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镰状瓶霉Falciphora oryzae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生真菌是至少生活史的一部分能侵染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中,宿主无明显病症的一类真菌。内生真菌在与植物互作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部分内生真菌的定殖会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从而抵抗病原真菌、病毒、细菌等的侵害。同时,它产生的一些毒素,可以防止宿主免受食草动物、昆虫的取食。当植物面临非生物胁迫,如旱涝、重金属或高低温等,内生真菌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帮助其渡过不良环境。另外,它可以产生一些代谢产物,用于肿瘤药物的开发,比如说紫杉木霉开发的紫杉醇,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产增效。本课题组主要围绕着抗生物胁迫和抗非生物胁迫两个方面,通过从疣粒野生稻根部分离鉴定,获得内生真菌菌株,其中就有一株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Falciphora oryzae),前期研究工作已经成功建立了稻镰状瓶霉与水稻的共培养体系,通过共培养体系进行稻镰状瓶霉-水稻共生体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机理研究。抗生物胁迫中我们主要是以抗病原菌为主,即内生真菌与植物共生以后是如何引起系统免疫抗性,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效应蛋白在调控微生物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由含有CFEM结构域的蛋白介导的侵染是互作关系建立的基础,但对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项目研究了CFEM蛋白在稻镰状瓶霉与水稻共生体系、稻瘟病菌与水稻致病体系中的生物学功能,全面解析了CFEM蛋白对生物胁迫的调控机制,明确CFEM蛋白的空间定位,从而揭示了CFEM蛋白调控植物与真菌互作关系的分子机制。抗非生物胁迫中我们主要以耐重金属镉(Cd)胁迫为研究对象。目前,镉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镉大米问题也屡见不鲜。因此我们通过研究稻镰状瓶霉耐重金属镉胁迫的分子机制,包括解析稻镰状瓶霉在提高水稻耐镉胁迫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来探索稻镰状瓶霉独立响应镉胁迫的潜质,结合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完成对稻镰状瓶霉中参与调控耐镉胁迫的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进一步阐明稻镰状瓶霉提高水稻耐镉胁迫的分子机理。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初步筛选出效应蛋白FoCcw1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了37个分别包含Lys M、Chitin-binding、Cutinase、CFEM结构域的候选效应蛋白。然后通过在烟草瞬时表达和前期表达量测定,鉴定出FoCcw14作为重点研究蛋白来进行后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2.FoCcw14的生物学功能。FoCCW14的缺失会导致突变体菌株在高渗胁迫下敏感,同时通过FM4-64和CMAC染色,发现突变体的液泡的形态和数量受到严重影响。在突变体中,液泡数量较多,液泡体积较小,较难进一步融合形成较大的液泡形态。3.ΔFoCcw14在水稻根部的定殖模式。ΔFoCcw14突变体菌株在水稻根部定殖量减少。通过将定殖15 d后的水稻根部进行横切和纵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的侵染模式相同,突变体依然是从根毛的基部开始侵染,但是在根毛基部的侵染菌丝明显少于野生型。与此同时,在水稻根部细胞中扩展的菌丝也比野生型少。通过将水稻根部进行纵切我们可以看到,野生型中GFP标记的菌丝最终会到达皮层和内皮层中,而突变体GFP标记的菌丝只在表皮层扩展,无法进入到水稻细胞内部。4.FoCcw14影响水稻的系统抗性。与突变体ΔFoCcw14共生的水稻在进行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喷洒实验以后,叶片出现典型的纺锤状病斑。而与野生型共生的水稻叶片上,病斑小且少。与突变体ΔFoCcw14共生的水稻叶片的发病率比与野生型共生的水稻叶片的发病率高15%。同时,与突变体ΔFoCcw14共生的寄主植株体内的CAT和SOD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5.Os GLP2在水稻中的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和BiFC等方法鉴定出FoCcw14在水稻中的互作蛋白Os GLP2,Os GLP2在野生型侵染水稻根部早期高表达。通过获得Os GLP2的突变体(Os GLP2-RNAi)并进行稻瘟病菌接种试验,发现在ΔFoCcw14-水稻共生系统中,Os GLP2-RNAi植株比野生型ZH11更感病。6.稻镰状瓶霉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积累。稻镰状瓶霉能够在较高浓度的Cd胁迫下生长,同时通过液泡和厚垣孢子来结合和隔绝Cd2+,并通过提高抗氧化水平来中和Cd的毒性。7.稻镰状瓶霉提高水稻对Cd的耐受性。稻镰状瓶霉与水稻共生时,通过将Cd吸收和固定到菌丝的液泡中来减轻Cd对于水稻的毒性,提高水稻对Cd的耐受性,剩余少量的Cd2+可能进入根中并转移到芽中。8.FoSyn1在耐Cd性中的作用。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一个SNARESyntaxin1蛋白FoSyn1(g5337)在Cd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FoSYN1的缺失会导致稻镰状瓶霉对Cd的耐受性下降,同时会影响厚垣孢子的形成,阻碍液泡的融合而影响液泡的扩大。ΔFoSyn1接种的水稻在Cd胁迫下出现了发育不良,株高显著降低的现象,影响了共生体系中水稻对Cd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榨菜(Brassica juncea)和紫甘蓝(B.oleracea)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获得的异源三倍体与异源六倍体为实验材料,开展了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过程中基因表达与优势性状产生的分子机理研究。通过基因表达规律研究,明确了杂交及多倍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存在加性与非加性模式,筛选到了与蜡质层等优势性状相关的关键非加性表达基因,发现了与DNA甲基化过程相关的基因非加性上调表达;通过探究基因组DNA甲
鹅是一种食草水禽,以适应性强、生长快、营养成分丰富和低成本而闻名。然而,其季节性繁殖,以及许多品种产蛋期间还具有强烈的就巢性,造成种鹅产蛋性能低下,直接影响后代繁育的数量,制约了养鹅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典型的季节性繁殖家禽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16S rDNA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一、研究了不同季节浙东白鹅垂体在
体重信息的实时获取对实现畜牧养殖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规模养殖中鸡群的体重信息可用于了解鸡群生长状况和确定出栏时间,然而传统人工抽样称重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使鸡群产生应激。鸡具有在栖杆上栖息的习性,因此可在其上杆栖息时自动采集体重信息,但如果不同的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发生频率不同,根据体重采样数据计算的鸡群均重和均匀度结果就会偏离真实情况。鸡的体重对栖杆栖息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无法确定利用鸡的栖杆栖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属肠道细菌科。人感染沙门氏菌易造成腹泻、发热及肠道炎症反应,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鸡白痢等疾病。我国70~80%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沙门氏菌引起,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物中,超过90%是肉类产品。肉鸡供应链过程复杂,垂直污染与水平污染(交叉污染)可造成细菌污染率或污染水平的变化,相关风险值得关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可通过数学模型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细菌污染率和污染水平
细胞的增殖、扩张与分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学基础。这一系列细胞学事件与细胞壁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果胶作为双子叶植物初生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其合成、修饰与降解代谢通过影响细胞壁的流动性和可延展性,参与着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环节。因此,研究果胶代谢有助于明确细胞壁在植物生长发育历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农作物重要经济性状和育性的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现有研究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病毒病害,它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侵染水稻引起的,其对我国乃至亚洲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研究RSV编码的蛋白与寄主植物因子之间的互作从而明确其致病机理,对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植物细胞被坚固的细胞壁(cell wall,CW)所包裹,病毒难以在细胞间进行运动,为了完成系统侵染,植物病毒通常会编码一个甚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以甲氧基丙烯酸酯为活性基团,可通过与真菌线粒体复合体III中的细胞色素bc1的Qo位点相结合来阻断呼吸电子链传递达到杀菌效果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因其高效广谱的杀菌活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自开发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多种植物病害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且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残留问题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威胁也日益严峻。因此,深入研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环境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毒病害。RSV侵染寄主后造成严重症状,甚至死亡,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RSV与植物寄主之间的互作模式,挖掘植物寄主潜在的抗病基因,能够为病害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培育抗病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持,对病害的防治以及水稻生产具有重大意义。Ferredoxin 1(FD1)编码植物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中电子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医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是导致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抗性来源和相关机制备受关注。为了探究农用三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之间的潜在联系,本文在确认医院周边环境土壤中抗性烟曲霉存在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戊唑醇使用可能导致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世界广泛发生的植物单链环状DNA病毒。其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种类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由其介体昆虫烟粉虱特异性传播。该病毒属病毒根据基因组的不同可分为单组份病毒和双组份病毒。双组份病毒包含两条单链环状DNA分子,DNA-A和DNA-B;单组份病毒仅包含一条单链环状DNA分子。部分单组份病毒伴随有DNA-β,称为β卫星分子。植物介导的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烟粉虱互惠共生是造成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