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背景下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辉丰股份和利民股份的双案例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87z654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体理应积极履行环境责任进行环境治理,然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企业的逐利性本质决定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市场失灵,企业往往并不会积极主动选择承担环境责任,此时,环境规制便应运而生,旨在政府通过强制性手段来规制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不断加强,为了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企业不得不将环境问题纳入其战略管理中,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的异质性,不同企业将环境问题纳入其战略管理的高度不一致,即存在多样的企业环境战略选择。那么企业不同的环境战略选择会导致怎样的经济后果呢?而在相同的环境规制背景下,驱动企业选择不同环境战略的因素又有什么?厘清以上两个问题有利于政府因势利导从而使环境规制发挥其应有效用,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企业选取更加积极的环境战略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农药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但又并未像钢铁、火电等行业在近两年引起重点关注并颁布相关配套法规,因此更适于研究新环保法这一环境规制工具的效用,本文选取同处于农药行业内的两个上市公司:辉丰股份和利民股份作为案例公司,以“外部环境规制--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经济后果”为逻辑链,探讨在新环保法这一环境规制背景下企业各自的环境战略选择,并对两个案例公司同样在新环保法背景下却选取不同环境战略的背后影响因素进行挖掘,经研究发现,一方面,企业财务资源、高管特征及内部治理等企业内部因素均会影响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监管和农药行业消费者绿色需求等外部环境均会成为企业博弈中的参考信息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随后分别从企业市场竞争力、债务融资、盈利能力及企业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环境战略的经济后果,最后本文在以上结论基础上给出一定的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政府采购的规模较大且始终呈现增长趋势,采购金额占GDP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以往学者对于政府采购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宏观层面,比如分析政府采购作为市场力量的补充所发挥的政府职能,探究政府采购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实施绿色经济和增强地区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的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将研究重点放在政府采购对供应商的影响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政府采购在微观层面对供应商的影响同样重大。本文选取2008-2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国内实体企业普遍面临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公司产能过剩,企业负债过高,以及宏观政策环境不确定等问题,企业利润收入下滑,公司经营压力加大。为了追求高收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众多实体企业纷纷购买金融资产、从事金融业务,企业“脱实向虚”现象日益突出。从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来看,企业配置大量金融资产、从事金融业务不仅会影响其的经营业绩和经营
学位
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遭受了沉重的损失,在当年7月,曾经达到巅峰的股票价格暴跌,绝大多数公司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为避免股票价格持续下滑,稳定投资者的信心,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扩散,政府推出了诸多激励政策,其中便包括兜底式增持。兜底式增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董事、实际控制人对员工的损失进行保障的员工股权投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青睐的新型股权激励机制。然而,在我国上
学位
在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趋紧,信用收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债券违约主体数量和违约余额迅速攀升,达到了空前的高位,此后便居高不下,信用债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不少债务违约出自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内企业成员之间股权结构多种多样,内部关联交易频繁而错综复杂,使得信用风险在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传染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因而集团整体
学位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呈现下滑趋势,尤其部分制造行业面临着信贷紧缩、产能过剩等困难,导致部分原本经营状况良好、产品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也陷入债务严重的困境。为缓解现金流紧张,节约利息支出,部分企业进行债转股来缓解财务危机。从2016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第二轮债转股,即“市场化债转股”,而本轮债转股的动因和经济后果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使用了文献研究法、事件研究法、回归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从债转
学位
微观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其立足、发展之根本。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微观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科学投资决策、稳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国内金融行业和金融资本的飞速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有机结合,成为了新形势下企业获取资金支持、谋求协同效应和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尽管政府对产融结合持鼓励态度,但社会和学界普遍存在“脱实向虚”的担忧,产融结合能否
学位
并购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整合资源。伴随着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并购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也都有着明显的增长。在我们国家的并购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并购支付手段一般有现金支付手段、股份支付手段以及现金和股份结合的支付手段。但是由于资本市场中并购行为的方式与内容越来越复杂多样,传统的支付方式渐渐地不能满足企业并购的需要,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利企业后
学位
多年来,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企业更多选择用并购重组来作为资产重组的手段。但长此以往其弊病也暴露无遗,过多的并购使得企业业务过度多元化,内部协同效应低下,管理效率下降,对企业扩大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分拆上市作为收缩性的战略手段,在国外市场有了很长的历史,近年来也逐渐走入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视线。但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分拆上市手段的应用不够成熟,且我国相关监管制度一直较为缺失,因此监管部门对于分拆上市行为的态
学位
2020年环保行业出现多起民营企业国有化案例,市场化改革下民营企业逆势而为的行为引起关注。一方面,民营企业创始人受制于融资约束的客观存在,需要引入投资者以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铺开,推动国有资本走出去,提高市场化程度。两方需求的匹配为民营企业国有化提供了土壤。已有文献对民营企业国有化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动因研究,从宏观经济、政府需求和民营企业自身意愿三个角度解释,而对国有化
学位
债券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当多的企业会选择利用债券这一手段来满足自己逐渐增长的资金需求。但从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上就开始出现未能及时兑付的违约事件,其中有一些企业集团也出现了债券违约,例如2019年的北大方正集团债务违约事件和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紫光集团债务违约事件,而这两家企业集团主体信用评级在事件发生前都是AAA级,且评级展望稳定。这不得不让人们关注企业集团债券背后的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