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滨海盐碱地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城市绿化及高效能源林的设计、营造及效益测定,同时研制了4种沿海防护林配置模式,并营造了示范林。本项研究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需而建”的原则,营建集土壤改良、环境美化、特种能源等多种功能一体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本项研究营建的防护林类型以下4种类型: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多功能能源林、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林,以及滨海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模式,楔形绿地和城市行道树等。主要设计要点有:①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营建和空间配置优化模式:基干林带分为两个层次,采用“小网格、窄林带,乔、灌、草”合理混交模式,以耐盐碱、耐瘠薄、防风的乔灌树种结合作为迎风林带,其内侧则采用耐盐碱、观赏性的乔灌草混交;既起到防护功能,又具有一定的美化效果;②多功能能源林营建技术,以耐盐碱、生物量大的竹柳和沙柳为主,通过适当密植(0.5m×0.5m)构建集防风林、绿化林、能源林、速生丰产林于一身的多功能防护林;③基于定位测盐的中重度盐碱土壤改良林配置和营建,基于1m×1m定点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结果,针对性种植耐盐碱、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中度盐碱土壤上(0.3%-0.6%),混交胶东卫矛、水蜡、美国皂角、白蜡、、龙桑等几十种乔灌木;重度盐碱土(土壤含盐量0.6%-1%),种植金叶莸、芦竹、狼尾草、等灌草植物。所有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且生长良好,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含量,改善土壤质量;④滨海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模式,滨海盐碱地区的城市林业是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树形美观、耐盐碱、耐瘠薄的栾树、金叶榆、香花槐、金枝国槐、等乔灌木树种;以行或块混交花色艳丽、株型优美的耐盐碱花卉和草本,如海棠、俄罗斯蔷薇、法国玫瑰、金娃娃萱草等,体现了景观性、美化性和文化性。其中,滨海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研究包括街心公园营建,楔形绿地绿化和城市行道绿化。本研究针对沿海盐碱地区防护林建设普遍存在的植物资源短缺、造林技术不配套以及在设计、营造及监测方面效果不明确等问题,以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壤盐分精确测定和分级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以竹柳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城市园林绿化林及中重度盐碱地定向改良林3种植物配置模式和示范林构建技术。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竹柳为主体的集防风作用和能源林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干林带构建技术。以耐盐碱、多抗性、适应性强、经济价值到的竹柳为主要材料构建不同结构的基干林带。株行距为2m2m,宽度50m构建的单体宽带林带,风速在背风面15倍带高(15H)就已恢复到迎风面风速说明,有效防护距离小于15H;以二条垂直于主风方向的主林带和若干条垂直于主林带的副林带交叉构成窄带网状结构,到背风面25H带高时,相对风速为迎风面风速的81%,防护距离明显增长。因此,窄带网状林带结构较单体宽带结构具有更好的降低风速、减少风害的效果以0.5m×0.5m密度构建的竹柳林生物量可达到1m×1m和1m×2m密度林的2倍和3倍,因此,以小径材为经营目的的竹柳速生丰产林可适当密植2.滨海盐碱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注重景观性、观赏性和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本研究选择抗逆性强、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乔、灌、草植物,针对城市公园、楔形绿地及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配置模式,兼顾了改良性、美观性和文化性。3.中重度盐碱地植物栽培一直是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现地1m1m定点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结果,针对性种植耐盐碱、有经济价值的植物,通过筛选,获得了62种耐中重度滨海盐碱地的植物材料,以草本和灌木居多。柽柳、柠条和沙枣对重度盐碱地有显著的改良效果,明显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