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斑核-海马TH+投射在手术切口痛增强记忆巩固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临床证据表明,手术后20%的患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ost-traumatic stress syndrome,PTSD),但目前并不清楚手术后PTSD发生的具体原因与机制。大脑是处理疼痛和记忆共同的中枢,研究表明疼痛与认知存在偶联的神经环路或分子机制,它们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疼痛后认知的变化。另外,已有研究显示术后急性疼痛是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是否通过增强术前不良记忆并导致术后PTSD的发生?如果上述猜想正确,那么急性疼痛导致记忆增强的神经环路或分子机制是什么?阐明这些问题对于解释或预防术后PTS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众所周知,PTSD的发生与记忆巩固增强密切相关。记忆巩固是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稳定化的过程,依赖于神经元活性与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手术切口痛,作为一种术后常见的急性疼痛,其对术前不良事件记忆巩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并且术前患者常经历过创伤事件或具有一些不愉快的治疗体验,而手术导致的疼痛又往往发生在这些事件或不愉快治疗体验的记忆巩固阶段,因此探究术后急性疼痛对记忆巩固的影响可能有助于解释术后急性疼痛诱发PTSD的原因。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位于脑桥背侧,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主要来源,主要参与唤醒、记忆、认知、疼痛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最近的研究表明,蓝斑核投射到海马的TH+(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神经元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依赖于海马记忆形成的关键递质。行为研究已经证实,海马多巴胺受体1和5(D1/D5)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不仅有助于记忆编码,而且对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依赖蛋白质合成的长期记忆也是必要的。另外,β-肾上腺素受体以及D1/D5受体的激活对于维持海马CA1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同样不可或缺。研究已经证实,急性应激增加蓝斑核神经元活性。因而,手术切口痛作为术后一种常见的应激刺激,有可能会激活蓝斑核-海马TH+投射,并在海马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增强记忆巩固。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切口痛对小鼠记忆巩固的影响,并探讨蓝斑核-海马TH+投射的活性变化在手术切口痛后记忆巩固增强中的作用。研究目的:1.探究手术切口痛对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的影响。2.探究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在手术切口痛对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巩固影响中的作用。3.探究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激活后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手术切口痛对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巩固影响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手术切口痛对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的影响1.1通过被动逃避与新物体识别训练使C57BL/6小鼠获得一定的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后,观察手术切口痛对小鼠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的影响。1.2采用旷场实验观察手术切口痛后24小时小鼠的运动能力以及焦虑状况,排除手术切口痛通过影响小鼠的自主运动或焦虑状态来提高记忆巩固。1.3被动逃避与新物体识别的获得性训练6小时(记忆巩固窗口期)后行手术切口痛造模,并观察造模后18小时小鼠的记忆保留情况,排除手术切口痛是通过增强记忆提取而不是增加记忆巩固导致记忆保留的增强。2.蓝斑核-海马TH+投射在手术切口痛对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巩固影响中的作用2.1 TH-Cre小鼠上使用病毒示踪技术验证蓝斑核到海马存在TH+投射。2.2免疫荧光观察手术切口痛对蓝斑核TH+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海马CA1区注射基于Cre重组酶表达的逆行非跨突触病毒后,膜片钳记录手术切口痛后4小时蓝斑核投射到海马的TH+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2.3对照小鼠与手术切口痛小鼠的蓝斑核分别注射化学遗传病毒r AAV-EF1a-DIO-h M3D(Gq)-m Cherry与r AAV-EF1a-DIO-h M4D(Gi)-m Cherry,海马CA1区注射氯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正反调控蓝斑投射到海马的TH+神经元活性,观察激活与抑制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对小鼠记忆巩固的影响。最后,在手术切口痛模型小鼠的海马CA1分别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3.125μg/0.5μl/side)与多巴胺受体1/5受体(D1/5)阻滞剂SCH23390(0.5μg/0.5μl/side),明确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释放的何种递质介导了手术切口痛后记忆巩固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1.手术切口痛增强小鼠的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手术切口痛后24小时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中位数为392.5S(四分位间距:255.5-600S),而对照组小鼠被动逃避潜伏期的中位数为187.0S(四分位间距:142.8-600S);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训练后24小时对照组小鼠的新物体偏好指数为20.5±8.1%,而手术切口痛组小鼠的新物体偏好指数为36.1±12.7%。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切口痛显著增加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与新物体识别偏好指数(P<0.05,n=14)。并且,手术切口痛对小鼠的记忆提取、自主运动以及焦虑状态均无明显影响(P>0.05,n=14)2.蓝斑核-海马TH+投射的激活介导手术切口痛后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增强手术切口痛小鼠注射化学遗传病毒(r AAV-EF1a-DIO-h M4D(Gi)-m Cherry)抑制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后,小鼠被动逃避实验中的记忆潜伏期中位数为218.0S(四分位间距:177.5-345.0S),新物体偏好指数为26.8±9.8%;相较而言,手术切口痛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中位数410.0S(四分位间距:282.5-600S),新物体识别物体偏好指数40.6±13.5%。与手术切口痛小鼠相比,注射化学遗传抑制病毒小鼠的被动逃避记忆潜伏期与新物体偏好指数显著降低(P<0.05,n=14)。类似的,使用r AAV-EF1a-DIO-h M3D(Gq)-m Cherry病毒激活蓝斑核-海马TH+投射后,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的中位数为448.5S(四分位间距:315.5-600S),新物体识别指数为36.3±10.1%。注射空病毒的对照组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中位数196.5S(四分位间距:120.8-581S),新物体识别指数22.5±6.7%。与对照组相比,r AAV-EF1a-DIO-h M3D(Gq)-m Cherry激活蓝斑核-海马的TH+投射显著增强小鼠的记忆巩固(P<0.05,n=14)。另外,手术切口痛小鼠注射r AAV-EF1a-DIO-h M3D(Gq)-m Cherry病毒组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中位数414.5S(四分位间距:272.5-600.0S),新物体识别指数37.2±7.6%;而注射空病毒的手术切口痛组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中位数465.0S(四分位间距:284.3-600S),新物体识别指数33.9±10.9%。与手术切口痛组小鼠相比,注射r AAV-EF1a-DIO-h M3D(Gq)-m Cherry病毒激活蓝斑核-海马TH+投射并不增强手术切口痛后的记忆巩固(P>0.05,n=14)。3.海马CA1多巴胺受体激活介导手术切口痛后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增强被动逃避训练与新物体识别训练后即刻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D1/5受体拮抗剂SCH23390(0.5μg/0.5μl/side)显著降低手术切口痛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与新物体识别偏好指数(P<0.05,与手术切口痛组比较,n=14)。但海马CA1区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3.125μg/0.5μl/side)对手术切口痛小鼠的被动逃避潜伏期与新物体识别偏好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n=14)。研究结论:手术切口痛增强小鼠的情绪记忆与非情绪记忆记忆巩固,疼痛激活蓝斑核-海马TH+投射后释放的多巴胺可能是手术切口痛后记忆巩固增强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粪菌移植在宿主抵抗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的作用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是肝脏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存在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面对临床上突出的细菌耐药问题,医生和科研人员试图寻找针对KPLA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作为维持宿主免疫稳态的重要介质,与肝脏疾病(如乙肝、肝癌、酒精性脂肪肝等)关系密切。恢复肠道菌群稳态的治疗方法,如粪便菌群移植(FMT),已被报道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
学位
内膜异位症的研究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良性疾病。据报道,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内分泌和微生物在内的多种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然而,对于这些因素是否单独或联合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学,目前尚无共识。目前,手术和激素治疗仍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或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年复发率高达2
学位
背景:乳腺癌的治疗逐渐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针对具体分子分型的各种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但目前对于部分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仍离不开化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由于缺乏激素受体以及HER2表达,导致同样缺乏除化疗以外的有效治疗方法。LIM激酶1(LIMK1,LIM kinase 1)和p21激活的激酶4(PAK4,p21-activated kin
学位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AD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A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
学位
背景研究显示约30%至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慢性失眠(chronic insomnia,CI)的患病率约为10%。CI可对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以及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尽管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对CI有一定疗效,但许多患者仍存在复发及抗药性难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对CI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神经生物学机制还不十分理解,以致现有的治疗手段靶点不明确或只是对症性水平。目前仅少量前瞻性研究表明
学位
研究目的:制备放射状多孔纳米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支架,分别检测其体外细胞相容性和细胞活性,以及体内组织相容性,最终探究其引导体内骨再生同时排除非成骨性细胞和纤维组织干扰正常骨再生的能力。研究方法:1)首先从当地市场获取猪大腿骨,去除干净表面附着的肌肉、筋膜、骨膜,以及髓腔中的松质骨和骨髓,得到管状皮质骨,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剩余脂肪和胶原成分后得到HAp。将CS溶液与HAp简
学位
背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2018年由麻醉神经认知领域的知名学者与多学科专家经过共同讨论后,提出的一个新的专业名词,并在麻醉学领域的知名杂志上同时发表,正式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
学位
水稻(Ora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每年稻谷的总产量超过7.4亿吨,产生稻壳约1.4亿吨。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稻壳热值高,常用于生物质发电。近年来,大量产生的稻壳炭材料在环境污染吸附分离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稻壳生物炭具有多孔硅的结构,表面有大量带负电的有机官能团,可以强烈吸附重金属阳离子,降低重金属生物活性,特别适合固定或去除环境重金属。此外,稻壳炭含有丰富的有益元
学位
不同作物品种或基因型在氮效率(NUE)方面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变异。然而,有关氮效率性状研究相比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展较为缓慢,这些差异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限制了育种家对氮效率的进一步遗传改良。因此,研究揭示农作物氮高效利用的遗传分子机理、挖掘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物学潜力,是作物氮高效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本论文的研究中,首先利用新型甘蓝型油菜氮效率极端材料的基因
学位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主要危害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等作物,中黑盲蝽取食诱导的棉花防御反应,以及中黑盲蝽对棉花防御反应的适应性机制是当前棉花害虫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合应用多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手段与分析方法,研究了中黑盲蝽取食诱导的棉花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鉴定了棉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