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薄葬刍议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丧葬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两种相反的丧葬现象:厚葬和薄葬。众所周知,厚葬在古代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主导着中国的丧葬民俗。但历代以来,薄葬也不乏在古代中国丧葬民俗史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在某些特殊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汉文帝霸陵薄葬,就是丧葬史上的千古佳话,成为了封建帝王薄葬的典型代表。如魏武帝高陵的发掘,就是丧葬史上的重大发现,印证了曹操对于薄葬制度的倡导。汉文帝霸陵薄葬和曹操高陵薄葬,是研究中国古代薄葬的两大关键。中国关于薄葬方面的研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涉及到这两大关键。  本文试图从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入手,证明汉文帝事实上并未明确提出薄葬的主张和措施,千古传诵的霸陵薄葬是否真实仍需要进一步探究。而与此相反的是,曹操却明确提出了薄葬的主张和措施,曹操高陵的发掘,更为人们进一步肯定曹操薄葬的主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两相比较下,曹操的薄葬确实做得比汉文帝彻底得多,曹操高陵确实实践了曹操薄葬的主张。而曹操高陵的发现和发掘,亦当为研究中国古代薄葬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大家重视。
其他文献
学位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全球能源危机凸显了能源的稀缺性、不均衡性与不稳定性,空前紧张的世界能源形势促使国际社会和各国开始了能源立法的进程,2002年联合国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
五丰优T025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用五丰A与自育的大穗型优质恢复系昌恢T025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高产稳产、米质优、耐肥抗倒等特点,2008
本文主要探讨秦汉时期血缘性宗族发展基本情况及这一过程与士人的相互作用。  在方法上,本文一方面利用新近出土的简牍材料,另一方面从文化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献史料,选取
欧榘甲在康门弟子中是较为特殊的。一方面,他追随乃师康有为;另一方面,虽然其与康有为在思想上有一致之处,不过也有不少异于乃师而与革命派甚为接近的主张,如其较为激进的追求自
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地区发达和繁荣的象征,是人们智慧和文明程度的反映,直接影响和反映着一个地区经
流亡藏人系用以指称生活在中国以外的藏族人的专门词汇。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藏人迁居海外的情况,第一次是1959年西藏叛乱失败后,大批藏人随十四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第
本文将尝试考察唐宋时期杭州寺院神祠建立及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寺院神祠在建立及发展方面的区别和共性。在探讨过程中,将重点把握唐宋社会建立杭州寺院神祠,或推动
荣誉军人指抗日战争期间负伤成残的国民革命军官兵,根据本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内容,专指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残废军人。  本文以抗日战争为研究背景,上承战前国民政府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