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性培养的中外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其设计有效反映出新课改的导向与落实,而将科技创新融入化学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着教材的编制与创新。考虑到受历史文化背景、教学模式、课程目标等影响,各国教材具有各自特点,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程度必然有所不同。本研究首先在化学学科背景下确定科技创新能力的认知框架,解决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厘定与内涵分析,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进一步从科技创新能力要素、栏目教学功能两维度建构出教材分析工具。本研究选取国内沪科版与人教版、美国IB课程与英国A-Level课程的主流高中化学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教材对科技创新能力七项要素的表征情况(领域属类、化工实作、思维特征、价值批判、探究意识、新颖实用、迁移应用),并结合教材中不同栏目的五种教学辅助功能(知识关联、活动探究、概念理解、资料拓展、学习评价),量化讨论沪科版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与程度差异。又通过对沪科版、人教版、美国IBC版与英国ALC版四版本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原电池主题与化工生产主题内容进行质性比较,找出各国教材呈现方式的具体特点,以期为我国开发实用、适切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材提供合理性参考。研究结果发现:(1)科技创新能力各要素在国内教材中的表征总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布不均。国内外四版教材皆重视“领域属类”要素,并在实践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用于“迁移应用”的科技背景素材。沪科版与人教版相对强调“探究意识”要素,美国IBC版与英国ALC版更重视“价值批判”要素。(2)沪科版、人教版与美国IBC版在编写与编排科技背景素材时,主要表现出“资料拓展”的教学功能,沪科版相对更多地以“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教版教材穿插有较多的“概念理解”类栏目,注重知识中核心问题的提炼,国外两版教材对“知识关联”功能的表征效果较好,融入有关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内容,重视搭建学生和学习内容间的桥梁。最后,本研究针对我国高中化学教材设计提供相应建议,包括编写时注重任务的实践性和情境的冲突性,编排时注重拓展素材的观念性和主题性,落实时注重反映栏目的实效性,化工生产部分重视工程设计等等。
其他文献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倡导以观察、调查和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生物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它既是过程,又是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白热化,培养有科学观念,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人才是教育需要承载的重要使命。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科学素
学位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规定:探究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并首次将“创新素养”细化到具体可评价的学业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大力发展科创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在此背景下,广大生物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灵活开展学科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识解水平、文化环境和动机等。其中关于识解水平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多。识解水平理论认为个体
学位
2017年,上海市实行了“3+3”新高考政策,其中,第一个“3”包括每位学生都必须选择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另外一个“3”是指每位学生都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命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中自主选择三门学科,其中生命科学的教材是按照《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按照三维目标设定,而2021年开始使用的新版本教材是按照《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学位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代,培养青年一代的学习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放眼科学的发展历史,类比在其中功不可没,它曾被许多科学家用作解决问题与提出创造性思想的工具。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且逻辑性往往也较强。而这些特点恰恰决定了化学知识非常适合使用类比来进行学习。为了评估我国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类比情况,并为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提供建议,提高教师运用类比
学位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科旨在培养学生4项核心素养,分别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新课标还对高中生物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选修部分划分为“现实生活应用”、“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包含若干可供学生选择的具体课程,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的详细建议。本研究选取《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推荐开设
学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近年来也逐步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作为最具有学科特点的生物学素养四大要素之首,生命观念也是生物学素养的基础。笔者为了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逆向教学模式来培养初中生命观念素养。将逆向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知识的教学,以探索逆向教学模式对提升生命观念素养的作用
学位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实际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从结构体系、学科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作业”,其形式也需不断拓展、创新与优化。电子作业结合了信息技术载体的多种特点,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不仅仅丰富了作业的原有形式,还充分挖掘作业的本体功能和拓展功能,有望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选取沪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
学位
21世纪伊始,社会发展大跨步向前,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我国也迎来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而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也紧随其后,在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明了国家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和生活的不断变化,实验稿不再适应社会教育形势。2013年,教育部再次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在2018年发行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选才的要求提升,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正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追求,也是新时代下对人才选拔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习惯使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重在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较少。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性,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单一学科的知识解决,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以及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