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透明陶瓷的制备和光学性能优化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陶瓷的研究工作已经从聚焦各向同性的立方晶系材料体系拓展到低对称性材料体系,而低对称性透明陶瓷的制备和光学透明性优化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点。常温常压下ZnO材料为六方晶体结构,其不同晶向上的折射率差异造成的双折射导致其光学透明性欠佳,如何有效提高ZnO透明陶瓷的光学透过率是实现其在闪烁探测上应用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ZnO陶瓷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纳米粉体及透明陶瓷的制备科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Rayleigh–Gans–Debye(RGD)光散射理论,建立了晶粒尺寸、陶瓷织构度对ZnO透明陶瓷光学透过率影响的定量理论模型。以自制纳米ZnO粉体为初始原料,采用强磁场诱导注浆成型工艺实现了ZnO素坯的磁场诱导成型,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法实现了不同晶粒尺寸、不同织构度的ZnO透明陶瓷样品的制备,实现了ZnO透明陶瓷光学透明性的有效调控,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取得以下主要结果:以Zn(NO3)2·6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ZnO纳米粉体前驱体,通过在不同煅烧温度下获得颗粒尺寸可调的ZnO纳米粉体。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原料浓度、沉淀剂浓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产量与粉体颗粒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剂浓度是影响产量及颗粒尺寸的主要原因。为获得高产量均匀分布单分散的ZnO粉体材料,优化工艺参数为尿素浓度为0.45 mol/L、硝酸锌浓度为0.2 mol/L、反应时间为6 h。粉体颗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当煅烧温度从400℃提高到700℃时,粉体颗粒尺寸从35 nm增大至200nm,比表面从28.1 m2/g降至16.9 m2/g,粒度分布也趋于均一化。以沉淀法制备的颗粒尺寸约120 nm的单分散ZnO粉体为原料,在空气、氧气、真空三种不同气氛下研究了ZnO陶瓷的无压烧结行为。在1300℃/4h空气气氛下获得致密度最高的陶瓷样品相对密度为98.1%,晶粒尺寸约70μm;在氧气气氛下可实现无挥发最高的烧结温度为1550℃,晶粒尺寸可达80μm以上,但相对密度仅为97.3%。真空烧结950℃获得的ZnO陶瓷具有一定的透明性(1.6%@600 nm),相对密度为98.4%,平均晶粒尺寸为16.7μm。无压烧结结果表明无压烧结条件下难于实现ZnO陶瓷的致密化烧结。而通过SPS烧结在850℃/80 MPa下保温10 min可获得相对密度99.5%的ZnO透明陶瓷,其平均晶粒尺寸为0.66μm,600 nm处的光学直线透过率达12.9%。基于RGD球形颗粒光散射理论,分析了入射光在ZnO陶瓷内部的传输过程,构建了单轴六方晶系透明陶瓷的散射行为与其光学直线透过率之间关联的理论模型。提出在充分致密化前提下,ZnO陶瓷中晶粒尺寸和晶粒取向度是影响其光学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XRD手段表征出ZnO陶瓷内部晶粒取向分布情况,再加上XRD与陶瓷织构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模拟出了ZnO陶瓷中晶粒尺寸与陶瓷织构度与其光学直线透过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为进一步提高ZnO透明陶瓷的直线光学透过率必须降低陶瓷晶粒尺寸,提高其织构度。通过优化SPS过程中加压起始温度,实现了细晶化ZnO透明陶瓷的制备。ZnO晶粒尺寸从0.66μm减小至0.35μm时,ZnO透明陶瓷样品600 nm处的直线透过率从12.9%提高到21.6%,表明在晶粒随机取向状态下,降低晶粒尺寸可以有效提升样品的光学透过率。利用合肥SM1强磁场装置实现了ZnO陶瓷浆料在0-9 T强磁场下注浆诱导成型,并对不同强磁场条件下所得的ZnO素坯进行SPS烧结,获得了不同织构度的陶瓷样品。XRD衍射结果数据表明,在ZnO浆料成型中施加磁场强度从6 T提升至9 T时,SPS烧结ZnO样品的织构度从9.2%提升至24.7%。对与同等晶粒尺寸ZnO陶瓷样品,随着陶瓷织构度从4.0%提高到24.7%时,样品直线透过率从21.6%提升到36.6%。所获得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良好。本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证实了细晶化和高织构度能够优化ZnO透明陶瓷直线光学透过率,相关结果为研制具有良好光学透过率的ZnO透明陶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模型与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各向异性高阶交通流模型符合车流扰动只向上游传播的特征,能够描述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交通流,相比其它宏观模型更能合理地描述交通现象,是重要的交通流宏观模型。然而,各向异性高阶交通流模型本质上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其解析解一般难以获得。因此,有必要研究各向异性高阶交通流模型的理论和算法,寻求其精确高效的数值解,以便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现象,探寻交通流问题隐含的深层机理。本文主要围绕各向异性交通流模型展开研究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微纳尺度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纳机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制造中。为了更好地设计和利用这些微纳尺度结构,研究其力学行为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小尺度下结构的力学行为与宏观尺度下大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尺度相关性,即尺度效应。尺度效应比较典型的几种表现形式为:非局部效应、应变梯度效应以及表面效应。本文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能够同时考虑非局部效应、应变梯度效应以及表面效应的理论
层状微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冲击和抗辐照性能,还具有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不仅如此,层状微纳米材料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这种材料的可选择性为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磁性等材料特性提供了可能。层状微纳米材料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热点之一。层状微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位错、层间层厚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界面
分数阶微积分(包括分数阶微分和分数阶积分)是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来刻画历史依赖性和空间非局部效应.虽然分数阶微积分和经典(整数阶)微积分有着几乎相同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在流变学中的零星应用外,分数阶微积分主要是作为数学领域的纯理论而被数学家所使用.近几十年来,分数阶微积分逐渐引起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这主要由于历史依赖性、空间非局部效应、Levy飞行、遗传特性、反
著名的McKay对应是J.McKay在1980年提出的特殊线性群SL2(C)互不同构的有限子群与单边仿射型李代数的Dynkin图之间有一个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年,Slodowy发现通过SU2(C)固定的成对有限正规子群可以实现所有仿射型李代数的Dynkin图,这一实现被人们称为McKay-Slodowy对应.McKay对应的发现促进了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群与李代数之间的联系,并且McKay对应在组合,
非线性能量汇能够在宽频范围内以单向、不可逆的方式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作为被动吸振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非线性能量汇主要由非线性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和惯性元件组成。阻尼和弹性元件的质量通常是被忽略的。因此,惯性元件的质量就是非线性能量汇的质量。目前,质量块是大多数非线性能量汇使用的惯性元件,且为了达到优异的减振效果,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来满足。然而,非线性能量汇是附加于系统上的减振装置,较大的附加质
肺癌是高发癌症,也是男性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女性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肺癌防治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肺癌早期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肺结节,因此精准检测肺结节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e)系统,能够辅助医生检测影像中的肺结节,提高肺结节检测率,减轻工作负担,缓解医生工作压力。
论文研究可积系统中本征函数的一类应用,主要研究平方本征函数对称以及带自相容源(SCS)的可积系统,特别是离散可积系统。主要内容分为全离散、半离散、连续三部分:首先,论文研究平方本征函数在全离散可积系统中的应用。回顾了定义在八面体上的可积方程,证明了离散势形式Kadomtsev-Petviashvili方程(lp KP)的平方本征函数对称。然后,基于柯西矩阵方法研究了八面体可积方程以及离散的波函数,
利用电磁场技术控制钢铸坯在凝固阶段出现的成分偏析和缩孔疏松等组织缺陷一直是钢铸造和凝固的前沿研究领域。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10 T量级的强静磁场已经相对容易地获得,因此,静磁场下的材料制备研究随之蓬勃发展。大量研究证实,静磁场不存在“集肤效应”,并且与合金固/液界面处的内生热电流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热电磁效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凝固组织。而利用热电效应控制钢凝固组织缺陷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文围绕热电磁效应对
Hadamard矩阵最早于1867年作为正交矩阵由Sylvester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编码理论、密码学、图论和组合设计等领域.而Hadamard矩阵的构造问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已有的Hadamard矩阵构造成果和Scarpis定理提出新Hadamard矩阵族的递归构造,具体如下:本文第一章综述了Hadamard矩阵构造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