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显世子入质清朝探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子之役”后清鲜正式建立宗藩朝贡关系,然这种关系并不成熟、是非理性的,表现在清朝要求朝鲜派王子大臣入质。本文拟从昭显世子入质清朝的背景、在清朝的主要活动、归国的艰难历程、对1636——1645年清鲜关系的作用等方面对昭显世子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以期能够给予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章节对上述内容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其学术价值,然后通过对相关领域学术史的回顾和对相关史料较全面的整理与综述,提出本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丙子之役”与昭显世子入质清朝。昭显世子入质清朝是丙子之役朝鲜战败后果。明朝末年,后金在东北崛起,而朝鲜则是后金逐鹿中原的后方安全隐患。1627年,“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成为兄弟之国,然而双方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关系,两者之间矛盾重重。而丙子之役的爆发是当时东北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1636年4月皇太极称帝,而朝鲜不肯劝进,使双方矛盾加剧。12月皇太极挥师东进,朝鲜被迫再次签订城下之盟,昭显世子入质清朝是和约签订的一个条件。  第三章,昭显世子在清朝的活动及其作用。本章主要介绍昭显世子参加各种活动及其在清鲜关系和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贡献。清朝要求昭显世子参加各种礼仪活动,借此来彰显其威。在与清朝的交往中,昭显世子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清鲜矛盾进行调解。昭显世子在客观上还促进了清鲜文化交流。  第四章,昭显世子的归国历程及对昭显世子的评价。首先,论述昭显世子的归国历程。昭显世子入质清朝后,由于清鲜关系矛盾时常激化,而国内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倾轧,致使其回国之路极其艰难。其次,对昭显世子进行评价。  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总结昭显世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凸显这段时期清鲜关系由非典型性向典型性发展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中国与朝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东北地区更是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由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其移民过程从17世纪初开始,经过19世纪后半期的大量迁移,一直持
春秋战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随着铁制工具的推广和普及,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规则由于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性流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政治理念、政治制度乃至政治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工具。从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到民初的南京临时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民国时期的大量民众控告县长案件的出现、处理过程,通过分析政府与民众对此种案件的不同认读与观感、民众对政府权威认同危机的出现及其官方的应对措施,来揭示民国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Z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isothermal annealing performance of Cu–Cr in situ composites, Cu–15Cr and Cu–15Cr–0.24Zr alloy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前近代的朝鲜,内忧外患不断,在封建性理学衰落,实学兴起,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大背景下,儒耶两种异质文化历经激烈的冲突而最终缓慢走向融合,客观上促使了朝鲜曲折跌宕的近代化转变进
道是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秦代开始出现道的设置到唐代道的普遍设置,发展到后来元明清时期道的完善成熟,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但道的设立、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以清代为中心的几类突出孝行:割股疗亲、万里寻亲、血亲复仇、女孝。并试图总结出中国悠久孝道传统中的某些规律。   第一章是对割股疗亲的讨论。除了战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