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研究——以Q高校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进行了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管控。内部控制建设日益重要,为此财政部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旧体制已满足不了改革的新要求,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迫在眉睫。教育部根据部属高校的业务特点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指引部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省属高校虽在组织机构、业务活动性质与部属高校类似,但是省属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同,管理理念也大有不同,这不能以此照搬硬套部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另外省属高校间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但是在构建内部控制过程中,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构建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当期省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根据省属高校经济活动特征,构建了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理论模型。根据模型中的要素结合Q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构建适合本校的内部控制框架。根据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建设思路,依据大部分省属高校尚缺的项目库审批流程,对项目申请进行分类归口管理,归口论证,集体决策的入库规范化程序,为预算编制精准化、明细化、公开化做了铺垫,保障了预算的有效执行,能更好地为绩效评价奠定基础。对预算及Q高校风险点比较多的收支、政府采购、基建、资产、合同流程进行动态梳理和功能再造,从而完成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就实际意义上来说,统一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本文以省属高校内控框架体系构建作为研究内容,以Q高校为例对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重新构建,以期对省属高校内控框架形成统一认识,从而为其他高校相关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减少高校腐败的发生,规避一些风险。由于不同单位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创新性的通过对Q高校的流程再造,将该内部控制框架直接应用于该校。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使整条供应链达到最优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增值,必须保证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供
提出一种二次不动—惩罚变结构随机自动机模型(Q(IP))。较之于其线性形式(L(IP)),新模型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自信(当然,有时也可能是自负)。特别,跟传统自动机不同的是,新算法的极限行为同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同渐激烈,对于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手段,因此,财务制度设计理论
进度管理是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尤其对于那些工期紧张,或是经济效益受工期影响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市场经济下,项目的时间目标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
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肩负着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参与孵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高校是基础研究的基地,能提供对社会
本文试图运用营销学知识,对目前的移动IVR业务的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与分析。2005年,移动IVR市场收入接近22亿,发展用户2300万,市场发展迅速。尽管如此,我国的IVR市场还存在很
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管理者股票期权制度,在国外的几十年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自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以及被微软公司和花旗集团先后宣布废弃以来,由于缺乏约束而遭到空前质疑。因此,在看到管理者股票期权制度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另一面——过度激励而带来的巨大负面效应。本文认为,目前股票期权制度仍不失为一种可以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好方法,但要使其充分发挥长期激励作用,就不仅要对制度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导致传统模式创新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这必然会使企业从独自创新模式向合作创新模式转变。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而新兴产业正
近年我国对经济的要求不再一味地追求高 GDP值,十八大三、四中全会均提出要求稳中求增,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说明上市公司应更加注重投资行为。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制定机构,对投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在近程反导中的应用,利用共轭梯度法和黄金分割法对BP网络进行了改进。把BP网络和卡尔曼滤波结合起来,建立对目标定位和跟踪的数学模型。并且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