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脂代谢紊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脾藏意”理论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深入研究“脾”“意”“脾藏意”内涵。2.研究温胆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MCI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3.探索“脾藏意”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中医经典知识挖掘与传播”平台将《黄帝内经》中“脾”与“意”的相关条文全部提取出来,并通过平台进行提炼,归纳得出“脾”与“意”的相关内涵,进一步完善“脾藏意”的研究,归纳总结“脾藏意”的内涵。2.实验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标准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以下分别简称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5只,标准对照组给与AIN93标准饲料,其余组给与60%超高脂饲料;标准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相应浓度(0.175 g/ml、0.35 g/ml、0.7 g/ml)温胆汤灌胃,连续干预60天。采用Lee’s指数检测各组大鼠肥胖程度,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记忆力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HDL 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的含量,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ERK、CRE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理论研究:脾的性质主要概括脾为阴中之至阴、脾具“土”性、喜燥恶湿等;脾的生理结构包括脾的位置、形态等;脾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脾藏神志、脾为时脏、脾主肉、脾主运化、脾主升清、为五脏六腑之卫等功能;脾的病因有五味伤脾、五志伤脾、邪气伤脾、过劳伤脾等;脾的病理表现主要体现在脾的形态、位置、功能、质地等方面;脾病的传变内容包含脾与心、肝、肺、肾之间的关系;脾病的治疗包括脾病愈之时节、脾的苦欲补泻、脾病的禁忌等方面内容;《黄帝内经》“意”的研究包含了意的概念、意的功能、意病的病因等内容。2.实验研究:与标准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大鼠体重、体长显著增加(P<0.01),Lee’s指数显著升高(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大鼠体长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长显著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ee’s指数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增多(P<0.01);与标准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血清TG、TC含量显著增加(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大鼠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低剂量组血清HDL-C含量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标准对照组比较,高脂对照组大鼠BDNF、ERK、CRE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高脂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BDNF、ER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CRE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中、高剂量组BDNF、ERK、CRE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1.理论研究“脾”的内涵脾归纳为具象之脾与抽象之脾,具象之脾包含脾脏、胰腺、胃、大小肠等器官所组成的系统,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经络贯穿其中;抽象之脾包含脾的功能、脾具“土”性等内容;脾具“土”性,具体解释为脾在人体当中发挥“承载、藏纳、化生、孕育、长养”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和水液,输布至全身各处,并将水谷精微和能量转化为脂肪、糖类等物质储存;二是将脂肪、糖类等化为供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能量物质。“意”的内涵意为认知功能中将感受、感知转化为志的中间过程。此过程不是阶段分化,也不存在先后顺序,而是人在感受外界事物的同时,就会产生注意、意识、推测等变化;意具“土”性。由“心有所忆谓之意”到“意之所存谓之志”的转化,由“因志之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的转化,皆由“意”起到承接、启发的转化作用,这种承接、转化的特性为“土”之性。“脾藏意”的内涵脾为“意”形成的生理基础;“脾”与“意”二者相互影响,脾气不足、脾失健运皆可使人产生健忘、认知能力下降等表现,脾失健运是导致“脾不藏意”的关键点。思虑太过则脾气郁滞,可能会出现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泄泻等症。意病与脾病互为因果,二者相互影响;“脾藏意”为“五脏藏神”的关键。“五脏藏神”是一个整体,五神的概念相互交叉、互为基础,各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中焦脾为“五脏藏神”的关键点,即“脾藏意”在“五脏藏神”中起到枢纽作用。2.实验研究长期高脂饮食能够诱导大鼠血脂代谢紊乱,降低大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表达,诱发炎症反应,进而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温胆汤能够通过影响脾的运化来调节大鼠血脂代谢紊乱,进而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3.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得到“脾藏意”的现代科学内涵(1)脾运化功能正常情况下,血脂代谢处于正常水平,个体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得以正常运转,即意的功能正常;(2)脾失健运的病态情况下,可以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进而影响个体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运转,即意的功能失常。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各历史时期代表著作和医家的情志致病理论和情志病论治思想,对中医经典医案集《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情志致病理论和情志病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以期通过情志致病理论有效指导情志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定性研究与数据挖掘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的情志致病理论和情志病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整理情志致病理论和情志病论治思想的相关论述,探究不
学位
目的:“风能胜湿”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发现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均与“湿”有关。此次研究旨在通过文献定性研究和数据挖掘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风能胜湿”理论、风药内涵及作用机制。通过对湿蕴型皮肤病的用药规律研究,说明“风能胜湿”理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方药指导。方法:本文分为文献定性研究和文献数据挖掘定量研究两部分。根据中医典籍文献学“风
学位
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挖掘研究对比分析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临床诊疗早泄的学术思想及处方用药规律,验证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可重复性,并分析倪诚教授治疗早泄处方用药的动态性变化,从而为提高早泄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1.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早泄的理论传承研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查阅文献、跟师门诊学习、学习相关课程等方式,归纳总结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诊疗早泄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
学位
目的:探究十五味赛尔斗丸对豚鼠胆固醇胆结石模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调控ABCB11和ABCC2蛋白干预胆固醇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预防性作用实验和治疗性作用实验两个实验,每个实验各32只。预防性实验:分为4小组,即预防空白组(Prevention normal group,PN)、预防模型组(Prevention model group,PM)、熊去氧胆酸预防给药组(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对苓泽降压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临床观察,以期通过严谨的试验方法科学评价苓泽降压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判断苓泽降压汤对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优势,初步探索此种干预方式的可行性,从而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展“治未病”及慢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研究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和体检中心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
学位
研究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必须先要研究古人的哲学观。随着哲学体系的渐趋完善,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中医学也由单纯的经验医学向形而上学指导下的实践医学过渡,且逐渐凸显了以形上之道来驾驭形下之术的思维模式。所谓“天人”即是形上之道,“分消走泄法”即是形下之术。因此,本文将以叶天士运用分消走泄法为例,展示古代中医学家如何以道驭术。论文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究中医的天人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探讨了中
学位
目的:为全面传承刘燕池教授中医经验,本研究从“道和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名医传承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收集刘燕池教授访谈、医案、文献等资料,汇集可以体现其道和术两方面的精华内容,以更全面的传承中医经验。方法:本项目依托于科技部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NO.2018YFC1704100)采用两种方式对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进行研究
学位
目的:系统梳理“六经”开阖枢理论的源与流,探究其基本内涵与外延,阐明三阴三阳、气机运动、标本中气等理论与“开阖枢”理论的关系;利用“开阖枢”理论对《伤寒论》太阴病方证进行系统的解读,探讨“太阴为开”与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的关联;基于“太阴为开”理论,探讨陈明教授治疗泄泻与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中医临床更为贴切的运用有所裨益。方法:1对“开阖枢”理论的字义、文义、医理进行考究,探究“开阖枢”理论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系统层次理论,通过考察《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汉代中医学著作,明确汉代中医学理论中存在的“天—人—脏腑经络”三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其在汉代中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本研究在对汉代中医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系统层次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类比“环境—系统—子系统”的三级系统,考察汉代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脏腑经络”三级结构,明确天、人、脏腑经络三个级别之间
学位
背景:锻灶下灰见于《金匮要略》鳖甲煎丸方中,其处理方法为用酒浸锻灶下灰,再煮鳖甲,绞汁纳药末作丸。历代医家大都认为以“锻灶下灰”制得的鳖甲煎丸具有更好的药效功能,因此,后世对于锻灶下灰处理方法的记载大都遵照原方,以“锻灶下灰”煮鳖甲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清代。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炉灶的改造,古代的锻灶下灰已不可复现,现代的锻灶下灰和釜脐墨,不再是古代锻铁炉灶中的锻铁灰或家用炉灶的釜脐墨,而现代的锻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