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去泛素化酶参与拟南芥免疫机制探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当中都可能遭受病原菌的侵染,而植物激素等防卫代谢产物在抵抗病原菌入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植物抗病物质的产生和调控机制对于全面理解植物-病原菌互作,深入解析植物免疫信号通路,充分挖掘新型免疫调控靶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显示,许多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但是,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对于植物免疫的功能调控及其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氨基酸代谢作为植物初级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中的免疫功能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以拟南芥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的先天免疫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很多粮食作物是单子叶植物,其遗传结构和调控机制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在进化中产生了显著的改变,导致很多双子叶植物的研究成果在单子叶农作物上应用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对单双子叶植物先天免疫信号网络的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对基础代谢通路上的功能差异进行解析,可以丰富植物的免疫理论,同时对于农业病虫害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室之前发现了一个在水稻中具有广谱抗病功能的NLR类蛋白Pigm R,为了解析其广谱抗病信号通路,通过酵母双杂交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我们筛选到一个重要的免疫蛋白PICI1。通过对PICI1基因敲除和过表达等转基因株系抗病性鉴定和进一步的生化机制研究发现,PICI1可作为一种新的去泛素化蛋白酶调控水稻(单子叶模型植物)初级代谢,从而正调控水稻对白叶枯菌的抗病性。为了探索这条防御途径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的保守性,我们在拟南芥(双子叶植物模型)中克隆了具有同源性的蛋白At ESP1/2,并在拟南芥突变体库中获得了At ESP1/2的突变体。有趣的是,接种丁香假单胞菌后发现突变体atesp1/2对Pst DC3000的抗性显著提高,过表达At ESP1/2显著增强了植株的感病性,结果表明At ESP1/2负调控拟南芥对细菌的抗病性。我们进一步实验验证了At ESP1/2具有去泛素化活性;同时,通过对IP-MS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植物中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合成酶At MTs可以与At ESP1/2互作,进一步利用Split-Luc和CO-IP实验在烟草中验证了At ESP1/2与At MT1/2直接互作,并且施用外源氨基酸可恢复At ESP1/2突变体的抗性表型。因此我们推测At ESP1/2通过去泛素化活性影响蛋白At MT1/2的稳定性,调控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继而抑制植物对丁香假单胞菌的抗性。先前已有报道发现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的先天免疫,由于氨基酸作为激素合成的前体,于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确定了At MT1/2催化产生的氨基酸有可能是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参与拟南芥的免疫。除此之外,At ESP1/2也能够与丁香假单胞菌效应蛋白Hop AI1,Hop B1相互作用,可能作为这两个效应因子的靶标而调控植物免疫。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一个新的At ESP1/2-At MT1/2-激素级联通路,可通过调控拟南芥初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进而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并且,该通路可能作为一个保守的植物防御信号途径参与植物免疫过程。研究结果对单双子叶植物先天免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利用高密度SNP标记对小麦品系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其潜在的有益基因位点,为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17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系为材料,在辉县、开封和温室3个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上来自A、B、D染色体组上的多态性位点,对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
学位
目的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χ~2检验和两部模型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在6 227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最近一个月利用门诊服务的
期刊
近年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寄生线虫的危害。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害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每年给世界大豆产量造成巨大的损失。大豆孢囊线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或寄生于植物体内,危害隐蔽,防治比较困难,现有的防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选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SCN生理小种繁多且在不断的进化,单一的抗性品种已经不能很好防治线虫的危
学位
目的:从药学管理领域出发,分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优化中药学管理方案的路径,并探索肿瘤疾病用药规律的实践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肿瘤科2021年收治的112例患者,为每位患者按照入组时间进行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专科医学服务期间,采用基础中药学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专科医学服务期间,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完善中药学管理方案。搜集分析2020年医院肿瘤科开具的365张
期刊
紫杉醇是最早发现于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现已被开发为临床一线抗肿瘤药物,对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疗效,市场需求量大。红豆杉属植物稀少,生长缓慢,且紫杉醇含量极低,市场供需矛盾剧烈。目前紫杉醇主要依靠植物提取或化学半合成获得,寻找新的紫杉醇获取方式一直是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紫杉醇提供一种潜在的新获得方式。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尚未完全解析,增加了其异源合成的难
学位
本论文主要关注罗博卢酮和芹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罗博卢酮属于吡啶类生物碱,具有心肌保护活性。罗博卢酮B的基因簇中编码了多个催化酶,其中Rub S1-S7负责糖骨架的修饰。本论文以罗博卢酮B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糖骨架修饰酶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其底物识别机制以及催化机制。本论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解析芹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结构和催化机制,芹菜素是4,5,7-三羟基黄酮,它具有抗诱变、抗炎
学位
按照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运用构建主义理论,系统化将高职教育中师资、设备、课程、学生要素有序配置,构建出生利主义的高职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会对高职教育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再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生理反应,许多生命有机体在受到损伤或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时,能够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组织或器官,以将局部损伤的影响降到最低。与动物相比,植物无法通过移动来选择生存环境,因此进化出高度的发育可塑性,并表现出多种类型的组织或器官再生:组织再生、器官从头再生、体细胞胚发生。其中根从头再生(de novo root regeneration,DNRR)是器官从头再生的形式之一,长期
学位
青蒿素是一种优良的抗疟药物,因其对疟疾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药物活性好等优质特性而被广泛使用。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对于肥胖、癌症和红斑狼疮等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因此,寻找青蒿素对肥胖、癌症等疾病的调控靶点蛋白已成为研究热点。尽管青蒿素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其生产来源相对较狭窄,迫切需要较大规模、廉价快捷的生产青蒿素。通过研究青蒿素在黄花蒿体内的产生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降低
学位
本文基于1例以周期性不明原因高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不盲目清热解毒,强调整体观念,从肝脏与脾脏论治,注重中焦作为气机枢纽的关键作用,认为中焦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结合患者病史,可知患者受情绪困扰日久,气机失于疏泄,气郁化火出现发热。同时,气机不畅,传化失常,升降失司,津液代谢异常,内湿由生,湿阻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故患者出现频繁腹泻。肝脾共主中焦气机,肝郁脾虚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