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浓度升高对17种温带木本和草本植物幼苗叶和吸收根功能性状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CO2浓度([CO2])升高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深刻影响。叶和吸收根分别是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资源获取器官,共同影响植物的生产力。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CO2浓度升高(e[CO2])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而忽视了吸收根功能性状的响应,这种不平衡严重阻碍了我们对植物整体功能策略的认识。此外,植物叶和吸收根对e[CO2]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但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内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以17个常见的温带木本(9个)和草本植物(8个)种为研究对象,在CO2浓度正常(e[CO2],380μmol.mol-1)和e[CO2](720μmol.mol-1)条件下,综合研究了叶和典型吸收根(1级根)的重要功能性状(解剖、形态、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及其内在联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叶和吸收根功能性状及其内在联系对e[CO2]的响应的一般规律,揭示木本和草本两种生活型植物的响应差异,阐明e[CO2]条件下的植物整体资源获取策略的变化和调节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e[CO2]处理对叶功能性状有重要影响。在解剖性状上,叶肉组织对e[CO2]的响应敏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如叶平均导水直径和理论导水率降低,但导管细胞壁双层厚度与平均导水直径比值的平方显著提高,体现了e[CO2]环境下维管组织在导水效率(下调)与安全(上调)上的权衡。叶形态性状的变化是解剖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e[CO2]处理后,叶肉组织增厚引起叶厚度增加,并伴随着比叶面积下降和叶组织密度增加,反映了叶构建成本的增加。在化学性状上,叶C(碳)浓度提高,单位质量N(氮)浓度平均降低10.2%。叶解剖和形态性状的调整共同引起了叶生理性状的变化,表现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增加27.5%和61.3%,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平均降低25.8%和28.6%。此外,叶的解剖性状与形态、C、N化学和生理功能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这些联系不受e[CO2]处理的明显影响。
  (2)e[CO2]处理对吸收根的解剖、形态和C、N化学性状均有重要影响,反映了吸收根潜在生理功能的改变。在解剖性状上,吸收根皮层厚度、皮层厚度与中柱半径之比增加,说明吸收根的潜在吸收能力提高;与叶类似,吸收根木质部的解剖结构同样存在导水效率(下调)与安全(上调)的权衡变化。吸收根解剖性状的变化是其形态性状变化的内在机制,吸收根皮层增厚引起根直径平均增加15.0%,并伴随着比根长(-11.9%)和组织密度(-13.7%)的降低,说明植物倾向于构建直径更粗、组织更松散的吸收根。在化学性状上,e[CO2]提高了吸收根C浓度,降低了单位质量N浓度并引起C/N比的增加。最后,吸收根的解剖性状和形态、C、N化学性状间均存在紧密的联系,e[CO2]对这些联系未产生明显影响。
  (3)叶和吸收根功能性状对e[CO2]处理的响应敏感性受生活型的影响。整体而言,木本植物叶和吸收根的解剖和形态性状对e[CO2]处理的响应强度比草本植物大,主要表现为:在解剖性状上,木本植物叶栅栏组织厚度、吸收根皮层厚度增加比例更高;相应地,在形态性状上,木本植物叶厚度,吸收根直径增加比例更高,表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主要功能性状对e[CO2]的响应存在生活型间的差异。
  (4)叶和吸收根之间功能性状上的联系与植物生活型有关。在解剖性状上,木本植物叶和吸收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这些联系也反映在形态性状上,而草本植物两器官间的联系较弱;在化学性状上,两种生活型植物叶和吸收根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e[CO2]处理后,两种生活型植物的地上与地下功能性状间均表现出协同响应。在解剖性状上,叶栅栏组织厚度和吸收根皮层厚度对e[CO21的响应比((e[CO2]-a[CO2])/a[CO2]×100%)存在正相关;解剖性状的协同响应进一步反映在形态性状上,表现为叶厚度和根直径、比叶面积和比根长的响应比存在正相关。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紧密的协同响应,有利于实现其在生理功能上的协调,在维持植物整体功能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木本和草本两种生活型植物的叶和吸收根可从解剖、形态、化学和生理功能多个性状维度对e[CO2]作出响应,其中木本植物解剖、形态性状的响应程度大于草本植物。叶和吸收根之间功能性状的联系在木本和草本植物间存在差异,但两种生活型植物叶和吸收根之间功能性状对e[CO2]处理的响应均存在协同变化,说明e[CO2]条件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整株水平上采取了相似的资源获取策略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尽管本研究中基于幼苗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成熟个体的响应趋势,但是e[CO2]对植物功能性状产生的普遍影响,尤其是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表现出的关联,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背景下,植物资源获取策略的变化和物种间的变异机制,以及物种竞争和群落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我国为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狂犬病毒主要感染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目前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狂犬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然而对于RABV的致病机制,尤其是如何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仍不明晰
学位
  根据大肠杆菌O157:H7eaeA基因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P1/P2,扩增eaeA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其长度为2805bp。根据该基因的酶切图谱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在上、下游引物中加入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为得到表达的融合蛋白,设计上游引物时,切除了eaeA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并调整eaeA基因和其后载体序列的阅读框的正确。将广东分
学位
Stem taper equation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stem profile and volume in forest management studies.Such equations have long been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birch species in Canada,USA,Eur
学位
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为我国特有种,曾一度被认定为野外灭绝,现仅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种群数量仅为214-221只。在西藏马鹿生境中存在多种营养水平相似的野生有蹄类及家畜同域分布,系统探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种间竞争、共存关系,深入了解种间竞争影响下西藏马鹿的营养采食策略和生境选择策略,为制定西藏马鹿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西藏马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由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日益加剧。破碎化景观会对物种的遗传分化模式产生影响,阻碍种群的基因流动,而基因流是决定和维持遗传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对物种的适合度,特别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ashanicus),简称阿拉善马鹿,目前仅分布于贺兰山地区,是我国所有马鹿亚种中数量最少且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孤立种群,研究
近年来,随着动物消化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的深入,宿主及其消化系统内微生物菌群间协同进化关系正逐步被认知。鹿科动物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在与其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不断影响其采食行为与食物结构,促使鹿科动物形成了可分解高纤维物质的消化系统,进化出具有特殊膨大的腔体器官和独特的生理结构,来满足复杂的微生物所需的生长环境。但其4个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相互间互作关系与功能,以及差异性是否可以反映出鹿种间系统
学位
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MPCG)序列被广泛地用于分析物种的适应性进化、系统进化关系,也用于物种鉴定,其有效性在很多分类单元中者13进行了评估。但是在象科动物的系统研究较少,如猛犸象的线粒体基因如何适应寒冷、干旱的环境;细胞色素b(Cyt-b)和COI基因的手中间变异以及在鉴别象科动物的有效性;和如何就线粒体基因有效鉴别象科动物,同时还能有效排除其他物种及人源DNA的污染等方面少有报道。本研究针对三种
学位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综合征。AIV已在全球范围内多种禽类物种中传播,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感染人类的AIV亚型越来越多,主要以H5和H7为主。  候鸟被认为是AIV的天然贮存库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库,候鸟感染后通常不发病
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低温可抑制林木生长,是林木面临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红松(Pinus koraiensis)与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均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但自然分布区域与引种结果均表明西伯利亚红松的耐寒性更强,二者之间耐寒差异机理探讨对生产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5年生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不同低温胁迫时间的处理,研究其生理及分子响应
学位
木材是工业生产和能源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可再生原料,次生细胞壁(SCW)是木材的主要成分。VND(Vascular-related NAC domain)家族基因是次生壁生物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次生生长、木材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只有少数VND基因的功能被鉴定,本研究探讨了BpVND1基因调控白桦生长、抗逆及材性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1、BpVND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BpVND1基因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