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导向分离木豆叶中芪类化合物及其抗MRSA活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1984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居于人体最外层,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受损时,如临床常见的烫伤、烧伤、手术创伤、意外创伤,皮肤感染细菌的风险也随之增高。皮肤细菌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可能引起中度到重度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是医院里最常见细菌感染,也是引起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极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菌株携带的基因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关,其耐药范围包括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青霉素及其衍生物。从青霉素问世至今,其使用率不断增高,自然选择作用使得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逐渐对其表现出耐药性,甲氧西林(methicillin)曾有效控制了耐药菌的感染。后来,由于甲氧西林的作用,衍生出了耐甲氧型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两种细菌。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其广谱耐药的特性和拥有不同耐药机制的特性使其对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自1961年在英国发现MRSA以来,MRSA检出率正逐年上涨,几乎遍及全球,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细菌。且抗生素滥用带来细菌耐药的问题,若任由不断地发展,可能导致细菌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人类有可能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医生面对耐药的细菌将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况。因此MRSA感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防治细菌感染的难题和焦点。从中草药中提取单体化合物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易耐受,价格低廉易取,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更便于患者长期服用。在21世纪的今天,加强对中草药的开发研究,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积累的知识经验,也为防控、对抗世界性疾病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经验和方法。本研究运用LC-MS导向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木豆叶中芪类单体化合物,得到系列茋类化合物1-5;选取临床分离的标准株MRSA JCSC4744,首次展开系列茋类化合物体内、外抗菌活性和抗菌机制初步研究,致力于寻找具有抗MRSA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1.茋类化合物的富集与单体的分离。木豆叶阴干称重20 kg,粉碎,用95%工业酒精室温浸泡3次,每次7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味,得到总浸膏(3.53 kg)。浸膏用水悬浮,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萃取液,得到乙酸乙酯部位(1.34 kg)。根据文献报道,木豆叶中茋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基本在250-350范围内,随后对获得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LC-MS分析,同时结合芪类化合物结构的强紫外吸收的特点,筛选出茋类化合物富集的部位,并根据茋类化合物富集部位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选用合适的柱层析手段,对其进一步富集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对分离获得的化合物,通过1H、13C、DEPT等1DNMR数据,结合质谱等理化常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2.测定茋类单体化合物1-5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采用微量稀释法,使96孔板中第1孔至第10孔药物浓度依次为100μg/mL、50μg/mL、25μg/mL、12.5μg/mL、6.25μg/mL、3.12μg/mL、1.56 μg/mL、0.78 μg/mL、0.39μg/mL、0μg/mL。将100μL含有106CFU/mL的测试菌和刃天青显色剂(0.06 mg/mL)的MH培养基加入各孔中,孵育12 h。设置阳性对照万古霉素(Van,vancomycin)组,每种抗菌药物做3个复孔。MIC定义为保持蓝色的最低抗生素浓度。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药敏试验中规定,MBC 为能够杀死大于99.9%初始细菌含量的最低药物浓度。3.茋类化合物1-5对标准菌株MRSA JCSC4744动态杀菌曲线。以木豆素A(LLA)为例,取稀释至1 × 106 CFU/mL的MRSA菌液1.8 mL于24孔板,分别加入 7.8μg/mL 万古霉素、62.5μg/mL 万古霉素、15.6μg/mL 木豆素 A、125μg/mL 木豆素 A 各 0.2 mL,则分别得到 0.78μg/mL(1 × MIC)万古霉素、6.25μg/mL(8 × MIC)万古霉素、1.56μg/mL(1 × MIC)木豆素 A、12.5μg/mL(8 × MIC)木豆素 A 处理液。将24孔板置于37℃恒温箱孵育,分别在孵育的第0h、0.5h、2h、4h、8h、24 h测定各组细菌数量;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木豆素A杀菌曲线,分析其动态杀菌效应。同样的方法测定化合物2-5杀菌曲线。4.木豆素A体内抗MRSA实验。将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MRSA模型组、MRSA+Van组、MRSA+LLA组,每组12只。小鼠剃毛后,在背部开达筋膜的创口(直径1 cm)。除空白对照组外,每个小鼠伤口部位接种菌造模,并在对应组别涂覆PBS、0.2 mg/mL万古霉素药物和0.2 mg/mL木豆素A各50μL。每两天计录每只小鼠的体重、伤口大小,直至小鼠伤口愈合;感染MRSA第3天,每组随机抽取小鼠,测伤口细菌数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白介素6(IL-6,interleukin-6)含量,对其伤口皮肤组织进行革兰氏染色(Gram)、吉姆萨染色(Giemsa)、免疫组化(IHC,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实验,分析木豆素A体内抗菌活性。5.茋类化合物1-5抗MRSA机制初步探讨。使用“细胞膜极性分析法”分析化合物是否通过破坏MRSA菌株的细胞壁来达到抗菌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的MRSA JCSC4744标准株,用缓冲溶液(pH=7.0的5 mM HEPES)洗涤,重悬获得OD600=0.1 的细菌悬液,后加入 0.4μM 染色剂 3,3-dipropylthiacarbocyanine(DiSC3-5),37℃黑暗处理20 min,再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1-5(0.5 × MIC、1 × MIC、2 × MIC、4 × MIC、8 × MIC)或等体积的DMSO,并在激发波长为660 nm和发射波长为675 nm的情况下监测荧光的变化;使用“SYTOX Green吸收分析法”分析化合物是否通过破坏MRSA菌株的细胞膜来达到抗菌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的MRSAJCSC4744标准株,然后将细胞悬浮在0.85%NaC1缓冲液中,重悬获得OD600=0.2的细胞悬液。将细菌悬浮液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化合物 1-5(0.5 × MIC、1 × MIC、2 × MIC、4 × MIC、8 × MIC)、蜂毒肽(MLT,Melittin)、DMSO孵育4h,然后与3 mM SYTOX green孵育5 min。在激发波长504 nm和发射波长523 nm下测量荧光;扫描电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实验,将指数生长状态的细菌与8 × MIC的1-5化合物或等体积的DMSO溶液37℃,处理4 h。将细胞洗涤3次,悬浮在PBS中,并在含有2%戊二醛和2.5%多聚甲醛的PBS中放置过夜。然后将样品在1%四氧化锇中固定2.5 h。用PBS洗涤3次后,将样品通过分级乙醇系列脱水,冷冻干燥,固定,涂金,拍照观察。结果:1.在LC-MS导向分离技术支持下,从木豆叶乙酸乙酯部位快速获得5个茋类化合物,经核磁数据与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为:木豆素A(longistyline A)(1)、木豆素(cajanine)(2)、木豆素C(longistyline C)(3)、2-羟基-4-甲氧基-3-异戊烯基-6-苯乙基苯甲酸(2-hydroxy-4-methoxy-3-isopentenyl-6-phenethylbenzoic acid)(4)、3-甲氧基-5-羟基-2-(3-甲基-2-丁烯基联苄)(3-methoxy-5-hydroxy-2-(3-methyl-2-butenylbibenzyl))(5)。2.MIC与MBC实验结果表明对耐药菌株MRSA(JCSC4744、JCSC4469)菌株,1 的 MIC、MBC 均为 1.56μg/mL;2 的 MIC、MBC 均为 6.25μg/mL;3 的 MIC、MBC均为 12.5 μg/mL;4 的 MIC 为 3.12-6.25μg/mL、MBC 为 3.12-6.25μg/mL;5 的 MIC为 50μg/mL;Van 的 MIC 为 0.78μg/mL、MBC 为 1.56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Staphylococcus aureus),茋类化合物1-5也显示良好的杀菌活性;对于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Bacillus cereus),茋类化合物1-4相较于万古霉素的MIC、MBC值较小;茋类化合物1-5对大肠杆菌(E coil,Escherichia coli)未显示明显得抗菌活性。3.Time-killing杀菌实验,选择MRSAJCSC4744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8 × MIC的化合物1-5处理组,前0.5 h内细菌数量迅速降低,显示化合物1-5快速的杀菌功效;浓度为1 × MIC的1-5处理组,8 h后,MRSA存活率迅速降低3 × log(降低了 99.9%),而Van需要24 h才能达到相同的杀菌效果。4.感染MRSA第3天,LLA和Van处理的感染小鼠显示出伤口愈合趋势,与此相反的是MRSA模型组感染小鼠的切除区域出现明显化脓现象,且所有小鼠在5天内全部死亡。到第7天,除模型组外的其他组小鼠伤口均可见结痂现象,空白对照组显示出最佳的伤口愈合功效,其次是LLA组;此外,LLA和Van组与对照组几乎有相同伤口治愈时间,且均缓解了感染MRSA引起的体重减轻现象。皮肤组织细菌计数实验中可以看出,LLA、Van处理后细菌数量极显降低(P<0.01),这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结果一致,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Van和LLA处理的感染小鼠显示微弱的阳性反应;与Van组相比,LLA组降低MRSA细菌数量更显著(P<0.05)。吉姆萨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检测实验均表明用LLA处理后显著降低小鼠免疫反应:模型组血清 IL-6 为 606.57±68.99 pg/mL,TNF-α为 280.58±42.27 pg/mL,经LLA治疗后,两种炎症细胞因子降低至180.74±10.78 pg/mL,87.25±10.19 pg/mL,显著降低小鼠免疫反应(P<0.05,P<0.01)。5.细胞质膜去极化分析研究中,与DMSO空白组比较,在浓度为0.5 × MIC、1 ×MIC、2 × MIC、4 × MIC、8 × MIC的茋类化合物1-5处理后,荧光信号的显着增加,且荧光信号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SYTOX green实验结果显示,SYTOX green核酸染料与 MRSA 和浓度为 0.5 × MIC、1 × MIC、2 × MIC、4 × MIC、8 × MIC 茋类化合物1-5处理4h后,荧光强度增加,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SEM实验中,8 × MIC化合物1-5处理MRSA细胞4 h后,观察到MRSA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裂解,膜上有囊泡等现象。结论:1.木豆叶中含有多种茋类化合物且其含量丰富。2.茋类化合物1-5对MRSA显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LLA对MRSA JCSC4744的MIC为1.56μg/mL,表现出较强抗菌活性。3.Time-killing实验表明茋类化合物1-5在1 × MIC、8 × MIC浓度均表现高效的杀菌活性。4.体内抗菌实验表明LLA细胞毒性较小,且能缓解感染MRSA带来的体重降低的影响,加快伤口愈合、降低死亡率、降低伤口细菌数量、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炎症因子,降低免疫反应。5.茋类化合物1-5抗菌机制与细菌细胞膜电位的耗散、破坏膜的渗透性、诱导细菌裂解有关。
其他文献
图像融合是将所采集的同一目标图像的不同波长信息根据某种准则进行融合,使融合后的图像拥有比参加融合的任意一幅图像更优秀的像质,以更精确地反映实际信息。以红外图像和微
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受电弓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研究受电弓异常状态检测技术,实现对受电弓的动态监测,有利于保证弓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与传统的受电弓检测方法相比,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方法是研究实现受电弓异常状态检测的主要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显著性与GAN网络的受电弓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受电弓视频图像,
建立有效、稳定的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在应用遥感技术的多个方面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单失真、混合失真光学遥感图像质量评价及复原模糊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红经济、直播营销等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电子商务行业日新月异,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行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教育部提出“互联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为中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应对电商行业的变化,满足人才需求的培养。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混合教学研究及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混合教学的相关文
前沿性的研究表明,液晶弹性体具有弹性体和液晶性的双重功能,近些年来成为了液晶材料领域又一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而点击化学具有反应可控,效率高等优点可以用来制备主链型、侧链型液晶弹性体。所以在本文中以自制的含三个苯环液晶基元的二烯单体与1,6-己二硫醇(DMH)在254nm紫外光辐照下,以2-羟基-2-甲基苯基丙烷-1-酮(HDMPh)为光引发剂,以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为交联剂,通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了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遥感图像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国土资源分配,矿产资源勘测,大气成分分析,海洋资源探测等大量领域。为了更好、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已被广泛用于许多有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中,如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催化产氢,光催化CO_2还原等。在所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中,p型半导体Cu_2O作为光催化剂材料,因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能够很好的吸收可见光而备受关注。然而光生电子-空穴的快速复合一直限着它的应用,因此调节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表面结构对于提高其光电转换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中通过氧化还原法精细控制低载量的贵金属
骨折是最常见的因意外损伤而引起的骨科疾病。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严重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骨修复失败的风险在慢性炎症、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老年和多发性损伤中升高,治疗时间延长,病人伤残率增加。因此研究促进骨修复的机制、骨折愈合时间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间充质干细胞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的几个阶段。骨折损伤部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在骨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折端募集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折愈合的前提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出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各个领域的学者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致性问题即系统被控对象的物理量趋于一致,其作为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同样受到了许多领域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成本、网络、外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非线性、时滞和外部扰动等。本文对多智能体系统
汽车和家电等行业高速发展,对冷轧板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在冷轧板生产中,高品质冷轧辊是保证轧材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研制高硬度、大淬硬层深、微观组织良好的冷轧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Cr3、Cr5材料经过冶炼、锻造、调质热处理、50/250Hz双频感应淬火等,制备了Φ440冷轧工作辊。检测分析了各阶段微观组织和性能,对成品冷轧辊进行定量逐层磨削后检测分析微观组织和硬度。Cr3、Cr5材料经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