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律翁的摄影日记:《红的自传》的空间诗学

来源 :刘倩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卡森作为当今世界文坛古典学养最为深厚的诗人而广受赞誉,她是古典精神的当代阐释者,擅长用当代的方式、创新的形式来重新阐释古典。《红的自传》是一部诗体小说,也是安妮·卡森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讲述了主人公如何坦然面对自己异于常人的身份。安妮·卡森在碎片化但又连贯的叙事中重构了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猎杀怪物革律翁的故事。本文聚焦于这部诗体小说,从空间的角度切入,运用空间诗学相关理论对该诗歌进行深入的挖掘、探讨。本文的主要框架包含三部分,即安妮·卡森诗歌中的空间转向,以及诗人在《红的自传》中对于视觉想象空间及意象空间的建构。第一部分着重分析安妮·卡森诗歌中的空间转向,主要包括诗人这一空间转向背后的缘由及其空间转向的具体表现。安妮·卡森诗歌的空间转向是其困顿于现实、逃避现实又调和于现实的结果。现代人的激情匮乏让卡森回归古典,但古典文明的狂欢过后她所要面对的还是现实世界的贫瘠。因此,安妮·卡森的诗歌兼具古典资源和当代感受,她是古典精神的当代阐释者。安妮·卡森擅长用当代的方式、创新的形式来重新阐释古典,与此同时,诗歌的空间艺术也通过这种创意形式得以展现。本文认为安妮·卡森的诗歌创新,即其空间转向的具体表现在诗歌形态的革新,即摄影叙事。安妮·卡森的创新包含了她对诗歌语言的思考。她认为,语言具有欺骗性,它不能描绘全部的事实。基于这样的考虑,安妮·卡森笔下的革律翁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并用摄影的方式叙述他的生活。第二部分是对视觉想象空间建构的阐释,这一建构基于革律翁的影像世界及其作为漫游者对于世界的凝视。本文认为,在革律翁的摄影世界中,他通过镜头看世界,而他所留下的照片不仅是他对某个瞬间的捕捉,实则也暗含了自我意识的涌动。在他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当下的情绪感受包围着他,而裹挟着过往回忆的某种情绪、某个画面也都呈现在他眼前,时间在那一刻实现了联结,画面的不断重叠也使时间发生了空间化。此外,时间的空间化也体现在某个瞬间。本文分析得出安妮·卡森热衷于刻画缝隙、撕裂这样的发现性时刻,她笔下的革律翁出于对现实刺激的逃避,总是处于梦与醒的模糊界限之中。梦与醒的边界是活动的,有裂缝,而正是卡森所偏爱的,从梦中醒来的那一刻对于革律翁来说就是某种发现性的时刻,这一时刻同时也被革律翁的摄影所记录。成年后的革律翁总是以漫游者的形象被刻画,同时他也任由其自我意识漫游于他的摄影世界之中,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过往的记忆与当下的感受融于此刻,在视觉想象的空间中,时间被打乱重组,空间继而发生了位移,不稳定的自我书写也由此而生。本文在第三部分分析了《红的自传》中意象空间的建构。本文认为安妮·卡森在这首诗体小说中对于意象的运用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性。首先,意象的隐喻性质本身就使意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其次,这种意象空间还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组织性、延展性、构筑性。在《红的自传》中,革律翁的摄影世界以及内含于其中的自我意识和视觉想象构成了这三种意象空间的特质。在诗中,人物的意识可以保持其独立性,同时也可以互相渗透,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联动。革律翁自我意识的延申及其视觉想象赋予了意象更多的空间场景,也实现了该意象在不同空间的任意移动。安妮·卡森的这部诗体小说,以摄影代替语言完成了一部红的自传,使这首叙事诗充满了电影般的情节,赋予读者以快门式的阅读体验。诗歌中的影像世界即革律翁的内心世界,其主体意识具备某种类似于放映机的功效,在革律翁的意识驱动和视觉想象下,原本静止的空间画面不断呈现在高速运转的意识屏幕上,并以时而有序时而无序的方式向前推进,最终实现了时间的空间化。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和手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当前,全国多地应用乡村数字治理平台,探索“线上+线下”基层治理模式,打破基层治理的时空限制,为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基于数字治理平台快速发展的实践背景,本文以浙江省义乌市L村乡村数字治理平台为例,总结数字治理平台在乡村场域的运行特征,并结合新制度主义理论,提出本文分析框架,从效率机
学位
伊冯·阿蒂安波·欧沃尔是当代肯尼亚著名的女性作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蜻蜓海》是欧沃尔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本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试图寻找一条中非间文化变迁交流的重要途径,并展现了帕泰岛与不同文化交往的精华部分;最重要的是,该小说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整个人类世界。小说中人物在不同地理空间的流动,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蜻蜓海》一方面探讨了个体通过地
学位
村规民约作为基层社会规范,是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制度规范。本文以鄂西南乡村的法治经验为分析样本,考察村规民约产生、运行的实践过程,进而分析村规民约的实施机制。最后,探讨村规民约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定位与价值。移风易俗治理是村规民约产生的契机。鄂西南各村庄移风易俗治理实践的展开是在回应农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由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实现的。自治是移风易俗治理展开的最佳方式,村庄通过激活自治主体、促进民主协商的
学位
副词因其用法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但国内外对英汉副词性关联词语(以下简称“副关”)的比较研究起步较晚,且多聚焦于句法特征、语义关系等视角,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视角出发的对比研究相对而言较为少见。本文以著名美国女性作家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的《小妇人》、《小绅士》和《乔的男孩们》及其汉译本为语料,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为主、互动语言学和J.R.Mart
学位
石黑一雄(1954–)是当代文坛最杰出的英籍日裔作家,曾获1989年布克奖及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以淡然的笔调,书写了深埋于个体记忆中的情感与思考。其作品体裁多样,跨越种族、穿越时空,以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完成关于“记忆、时间和欺骗”(Nobel Prize,2017)的主题。《别让我走》(2005)和《克拉拉与太阳》(2021)这两部石黑的科幻作品预示了后人类时代的生命命题。本论文以生命政治理
学位
湖南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生动地反映了湖南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了不同时代湖南人民的民歌艺术特色,在现代多元化的音乐中,展现了地域语言文化在歌唱中独特的魅力。湖南境内人多地广,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迥异,使得湖南地区的民歌风格多样。其作品能够展示湖南醴陵和益阳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现实意义和来源,是此地区的音乐文化的代表。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民间歌曲发展每况愈下。对其艺术风格、曲式
学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是坦桑尼亚裔小说家、学者,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擅长刻画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最后的礼物》是他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围绕一移民家庭展开,讲述了四位家庭成员从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在宏大的历史事件背景中个人的命运走向,揭示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里的移民困境,以及移民如何发挥主体性逃离困境的方法。从二战前后到千禧年之后,从桑给巴尔到英国,从家庭到社
学位
阿莫斯·图图奥拉(Amos Tutuola)是尼日利亚第一位享誉国际的黑人作家。《棕榈酒鬼》和《我在鬼林中的生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他的小说以约鲁巴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充满了魔幻色彩,因而导致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性受到了批评家们的质疑。但是本文认为,图图奥拉在《棕榈酒鬼》和《我在鬼林中的生活》的神话故事书写背后,隐藏着对现实问题的揭露。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两部小说中暗含的现实问题,继而探
学位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唯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造出新的、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有可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然而,企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考虑到组织资源、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等因素,又会制定正式的流程与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创新行为,对员工提出的创新想法进行筛选,保留其认为对组织发展有益的部分。而当员工创新受阻时,如果员工相信其创新想法能为组织创造价值,那么员工就可能会采取
学位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是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青岛市作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较为集中的地区,教育模式和教育水平在省内具有示范作用。青岛市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艺术类、师范类、普通类三类,其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点和特殊个性,并在新时代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