》重点挖掘返乡人员的个人故事,了解其返乡前经历的酸甜苦辣,反映东西部区域发展的差异、个人与时代的交织联系;第二篇《破局:从挣扎到适应》继续扩充采访对象和采访问题,深入了解返乡群体返乡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深度剖析返乡真实状态;第三篇《探寻:从出山到守山》主要围绕返乡农民工和农村电商之间的联系展开,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城乡协同发展和县域生产生活;第四篇《未来:振兴的家园还在等人归来》从返乡个体切换到返乡群体的视角,以“人”为中心,反映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振兴进程所面临的大环境,分析其中的困境与瓶颈。在第二部分的创作报告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诉新闻作品的选题背景、报道价值、作品简介和创作方法;第二章为创作纪录,从如何确定选题、采访前期的准备、正式采访的过程、创作方法等四个方面讲诉笔者采写的全过程;第三章为采写札记,讲述笔者在采写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多维思考;第四章为学理反思,讲述学界目前关于深度人物报道的研究动态,评析业界同类型作品特点和现状,得出当下媒体所做的农村报道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的结论,对改进农村深度人物报道提出相应对策。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反映社会问题、探索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其报道价值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传播才能实现。为了在当地形成返乡建设家乡的呼吁和鼓励,基于地缘接近性的考虑,笔者所创作的部分深度报道已发表在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的官方公众号“秀美罗城”上,通过对这些广西罗城籍返乡群体的真实采访和记录,以期构筑乡村振兴进程的集体记忆和这个时代的心灵志,更好地发挥其报道价值。
其他文献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还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不能脱离教材,否则学习或者教学可能会陷入不科学、不系统的困境。1958年,具有显著结构法教材特点的《汉语教科书》一书问世,它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对外汉语教材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出来。在对外汉语教材的
学位
语用能力是衡量二语学习者真实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相对于外语教学界,汉语教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度并不够高,相关的研究结果也不多,而语用能力测量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也一直是汉语教学界语用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构建,分析了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具体内容,并根据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细化后的内涵和外延,将王美玲(2010)、陈敬玺(2012)以及范
学位
在现代汉语中,动宾结构是一个句子的核心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结构也一直都是重难点之一。目前国内针对汉语动宾结构本体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动宾结构的偏误分析研究数量却较少。近年来,随着相关国别化汉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考察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动宾结构的语料基础上,发现韩国学生在动宾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偏误,然而针对汉语动宾结构偏误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关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体宾动词+
学位
教材的适用性是影响教学过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材是否具有适用性,亦需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归纳与总结。2020年完成出版并投入使用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4册,就面临着适用性的考量。本文根据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汉语教学实践经验,首次以《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4册对来华留学生教学的适用性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缘起、
学位
朝鲜半岛日据时期的汉语教科书作为比较早的一批现代式汉语口语教科书,对汉语教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朝鲜日据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官话华语教范》(以下简称《华语教范》)为研究对象,对其语法系统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挖掘其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并通过与朝鲜早期的汉语教材进行对比,探究这一时期官话口语教科书的特点,然后分析该教材的编写特征,从中总结经验价值,试为当代汉语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些建议
学位
德国教育总目标指向学科能力。本文分析德国8年级地理的“南亚和东南亚地震”教学案例,该案例在内容上融合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知识,补充了大量进阶性材料,并能够结合学情特点细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德国学科能力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基于相关分析,本文得出四点教学启示,即:转化学生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明确情境能力要求,显化素养培育路径;融合“主题+区域”教学,凸显地理学科本质;着眼行动意识培养,提升行动
期刊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介语语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言语行为实施情况对了解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与母语者相同,来华留学生有着提问的需求,其实施提问言语行为的状况应受到关注。当前,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问能力的研究薄弱,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提问话语研究。本文选择对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提问言语行为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探究来华留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基于中
学位
“教师反馈语”指教师通过学生的各种课堂反应而做出评估与回应的机制,其不单是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充当课堂互动交流的桥梁和工具,近年来已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界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汉语课堂和教学模式从传统线下课堂转变为线上,相比较于传统线下的课堂教学,线上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独到创新之处,线上教师反馈语也随之呈现不一样的形式和特点,因此线上教师反馈语具有深刻的研
学位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我和我的美丽乡村》主要是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讲述的是本人的家乡——河北省永年县南沿村镇申刘庄村的发展现状。虽然本人出生和成长在这座小村庄里,不过随着我外出求学和父母迁居到城市以后,回村的时间便越来越少,但是每次回村都能真切感受到这个小乡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本人试图通过新闻专题节目的形式,结合自己曾经在这个小乡村中生活的经历,同时又以陌生的“返乡人”的视角,运用电
学位
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高热导的特点,是大功率电子元器件散热基板的重要材料。针对高热导氮化硅陶瓷材料,阐述了影响氮化硅陶瓷热导率的关键因素,综述了高热导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制备现状,展望了高热导氮化硅陶瓷基板材料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