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咸文笺注与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咸虽不如其父傅玄显赫,但其文学创作在西晋文坛也占据一席。本文旨在对傅咸的家学渊源和创作思想进行解读,就其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本文分上、下两编来写,上编为傅咸文研究,下编为傅咸文笺注。上编分为三章来写,第一章主要论述傅咸的家学渊源和创作思想。家学渊源主要表现为其父傅玄对其在宗经崇儒、崇尚节俭、省身自律、直言敢谏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傅咸文的创作思想主要表现为依傍经义和致用为上。傅咸文多为政论文,上书、表、奏多直言时弊,体现着他致用为上的创作思想,即文学为政治服务,亦是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表征。同时论述傅咸文多援引儒家经典,依经立论在傅咸文章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第二章主要论述傅咸文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三类来写,其一,表、上书、笺、教、奏劾文多体现忠君忧国、直言时弊。忠君忧国分为忧国之社稷、忠君忧民和尊儒崇礼三个方面来论述,直言时弊主要从直言奢侈之弊、直言朝臣不端之行和直言官僚体制之疏漏三个角度来阐述。其二,颂、箴、铭多体现歌功颂德、托物言志。傅咸的箴、颂文主要表现为对西晋皇朝的赞美,铭文主要表现为借物抒发个人情志。其三,诗序、尺牍、碑、诔文多体现唱和酬赠、怡情养性,这类文章主要表现为傅咸官场之外生活中儿女柔情的一面。第三章主要论述傅咸文的艺术特色。傅咸文各体兼备,又各具特色,书信、诗序、教体文辞多质朴平易;奏议文条理灼然、明晰畅达;颂、箴、碑、诔、铭文富有典雅清壮之气。下编是傅咸文笺注,分凡例、正文和补遗三个部分。凡例主要说明对傅咸文笺注的体例。正文主要包括校勘记、题解和注释三个部分。补遗主要在前人补佚基础上对傅咸文进行的整理和完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能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课堂,随着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乐,那教学效果还能不满意吗?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这种“互动”情绪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内容、时间和情境而定。  在这一点上,
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情况是衡量一个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标准,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如何开展创新型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成
如何加快山区农民进入市场的步伐,提高市场参与度、吸引力,已引起山区农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从
1993年,三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再次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城市”称号,迎来了全国文明办主任座谈会在本市隆重召开。新年伊始,全国宣传思想工作
【正】 解放后的五十多年,农业生产的经营活动多数时间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农业经营管理部门对农村经营谈不上要有什么指导,主要是通过组织手段来落实“长官”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师生课堂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亲身体验,领悟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切的感动、感悟、感染,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三维目标的整合,才能了然与胸。    一、从文本的立意解读    教师在课前与文本的对话可称为“备课性阅读”,是为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服务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无题》(相见时难);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无题》(待得郎来);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由于它们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本文仅从构思角度来探讨无题诗的特点。    一、围绕“郁结”
【正】 一、副业的内涵这里所说的副业是指与农业对称的或者农业中的一业的那个副业,而不是泛指同主业对称的那个副业。几千年来“农业就是动植物生产”的观念是个错觉。“副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略甚至剥夺了语文之“美”,使它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条分缕析的讲解,繁琐无谓的训练,虚假矫情的写作,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想象力退化,感悟力浅薄,爱好趣味低俗,语文素养下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
“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吕叔湘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积累、重涵泳、重感悟,讲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言语习惯训练,这种方式下,语感的收获具有或然性与高耗性;再一点,对于今天来讲,读写基础已经变得越来越薄弱,这样做只会让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现今的文言文只注重串讲字词、繁琐肢解、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