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基因长度与功能关系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必需基因在生物生存生长中的重要作用,这类基因一直被视为生命存活的关键。通过对十个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每个基因组内前导链上基因数均大于滞后链,然而如果将必需基因与非必需基因相比,其中三种微生物的必需基因没有表现出比非必需基因更加偏好前导链。继而,我们以大肠杆菌为例,按4个大类及25个子类的COG功能类别将大肠杆菌基因分组对比,发现只有J(翻译、核糖体结构与合成)和M(细胞壁、细胞膜、包膜的合成)两个COG功能子类、Ⅰ和Ⅱ两个COG功能大类下的必需基因与非必需基因相比表现出了对前导链明显的偏好,这一发现部分吻合前人的结论,同时说明必需基因对于前导链的偏好存在功能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接着,我们对大肠杆菌必需基因的长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必需基因还是非必需基因,各自在前导链与滞后链之间没有表现出长度差异;然而无论是在前导链上还是滞后链上,必需基因与非必需基因之间的长度都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将这一发现扩展到全部十个原核生物基因组中进行验证,发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除了大肠杆菌之外,H. pylori等四种原核生物也都不同形式的表现出了必需基因与非必需基因间的长度差异。在对这一现象进一步细化分析后发现,这种长度上的显著性差异虽然普遍存在,然而各物种、各功能类基因之间有不同体现,只有在J、K、L三个功能子类中的基因表现出比较一致的长度差异,而且在J、K、L、0四类基因中观察到了必需基因比非必需基因离散程度更高。我们推测,这种物种间的、功能性的差别,很可能是原核生物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不同种类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基因长度、离散度的变化可能增加了基因组的多样性和物种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考虑带有无界阻尼项的半线性微分方程p(+ h(t)φp(x′) + ωpφp(x) = 0,其中ω>0及φp(z)=|z|p-2z,p>1。假设阻尼系数h(t)的发散速度有一些参数所决定。通过比较指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中国半干旱沙区优良的固沙半灌木,也是毛乌素沙地半灌木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油蒿在沙地的固定、沙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本文研究了四维系统中带有非共振特征根和Γ1的稳定流形(Ws)倾斜翻转的余维3双同宿环分支。我们通过建立Poincar′e映射来解决余维3的双同宿环分支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大环Γ
纳米天线是传统天线在光频段的延伸产物,因能将入射的光束耦合到远小于衍射极限的空间尺度而备受广大研究人员关注。在光学纳米天线的传统设计方法中,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常见几何行状的堆叠、排列和组合等方式建立结构模型。为了得到出色的实验结果,要经过反复地参数调整、扫描和优化,工作量庞大且低效,而分形几何的出现就很好地抑制了结构尺寸的计算复杂性,提高了仿真效率。此外,利用经典的分形理论所设计的纳米天线能拓宽纳米
径向基函数(RBFS)是用简单的一元函数来描述多元函数,近些年,径向基函数插值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对散乱数据有很好的逼近效果,但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求解插值系数,当节点数据较多
枇杷属植物野生个体及不同栽培类型的果实大小自然变异幅度很大;但都存在种核大、果肉薄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认为其果实生长符合S型模式,分为幼果滞长期、细胞迅速分裂期、果
嗜盐四联球菌CICC10469(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由本实验室从传统酱醪中分离而出。能有耐受0M~3.5M盐浓度,被广泛使用于高盐发酵中。外源吸收相容性溶质是嗜盐四联球菌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硅直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实现的三维集成电路(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3D IC)技术成为了业界研究的热点。在3D IC
背景ANKIB1含有丰富的结构域和模体,如RBR结构域和TRAF6结合模体,其中RBR结构域与泛素连接酶活性关系密切。泛素连接酶在蛋白质泛素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细胞凋亡、
量子信息是集数学、量子力学、经典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把它应用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可以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等.量子纠缠是量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