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D45G和USP16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和肺癌是进展迅速、恶性程度很高的两种常见肿瘤,找到参与这些癌症发展的基因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45G,GADD45G)是与细胞应激和DNA损伤相关的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缺失是导致肝肿瘤发展的重要事件。然而,GADD45G导致细胞衰老和肿瘤生长抑制的精确机制仍然是模糊的。本文的第一部分为此展开了相关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6可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影响胚胎干细胞分化、造血干细胞生成等作用。但是,USP16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探讨了USP16是否影响K-Ras驱动的小鼠肺肿瘤发生。实验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利用诱导表达慢病毒系统(Tet-on)在肝肿瘤细胞中导入GADD45G表达载体,Doxycyclin处理诱导GADD45G表达后,肝肿瘤细胞发生衰老,同时,端粒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其上游基因SIP1的表达上调;利用si RNA技术敲降SIP1后,在体外抑制了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以及IL-6、IL-8的m RNA水平,端粒酶的活性和细胞周期G1期阻滞有所回复,在体内逆转了GADD45G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MG132处理细胞,内源性的GADD45G和SIP1表达上调,并贡献于MG132诱导的细胞衰老;在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过程中,p38和JNK信号通路被激活,使用这两条通路的抑制剂处理细胞后,细胞衰老都明显被抑制,但只有阻断JNK通路,明显抑制SIP1的表达水平;Ch IP实验验证,在GADD45G表达情况下,JNK下游基因c-Jun能直接结合到SIP1的启动子区域;最后,经临床资料分析,GADD45G和SIP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成纤维细胞IMR90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表达H-Ras V12导致USP16的蛋白水平增加;USP16缺失(USP16-/-)抑制K-Ras G12D诱导的细胞衰老,但同时造成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在SV40T和K-RasG12D共表达的MEFs中,USP16缺失也抑制细胞增殖;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表明,相对于K-Ras G12D/USP16+/+/SV40T-MEFs,K-Ras G12D/USP16-/-/SV40T-MEFs的成瘤能力显著降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利用USP16条件性敲除小鼠和K-RasG12D诱导的小鼠肺肿瘤模型,在肺组织中敲除USP16可抑制小鼠肺肿瘤的生长,小鼠生存期延长。结论:在GADD45G诱导的肝肿瘤细胞衰老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过程中,JNK介导的SIP1的活化在GADD45G诱导的肝肿瘤细胞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SIP1的上调贡献于GADD45G诱导的对h TERT的抑制作用;在临床标本中,GADD45G和SIP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因此,GADD45G和SIP1功能下调在肝肿瘤细胞逃逸衰老以及肿瘤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USP16调控K-Ras活化诱导肿瘤发生的研究中,USP16缺陷抑制K-Ras G12D转化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SV40T和K-Ras G12D共转化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成瘤能力;USP16缺陷抑制K-Ras G12D诱导的鼠肺肿瘤的生长;提示USP16在K-Ras突变驱动的肺癌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儿童白血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但是至今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清楚了解该疾病的起源和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研究发现,半数以上儿童白血病的起始突变是出生前起源,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白血病起始突变形成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对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肝脏造血细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易转移,对放化疗普遍不敏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重视胰腺癌相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但是胰腺癌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腺癌细胞对应激微环境的抵抗和适应依赖于多种复杂机制,而胰腺癌自身环境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胰腺其他细胞(比如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调控胰腺癌细胞应激微环境的关键性分子,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Palladin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二)Palladin参与吞噬的具体环节和机制研究。第一部分 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但它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靶向治疗治愈的疾病。临床上APL发病非常凶险,特别
目的:选择胰腺内、外分泌代表性肿瘤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胰腺导管腺癌潜在治疗靶点的挖掘和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为胰腺肿瘤治疗靶点和微创术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外分泌肿瘤中,免疫组化检测CUL4B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同时筛选CUL4B低/高表达细胞株;构建沉默和过表达CUL4B的胰腺癌稳转细胞系,结合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增殖活性变化、
Blimp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蛋白也称为PRDM1(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一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Blimp1蛋白功能异常可导致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受阻,继而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对于病人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一般只存在费城染色体这一个基因异常,当出现其他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急变。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两个基因异常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一个是在急性髓/T双表型白血病病人中克隆到的NUP98-IQCG融合基因,另一个是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球新发肿瘤第4位,而死亡率高居第2位。基因PBX最早是在前B细胞白血病中被发现,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虽然其在细胞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X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针对micro RN
目的基因工程小鼠是肿瘤研究中十分有用的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在前期胃癌基础研究中关注到以下三个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IRX1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DICER1核酸内切酶Ⅲ基因,通过调控micro RNA的加工与成熟过程抑制肿瘤;FBXW7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癌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和DNA损伤修复而发挥抑癌作用。为了探明IRX1、DICER1和FBXW7基因在胃癌发生发
背景和目的:N-Myc下游调控基因1(N-myc down 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成员。有研究报道NDRG1蛋白是P53诱导凋亡所必须的因子。沉默NDRG1基因所造成的低表达会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对凋亡刺激因子的反应性。此外,NDRG1促进凋亡的功能在胰腺癌细胞中也得到证实。然而,上述研究均未对NDRG1促进凋亡的机制做出报道。因此,本
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两者均是由于造血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继发的致病事件产生,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位等,进而导致造血细胞的恶性转化,表现为增殖能力增强、分化阻滞,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论文分别对这两种疾病的恶性转化机制进行研究: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干性维持及分化促进研究:基于白血病细胞异质性及自发分化理论,我们发现AML1/ET09a白血病细胞存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