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压缩密实化木材可控制备及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热压缩密实化木材可提高其力学性能,但在湿热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回复,因此仍需对其压缩变形进行固定。以往研究往往侧重如何提高压缩材变形固定效果,而很少关注热压工艺对木材残余应力及变形固定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木材杉木为研究对象,从木材压缩工艺入手,系统研究木材在热压和变形固定过程中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以实现对压缩变形的最大控制和力学性能的最小损失,同时关注木材颜色等表面质量的变化,综合提高其性能。最后,从木材细胞壁化学组分和微观力学角度对其相关机理进行诠释。1.利用高精度热压机和Press MAN监测系统对木材湿热压缩工艺进行研究,探讨在不同木材含水率、热压温度、加压时间、压机加载速率和板材压缩率条件下,木材压缩密实化过程中板材内部的变化情况,重点对压缩过程板材内部温度和蒸汽压力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压机压力和板材厚度变化曲线。研究发现:(1)在以气干材为压缩对象时,板材内部温度表现出快速升温、缓慢升温和保温三个阶段,快速升温和缓慢升温间的拐点出现在100℃附近;板材内部蒸汽压呈现快速升压、保压和降压三个阶段。(2)对比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压机压力曲线可推测出板材含水率12%为较佳含水率,此时压机压力曲线平滑,在保压阶段压力曲线未有波浪状起伏,说明此时细胞壁中的结合水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可充分软化细胞壁,且板材内部不易产生过大蒸汽压力。(3)热压温度在达到木材细胞壁组分软化点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温度过高则板材内部蒸汽压大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木材细胞壁物质在湿热压缩条件下紧密结合,且卸压时容易产生鼓包等缺陷。热压温度可选择160-180℃。(4)压机加载速率越大,细胞壁未被充分软化而被压溃的可能就越大;同时,板材内部蒸汽压越大;而加载速率越小,板材芯层达到目标温度所需时间越长。宜选择2mm/min为压机加载速率。(5)压缩率越大,板材内部蒸汽压越大,当压缩率为50%时,压机压力曲线出现较大波动,推测为板材薄弱组织被压溃或板材内部蒸汽压过大所致,或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气干材压缩率选择50%以下为宜。2.以气干材为压缩对象,固定压机加载速率为2mm/min,以热压温度、时间、压缩率为3因素3水平的全因子压缩试验,以温度和时间为2因素3水平全因子试验比较热处理和蒸汽处理对压缩材的固定效果,系统探讨各因素和水平对压缩材残余应力、水煮回复率、吸湿回弹率及4个主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显著性。结果表明:(1)热压温度、时间、压缩率对试材的残余应力、水煮回复率等7个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总体来说,3个压缩效果考察指标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和压缩率减小而减小;而4个力学性能指标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每个指标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不完全相同。综合评价较优压缩工艺为热压温度180℃、加压时间40min、压缩率40%。(2)蒸汽处理对压缩材的残余应力、水煮回复率和吸湿回弹率的降幅远大于热处理,而对4个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小于热处理。较优压缩变形固定工艺为蒸汽温度180℃、处理时间2h。在此工艺条件下,压缩材经蒸汽处理后的硬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值分别为1433N、11206MPa、98.6 MPa、101.1 MPa,相对压缩材降低了4.6%、3.1%、8%、6.7%,相对素材提高了37%、100.1%、60%、28.7%;而水煮回复率、吸湿回弹率、残余应力分别为9.8%、7.66%、0.49%,相对压缩材降低了69.9%、70.3%、68%。3.为了解木材颜色等表面质量与热压工艺和压缩变形固定工艺的内在联系,以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各处理条件对其性质的影响。其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热压温度升高、加压时间延长和压缩率的增大,压缩材的磨耗值和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木材颜色逐步加深;经过蒸汽处理后,磨耗值有所增大,粗糙度略微增加,接触角增大,木材颜色进一步加深。在此过程中发现,木材颜色明度值对热量最敏感,可根据木材明度值对热压和变形固定过程进行控制。4.结合傅里叶红外显微成像、XRD、XPS、拉曼显微成像以及纳米压痕技术,综合分析细胞壁对热压处理和压缩变形固定处理的响应规律,以便从微观层面解释各处理条件下试材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诠释其机理,同时为压缩变形固定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可控提供理论参考。(1)结合相关图谱分析,蒸汽处理对压缩材变形的固定效果,主要来源于半纤维素在高温下发生显著降解;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细胞壁中的另一类无定形物质木素在蒸汽处理过程中结构变得更加紧密而缺乏弹性,成为一个网状的刚性填充体对木材的压缩应力进行了束缚,固定了压缩变形。而这一现象在木材热压定型过程中也发生,可解释为什么木材在经过短暂压缩后,变形会暂时被固定。(2)压缩材和变形固定处理材细胞壁对热量、时间以及压力的力学响应规律与各因素水平下木材的宏观力学性能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在一定前提下,从微观力学角度实现对压缩材力学性能的可控。
其他文献
混合工质具有组分优势互补、可按需主动设计的优点,在热力系统中具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认清混合工质的汽化传热特性和机理是提升其热力系统综合性能的关键。目前对混合工质汽化传热的研究较为欠缺,精细和深入的机理认识缺失,且纯工质的相关结论无法直接推广至混合工质。从纳米尺度、分子微观层面上开展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混合工质汽化传热机理。本文以R32/R1234yf混合工质纳米尺度汽化传热过程为主要对象,采用分子动
学位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电网容量不断扩大,致使短路电流水平不断增加,极大地影响了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由于短路电流逐渐迫近断路器短路电流分断能力极限,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迫在眉睫,而短路电流限制器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高温超导限流器利用超导材料自身物理特性,具有自触发、响应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针对感应型高温超导限流器,提出采用高温超导无绝缘线圈作为感应型限流
学位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渐难以满足设备采集信息的能力。因此研究者们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人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部分,而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行为分析技术。行为分析技术通过分析摄像机采集到的人物影像,分析其中人物的姿势、运动等要素,让计算机自动判断人物在进行什么样的行为。该研究在公共安全领域、金融领域、医疗领域、自
学位
近年来,电能的消耗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急剧增加。因此,将这些能源需求相互连接的迫切需要已经出现,这一需求已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以有效地与其他国家分享当前电力容量,从而增强了运营灵活性和供应安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电压源转换器(VSC)的多端高压直流(MTDC)网络,被认为是实现这种互连的首选技术。然而,技术局限和直流故障限制了MTDC网络的发展,需要在随后的处理中适当地加以解决。因此,为了使MTD
学位
木材是一种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大分子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黏弹性行为与木材的微观构造因子及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关于木材的宏观黏弹性行为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其微观黏弹性行为需要进一步突破。纳米压痕技术作为研究木材微观力学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大科研工作者所接受,为进一步研究木材微观黏弹性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论文通过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纵向黏弹性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并与木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上升为致病率的首要元凶,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亦是引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主要缘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病理特点,是斑块表现为局灶性分布。尽管所有动脉处于同样的血液成分中,但病变好发于动脉血管的分岔、弯曲处,这些部位的血流剪切力形式是以无确定方向的湍流为主,表明血流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
学位
语音识别中一个独有并且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声学序列和语言学序列的长度可变性,这使得语音识别需要同时建模两种序列之间的状态对齐与模式分类。在训练阶段,一组带有已知标签的输入特征被提供给系统进行模型构建,序列建模和模式分类是前一问题的两大核心,这决定了语音识别系统可达到的识别精度的上限;而测试阶段,通常由单帧的分类器推理和逐帧的联合转移模型、字典和语言模型的搜索解码组成,这决定了识别速度和实际可达的识别精
学位
背景: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日趋明显,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增加。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其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降压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因此,我国指南推荐高血压的诊治策略应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健康宣教,不断提高知晓率、
学位
目的1、调查首次剖宫分娩对二次妊娠母胎结局的影响。2、比较初产有指征剖宫产和无指征剖宫产孕妇第二胎围产期的结局。3、研究短妊娠间隔对初产剖宫产孕妇第二胎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1至2016.12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单胎分娩的经产妇,按照第一胎的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第二胎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1
学位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期和婴儿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常见的恶性神经肿瘤。铂类药物化疗是其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如何降低铂类药物的对功能器官的毒副作用同时保持其对肿瘤组织的高药效是铂类药物研究的重点。此外,斑蝥素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毒素,在各种癌症(包括NB)上具有高效的抗肿瘤特性。然而,斑蝥素同样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这使得其用于癌症治疗的应用受到限制。在这里本课题将斑蝥素与四价杂合铂前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