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28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新时代,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增长将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往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快于人口增长率所带来的城市蔓延不利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城市蔓延存在显著差异。长江经济带作为新时代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连贯着中国的东中西,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为例,研究长江经济带2001-2015年间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论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城市蔓延影响的特征与规律性,并实证分析产业发展对不同规模、不同蔓延程度的地区城市蔓延影响的异质性,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城市蔓延背后的机制成因,为实现城市发展向高质量转变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1)总体上,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城市蔓延度也在提高。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时,城市蔓延减缓,这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生活性服务业。(2)分城市规模时,第二产业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在中小城市起显著的作用,而在大城市不显著。第三产业在大城市起显著的抑制性作用,而在中小城市不显著,这主要与不同城市规模下集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3)分蔓延类型时,推动城市蔓延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而第二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城市蔓延向过度蔓延方向发展,因而合理布局第二产业以及生活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在长江经济带的104个城市中,其城市蔓延与否和程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于那些产业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大城市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作用开始显现,并日益显著的减缓了其城市蔓延进程。
  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对第二产业的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同时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城市蔓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减少交通枢纽布局不当、工业厂房不集中等造成的过度城市蔓延。同时本文认为大城市对于能够更加发挥服务业的集聚优势,要优化大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凭借,我国政府开始了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政府探索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产生行政方式的转变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在多个层面都显著提高,其间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及购买的监督机制不到位等导致诸多专项性、现实性的问题日益凸显,从而严重影响了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因此,如何使政
学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大约缺少430万名护士、医生和其他保健提供者,且因护理队伍老龄化造成的护士短缺状况更为严重。欧洲委员会报告:预计到2020年欧洲护士短缺数量将达到59万人。在美国,到2020年护士数量的短缺将达到34万人。在中国,虽然每千人中注册护士的人数从1990年的0.86人增加到2012年的1.85人。然而,由于医疗服务的高需求,护士短缺状况仍然存在且持续加剧。造成护士短缺
学位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结构迅速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造成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者外出经商。但是由于受到户籍的限制,这些家庭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由其爷爷奶奶或者亲邻照应。此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失去了受第一监护人保护的权利,无论是从身心健康或者学习生活方面,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与非留守儿童相比,都存在着多种问题。不管
学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行积极探索,是推动农村的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对于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传统建筑业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亟待改变。装配式建筑作为重要的建造方式,成为传统建筑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2016年以来,一系列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郑州市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装配式
当前,在政府的公共决策中,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让有关“三农”的政策法规更加贴近实际、精准有效、利于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首先,本文对研究主体“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明确,对政府公共决策中涉及的农民利益及其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城乡规划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在公共事务处理上的权威性,在日常的决策中很少去了解其它利益主体(公众和第三方机构)的意愿及诉求,其它利益主体也很难针对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造成在城乡规划治理中多元主体参与性的缺乏,进而导致城乡规划治理偏离人民的需要,造成绝大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治理难以
学位
习总书记在重大会议当中曾多次提到,应当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社会公平性,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稳定社会秩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而作为最后的安全感,有着怎样的内涵?保障“安全”,有哪些难点?充实“安全”,该如何着手?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显示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越来越近,我国各级政府一方面加大了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现行脱贫标准确,保我国所有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帮扶贫困群体实现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改善、防止返贫等问题成为摆在各级政府扶贫部门和扶贫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发展产
学位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而公民意识是人现代素质的核心内容。只有政治、文化方面的正式制度要素与人的公民意识的非正式性要素的契合,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内在自觉、动态整合的非单一性的总体性进程。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人们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应该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