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脑轴途径的L-茶氨酸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普遍存在、威胁生命、高度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抑郁情况较严重者需要考虑药物干预治疗,近年来寻找高效、安全的天然产物来改善抑郁行为已成为社会迫切需求和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指出L-茶氨酸能对抑郁症及相关疾病具有改善作用,但大多关注于L-茶氨酸对抑郁行为学的影响,少有从“肠-脑轴”的角度去探讨L-茶氨酸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基于此,本研究以SPF级SD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L-茶氨酸灌胃干预,观察L-茶氨酸对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海马、脾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变化,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5-羟色胺(5-HT)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含量,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探讨L-茶氨酸基于“肠-脑轴”途径干预CUMS抑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鼠采食量和体质量测量,糖水偏好、明暗箱实验、旷场试验以及强迫性游泳行为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采食量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糖水偏好度明显下降,明箱出现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自发活动和探索能力大大降低,逃避欲望降低。相比模型组,L-茶氨酸组(20、100、500 mg·kg-1·d-1)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横穿格数和站立次数、水中的活跃度、进入明箱次数及停留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中剂量组(100 mg·kg-1)干预效果最佳。这些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有效地干预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2.大鼠海马、脾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L-茶氨酸修复了CUMS造成的海马神经元、脾脏组织结构病理损伤和肠道屏障功能破坏;ELISA检测IL-6、TNF-α、5-HT和GLP-1结果表明,L-茶氨酸降低了CUMS大鼠血清、结肠和盲肠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并增加CUMS大鼠海马、大脑皮层、空肠和结肠5-HT、GLP-1的含量,部分条件下达到显著水平,L-茶氨酸剂量之间干预效果表现为100 mg·kg-1·d-1>20 mg·kg-1·d-1>500 mg·kg-1·d-1。从而提示了L-茶氨酸可能是通过减轻肠道结构病理损伤及5-HT和GLP-1分泌不足来改善“肠-脑轴”上行途径触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结构变性。3.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大鼠粪便菌群,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道微生物分布特征与对照组、氟西汀和L-茶氨酸组存在明显差异。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模型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低于对照组,而L-茶氨酸尤其是100 mg·kg-1·d-1剂量条件能明显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对大鼠粪便菌群属水平上菌群组成分析发现CUMS组大鼠Akkermansia(艾克曼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L-茶氨酸(100 mg·kg-1·d-1)降低了艾克曼菌的相对丰度;LEf Se分析显示模型组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为g_Desulffovibrio,经过氟西汀和L-茶氨酸的干预后,g_Desulffovibrio不再是优势菌属,增加了其他如瘤胃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链球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50种被L-茶氨酸干预显著逆转的菌属中,有14种菌属与CUMS的至少一个参数呈正相关或负相关。这些提示了L-茶氨酸能够有效调节与肠道黏液厚度增加、肠道的通透性降低及炎症因子生产相关的肠道菌群。综上,本论文基于“肠-脑轴”途径探究L-茶氨酸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L-茶氨酸具有有效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脾脏和肠道结构损伤,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增加单胺递质5-HT和神经肽GLP-1的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修复肠道功能及炎症从而起到保护海马神经系统功能是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为提高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附加值,研究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麦胚制备风味活性肽,以感官评分和麦胚肽得率为衡量指标优化酶解工艺,测定酶解物中风味物质含量、肽分子量分布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麦胚最佳酶解条件为pH7,底物浓度2%,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4%。此时,麦胚肽得率为(8.17±0.70)%,酶解物具有一定咸鲜滋味并伴有清淡香气。麦胚酶解物中挥发性物质以烃类、酸类和醇类物质为主;呈鲜物质主
期刊
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中一类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对多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茶树中PPO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尚未明晰。本文以三个不同PPO活性的茶树品种为材料,筛选得到可能调控茶叶PPO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克隆得到Cs MYB12/48转录因子,对MYB12/48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同时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对茶鲜叶萎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比较了三个不同P
学位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因其特有的“三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品质和保健功效而被消费者所青睐。目前关于黄茶的香气研究较少,且黄茶的特征香型及其化学物质基础暂不明确,阻碍了黄茶风味品质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全国各地97个黄茶为材料,分析黄茶不同特征香型,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香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明“玉米香”型黄茶关键香气化合
学位
黄茶为我国特有茶类,由绿茶发展而来,其品质特征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产销量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本研究分析黄叶茶的闷黄工艺、存放时间、鲜叶嫩度及生产季节对其品质的影响,对同品种同嫩度鲜叶同期加工的黄叶茶和绿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黄叶茶特有的特征品质,为黄茶生产者及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以促进黄茶产业的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闷黄工艺对黄叶茶品质的影响采用先湿闷4 h~6 h后再干闷48 h~6
学位
茯砖茶是黑茶中一类重要的花色品种,因其独特的“菌花香”以及众多的保健功能而被广泛关注。目前茯砖茶风味品质特征的化学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阻碍了茯砖茶品质评价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本文以不同风味茯砖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香气活力值(OAV)、超高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风味茯砖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化
学位
<正>一、让熟悉的风景"陌生化",激起学生探究的"真"热情人们常说"近处无风景"。的确如此,面对身边每天接触的人和事,见过的景与物,人们自然没有了认真探索、思考的兴致。所以,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就有了些太过熟悉而不想细究的感觉了。那么,
期刊
茶毫是茶树叶片下表皮的毛状体,常存在于茶树嫩叶。茶毫与茶树抵御病虫害等环境胁迫有密切关联,同时也对茶叶的品质有影响。然而,目前对茶毫的形成及发育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论文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毫多与毫少两种茶树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转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到可能参与茶毫发育调控的候选基因。并且,构建了Cs TT2候选基因的植物
学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的应用依从性。方法:用“双色球自由抽取法”将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和用药、饮食与运动的护理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值
期刊
山银花(Lonicerae Flos)作为传统中药材,也是具有药食同源属性的大宗中药材品种,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山银花是湖南的道地药材,其基源植物为灰毡毛忍冬。由于干燥方式的多样化,不同初加工方式影响山银花药材质量,本文基于HPLC-Q-TOF-MS和HS-SPME-GC-MS分析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蒸汽杀青、不杀青)和干燥温度对两种山银花(“五彩花”、“湘蕾”)中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
学位
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为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藤蔓植物,其根茎为民间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胃炎、痛经、跌扑扭伤、风湿骨痛等。课题组在民间考察发现黑老虎果皮可以快速缓解急性腹泻,但缺乏现代科学研究。本研究以黑老虎果实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小鼠模型研究其抗腹泻、抗炎效果,通过16s核糖体RNA(r RN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