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铁沉积的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8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α-硫辛酸(LA)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SN)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细胞膜铁转运蛋白1(FP1)、铁蛋白(Ferritin)表达的影响,探索LA清除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SN铁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颅内注射生理盐水)30只、模型组(颅内注射6-OHDA)100只。30只对照组大鼠术后4周再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组;100只模型组大鼠4周后随机取80只成功模型再随机分为PD模型组和LA干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立体定位仪定向注射6-OHDA,对照组定向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PD模型大鼠成功术后4周,对L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LA 25mg/kg/d、50mg/kg/d、100 mg/kg/d连续14 d,PD模型组不给予干预。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右侧中脑SN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MT1、FPl、Ferritin的表达情况,采用普鲁士蓝铁染色方法检测SN内铁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SN内铁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PD模型组、LA低、中、高剂量组SN内DMT1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FP1、Ferrit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PD模型组、LA低、中、高剂量组SN铁含量、铁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2)与PD模型组比较,LA低、中、高剂量组SN内DMT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FP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LA中、高剂量组Ferritin表达显著上调(P<0.05),LA低剂量组Ferritin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LA低、中、高剂量组SN铁含量及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3)与LA低剂量组比较,LA中、高剂量组SN内FP1、Ferritin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DMT1表达显著下调(P<0.05);LA中、高剂量组SN铁含量、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4)与LA中剂量组比较,LA高剂量组SN内FP1、Ferritin均明显上调(P<0.05),LA高剂量组SN铁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LA中、高剂量组之间DMT1的表达水平、铁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LA可以有效清除6-OHDA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大鼠中脑黑质铁的沉积;(2)LA清除PD模型大鼠中脑SN过量铁沉积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使DMT1的表达明显下调,使Ferritin、FP1的表达明显上调,减少中脑神经细胞的铁的摄取,增加铁储存和加大铁的出胞作用,维持铁平衡的稳态。
其他文献
理性和功利性的过度影响使教学活动的属人性和为人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遮蔽,教学主体被部分地物化.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人化回归.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基本路向是:
目的探讨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聋病基因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意义,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和局限,并倡导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注入基因筛查的理念。方法以2008年
人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不是新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前提是明确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人性化教育不必然要求放弃使用惩罚手段,但惩罚手段的有效使用必须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onvascular glaucoma,NVG)是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长入,使得小梁网和周边的虹膜组织互相粘连,引起眼球内眼压升高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
教研室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发挥好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中我们突出“三抓”到位,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努力提升教科研人员的思想品德
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行动教学研究方法。本文针对城乡交流会中“溶质的活动中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稀释”两节同课异构,分别就教材资源的整合、课前预习、课堂情景的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与及血液激素、生化指标的检验来探讨新疆维族长寿老人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自然长寿老人(≥90岁)和106
探究学习是当前广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探究学习这个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探究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改进策略.这此策略包
民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民主化教学中,“尊重、自由、平等”思想应成为每位教师设计、实施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策略。一、新课改、新理念—
品德课程的教学,不能一味地说教,必须通过化解问题来生成品德。引导学生化解教材问题、社会问题、生活问题,尽量在真实的“品德”问题中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生成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