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屋盖结构的抗震与减震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结构由于其空间受力、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成为大跨屋盖结构最具有 竞争力的结构类型,空间结构的出现和应用,使得20世纪大跨屋盖结构经历了一个 飞跃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将需要建造更多更大的大空间建筑物。 大跨度结构往往是人群集合和配置重要设施的场所,如何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就使它们 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安全度一直备受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抗震规范还远远不 能满足大跨屋盖结构的抗震分析要求,不少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而大跨屋盖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几乎空白。 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大跨屋盖结构抗震和减 震的理论与设计方法,旨在进一步完善大跨屋盖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探寻可行的控 制技术以减小地震反应,提高抗震安全度。抗震部分考查了传统常用的SRSS法、百 分比法以及中国规范法等地震分量的组合方法应用于大跨屋盖结构的可行性,研究认 为中国规范法不适用于组合竖向地震作用不可忽略的反应,SRSS法和百分比法相对 精确,但仍有少数结果严重偏于不安全,因此采用反应谱法分析大跨屋盖结构时应进 行时程分析法的校核;大跨屋盖结构平面不规则难以判断主轴方向,其支承点间距较 大,地震波到达各点的时间差不可忽略,因此进一步研究了地震波最不利输入角度和 行波效应。减震部分则分别研究了隔震技术、MTMD和粘弹性阻尼器应用于大跨屋盖 结构的可行性、特点及分析理论。提出了在柱顶设置隔震垫的屋盖隔震技术,建立了 串联弹簧理论用于初步分析与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隔震层刚度和阻尼比的影 响;采用MTMD控制屋盖结构的竖向反应,提出了“振型分组,多组MTMD分别控制” 的控制策略,验证了这种策略的可行性,分析了频宽、阻尼比和质量比的参数影响规 律;提出了小八字形粘弹性消能支撑控制技术,推导出用于初步设计的单质点分析理 论,并用时程分析法检验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消能支撑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对于 大跨网格结构,采用屋盖隔震技术或消能支撑控制水平地震作用,由MTMD控制屋盖 的竖向地震作用,减震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以至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地震分量组合;最不利输入角度;行波效应;屋盖隔震技 术;MTMD;粘弹性阻尼器;消能支撑
其他文献
本文在综合分析和归纳目前国内外强夯技术和强夯方法的基础上,对强夯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论述。通过深入分析土的固结理论和震动波压密理论,对填土的强夯机理进行
野田河南接工程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骨干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开挖河道长约4km,将通南地区骨干河道红旗河与里下河地区骨干河道野田河连接起来,
爆破是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最主要的破岩手段。岩体爆破是一个受力情况极为复杂的过程。由于岩体性质的复杂性、爆破条件的多变性和测量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岩体爆破开挖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开挖爆破施工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高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边坡爆破震动的系统测试分析,探索爆破震动波的传播规律,结合拉西瓦峡谷高山陡坡,高地应力等工程实际,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功能的日趋复杂,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它可以使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构件能较为自由地布置。本文以带梁式、厚板式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
学位
复杂的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很大,可能引起地震地面运动产生较大的放大或缩小,以及震害分布区域化。实测地震记录和理论分析都表明,震害较重的场地,复杂局部场地的地震
本文以广州地铁四号线仑大区间盾构施工为基础,在对盾构施工变形的规律认识基础上,充分把握变形预测与控制问题的实质与核心,进行了盾构施工变形问题的深入研究。 通过三维有
随着国民经济和集中供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集中供热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的许多城市中,一个城区往往同时存在多个供热系统,甚至同时存在多个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系统,但各个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准点率高等优势,已经被公认为是大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力量。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有不足的一面,即可达性较差,不能提供“门对门”的服务
在钢结构建筑中,梁柱节点作为钢框架中的关键连接部分,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着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反应。在1994年北岭地震和1995年阪神地震中,传统的梁柱连接节点产生了很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跨海大桥的建设工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跨海大桥工程重要且耗费巨大,非通航孔在整个工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选择合理的桥型可以在保证使用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