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开关电源控制芯片中横向高压功率器件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向高压功率器件因其易与标准CMOS工艺集成的优点,成为制作单片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首选,但相比于纵向器件,其导通电阻较高且版图面积较大。为缓解上述问题,本文基于RESURF技术研究了一种具有多级浮空场板的Triple RESURF器件结构,该结构具有击穿电压高、导通电阻低、工艺复杂度低、可扩展性能好等特点。本文设计的Triple RESURF LDMOS采用的多级浮空场板结构,利用电容耦合效应将源漏两极的电势差近似线性的叠加在漂移区表面,提高器件表面击穿电压,且避免了阻性场板产生的高泄漏电流。而隔离式的Triple RESURF结构,将处于N型漂移区内部的P型深阱与源极P-body层相连通,不仅能有效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还可增加器件的可扩展性。利用耐压解析模型得到,在漂移区HVNW、DPW、BNW的结深比例为1:2:7,掺杂浓度比例为1:0.598:0.072时,器件具有最优的关态击穿电压。利用二维仿真分析得到,当每级场板长度LFFP=4μm,衬底浓度Npsub=1×1014 cm-3,漂移区注入剂量DHVNW=2.6×1012 cm-2,DDPW=3.0×1012 cm-2,DBNW=1.0×1012 cm-2,漂移区长度Ldrift=70μm时,LDMOS具有关态击穿电压793 V,比导通电阻128.5 m?.cm2的最优化性能,较相同耐压下常规偏移场板结构的比导通电阻降低20%。解析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设计的Triple RESURF JFET与LDMOS的工艺兼容,且缩减的源极宽度使JFET具有较高的开态击穿电压。二维仿真结果显示,当源极宽度为9.6μm,栅极DPW版图间距为3.5μm时,JFET具有关态击穿电压774 V,开态击穿电压600 V,夹断电压20 V至25 V的较优性能。仿真结果最终通过了流片验证。本文设计的具有LDMOS与JFET复合功率器件结构的高压启动电路,将JFET的夹断电压作为LDMOS的栅极电压,解决了常规电路中耗尽型LDMOS的静态功耗高、JFET的延迟时间长的问题,而基于Triple RESURF结构的复合功率器件不仅不占用额外的版图面积,还避免了两种器件间的相互干扰。二维仿真结果显示,在JFET栅极DPW的版图间距为3.5μm,源极宽度为20μm,充电电容C1为1μF,目标电压为12.1 V时,复合功率器件的高压启动电路延迟时间为20 ms,较相同条件下的JFET减小了50%;在漏极电压为700 V,功耗电阻R1为2 M?时,静态功耗为8.7 mW。仿真结果与流片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在’99北京第四届国际口机械设备及材料展览会上美国 IME公司和北京康瑞德公司向中国口腔界隆重推出了由美国著名的 Milestone公司研制生产的.The Wand 口腔无痛局麻仪。美
基于Solid Works平台,研究齿轮泵参数化设计。建立一个集设计、选型、建模、出图为一体的齿轮泵参数化设计系统,最终实现通过修改齿轮泵的主要参数自动生成一套新的齿轮泵三
以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结合现代空间信息源,运用GIS技术和城市空间扩展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具体选用扩展强度指数
作为开关管使用的高压大电流LDMOS(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FET)在版图上通常设计为叉指状结构。然而在源叉指末端的小曲率半径会导致该处的电场集中,限制了LDMOS的击穿
叠前道集优化技术是叠前反演的前序工作,是页岩气能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过优化的道集能够真实地揭示地下介质的AVO特征,改善地震数据品质以满足叠前弹性参数反
以消费理论、推拉理论及旅游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的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
应用高斯权重插值法,以站点方式对2002年后汛期(7~9月)国内外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如T213全球谱模式、日本细网格模式、广州中尺度模式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三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一明胶共存情况下 ,罗丹明B和CdI2-4 的高灵敏显色反应 ,并建立了新的光度法.该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8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106 L mol-1cm-1.
情绪工作概念的提出与服务型经济的兴起密不可分。近年来由于D公司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客户服务要求的日益提升,呼叫中心也开始进行转型,向低成本、高绩效、高科技的客户
多点定位是近十年来国际上所提出的一种先进的低空及场面监视技术,现已进入实用化的工程阶段,与此相关的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研究应用于低空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