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法律适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有关派遣船员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船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在派遣船员面临伤亡而请求相关损害赔偿的应适用何种法律问题上仍然缺乏相关规定。在派遣船员雇佣方面,我国在船员派遣的法律规范上规定境外企业不得在我国直接招聘船员,需要通过派遣机构雇佣船员。1在派遣机构参与下,我国船员派遣聘用模式较为复杂,在海员派遣机构、派遣船员、和海外船东之间形成了三角法律关系。实践中,由于劳动合同主体的不同,致使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没有明确界定,理论界也存在较大争议。要搞清法律适用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各主体之间关系的识别问题,因此要分析派遣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首先要厘清派遣船员与各责任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派遣船员人身伤亡事件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若船员在遭受侵权损害之前受雇于雇主,存在相关合同关系,当船员就自身的损害提起违约之诉时,需要明确船员与雇主之间的合同关系,当船员仅对侵权行为提起侵权之诉时,则需要明确侵权行为责任主体。这些都是处理派遣船员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的前提。在船员同时提起违约和侵权之诉时,二者责任竞合法律适用问题也是派遣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合同领域、侵权领域以及两者竞合情况下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章阐述,按照法律关系分析、法律适用原则介绍以及如何进行法律选择的脉络展开,对派遣船员人身伤亡涉及不同领域的情况分别阐述。最后,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下对派遣法律关系认定、相关法律冲突适用规则的立法规定,指出我国派遣法律关系不明确、相应法律适用规范不完善以及合同、侵权领域责任竞合法律适用存在法律空白等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阐述派遣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第一章首先对法律适用问题内涵,海员和船员的关系,涉外因素等概念做了一定的阐述,提出并分析派遣船员人身伤亡法律适用问题的复杂性。第二章对存在合同关系的派遣船员在不同派遣模式下三方法律关系作出分析,以此为基础,引出合同领域法律适用原则,并对伤亡船员等权利主体提出违约责任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说明。第三章首先分析被派船员在遭受侵权造成人身伤亡不同情形下所涉及的侵权责任主体,结合侵权领域法律适用原则对派遣船员等权利主体对侵权责任下法律的适用作出总结说明。第四章首先介绍违约、侵权领域责任竞合的含义,并对相关情形予以分析,参考各国对于违约、侵权责任竞合法律适用原则,对派遣船员遭受人身伤亡所涉及的责任竞合问题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章就第一章提出的问题分析我国立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方吸引投资和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营商环境的好坏事关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现阶段各地方对于建设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已经形成了目标共识,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探寻新的出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先行,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用政策制度来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也同样需要立法来保障。鉴于此国务院于2
学位
刑事诉讼活动中,被追诉人与其辩护律师共同组成了辩方,捍卫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一方成员,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理应一致对外。但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在是否认罪、认何罪的问题上观点不一,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辩护立场冲突。辩护立场冲突对辩护活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会使得辩护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我国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推进,辩护立场愈发重要,这一冲突的解决更迫在眉睫。但我国尚未
学位
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史,人类社会历经数次信息观念革新和技术突破,从以信息传播途径单向化和范围有限化为特征的Web1.0时代,发展到以信息开放共享、信息制造和传播多结点化为特征的Web2.0时代。如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三网融合、通信网络等新兴信息产业与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和人文进步深度融合,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以万物智能互联、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为特征的Web3.0时代之大数据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
学位
自上世纪末单位制社会解体后,基层社会向着原子化方向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发的态势,基层治理过程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显著提高,而传统的治理体制在这一背景下难以应对,基层行政组织担负起管理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向基层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一直处于满负载甚至是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为回应这一难题,网格化治理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对于网格化治理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网
学位
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给自身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环境问题自身就带有科技背景和决策风险的特征,其在产生的过程中具有正负的双面性,环境问题往往也需要经年累月才会被发现。因此,在环境问题具有高度风险性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防范,我国也不例外。总体来看,我国关于环
学位
长期以来,定期宣判一直是我国法院主要的宣判方式。自1998年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提出要提高当庭宣判的比例后,学界、主流媒体包括各地法院开始关注这个话题。我国关于刑事宣判制度的规定见于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02条中,规定了宣判一律公开进行,且分为定期宣判与当庭宣判两种形式,并在刑事诉讼法224条规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一律当庭宣判。从立法背景和理论价值来看,刑事宣判制度的确立具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宣判作为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内制药企业频频对大型跨国药企发起晶型专利挑战并取得成功,药物晶型专利的布局和保护问题再次成为了制药界关注的热点。实际上,由于晶型发明本身的特殊性,国内关于其授权标准的讨论从未停息。本文结合国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专利审查实践,对近年来我国药物晶型专利授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比欧洲和美国的晶型专利授权审查及司法实践中的主要思路和基准,对我国药物晶型专利授权标准的明确和完善
学位
“间接正犯”不论在我国还是大陆法系,都是一个议题颇多的概念,但议题表现存在微妙不同。大陆法系的争论极少触及它的存在问题,其地位由各学派弥补漏洞的副属性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独立意义。而其在我国的发展呈特殊的起伏态势,尽管多年来在学界默认应用,但未曾有成文规定,近来更有诸多学者开始否定这一概念的存在。间接正犯概念的存在应当以功能性或分类学价值为前提,而功能性价值更具决定性。功能性价值应当表现为具有正犯
学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专利与标准相结合是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的标准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专利进入标准体系之中与标准相结合就出现了标准必要专利。为了平衡专利权人和实施者双方利益,标准组织一般会要求专利权人以FRAND原则许可实施者使用其专利。标准的“公”属性和专利权的“私”属性有着天然的冲突和矛盾,这就引发了大量的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诉讼。专利权人在认为自己专利受侵害之时,就会向法院寻求禁令救济,法院
学位
我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在快速积累了大量价值的同时,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也愈发体现。尤其是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工作机制和职场文化呈现出高强度高压力的特征。我国劳动者面临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缺乏与用人单位对抗的结构性途径、职场权力关系缺乏监督、企业对劳动者精神健康缺乏重视以及国家层面上的精神损害预防保护措施缺位等困难,使得我国劳动者的精神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