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与还原Cr(VI)影响生物炭胶体运移行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优良的土壤修复材料,生物炭(BC)可以有效地吸附、还原和固定Cr(VI)等重金属污染物,改善土壤质量。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炭胶体颗粒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仍具有一定的运动和迁移能力。吸附Cr(VI)后的生物炭胶体颗粒(Cr-BC),依然存在携带吸附态Cr继续向土壤深层迁移的可能,从而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吸附及还原Cr(VI)后的生物炭胶体颗粒性质的变化及Cr-BC在多孔饱和介质中的运移行为有待研究。
  利用小麦秸秆分别在450℃和600℃限氧热解的条件下制备典型生物炭材料(BC450和BC600),通过球磨、浮选和离心的方式获得生物炭胶体颗粒并用于Cr(VI)吸附批实验。考察了生物炭热解温度、Cr(VI)吸附量及溶液离子强度对所形成的Cr-BC性质(颗粒表面Cr物种分布、粒径和电动电势等)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吸附反应进行6h后,80%以上固定于生物炭颗粒表面的Cr(VI)被转化为Cr(III);生物炭表面C–O含量减少,表明以酚、醇和醚为代表的C–O键可能参与了Cr(VI)的还原。光散射法测量发现,吸附与还原Cr(VI)后,相比于BC,Cr-BC的Zeta电位升高,水力学直径增大。吸附反应后带正电的Cr(III)物种的形成及生物炭颗粒表面带负电的含氧官能团的损失可能共同导致了Cr-BC电位的升高。而Cr(III)络合沉淀和静电吸引作用可能促进了生物炭胶体的相互团聚,引起粒径增长。
  在此基础上,继续考察了Cr(VI)吸附量、溶液离子强度和热解温度对Cr-BC在饱和石英砂柱中运移行为的影响。利用两点动力学沉积模型拟合Cr-BC运移过程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结果表明,BC450和Cr-BC450胶体颗粒的移动性随着吸附反应时间的延长(0~20h)和吸附量的增加(0~41.5mg/g)而减弱。提高背景溶液离子强度(1~5mMNaCl)导致Cr-BC450移动性下降,其运移行为表现出由动力学阻滞到熟化的转变。与深度相关的沉积系数随着Cr(VI)吸附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利用胶体稳定理论(DLVO理论)计算胶体微粒与介质颗粒之间的界面化学作用力。吸附还原Cr(VI)后生物炭胶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垒降低、次级能阱加深,有利于Cr-BC在饱和多孔介质中发生沉积。相较于BC600,BC450具有更高的Cr(VI)吸附还原容量和携带铬迁移的能力。Cr-BC600的运移行为主要受到应变效应的制约。
其他文献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加强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对支持乡村振兴以及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现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其中具有精准定向调控特征的定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文中简称为“定向降准”)货币政策被央行多次实施,累计释放大量长期稳定资金。因此,本文剖析定向降准支持普惠金融的作用机理,并通
学位
2013年我国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市场资金分配不合理,传统货币政策效果不如预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吸收国际经验,创造了可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债收益率作为定价参考的基准,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央行于2019年8月
在我国抓好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关阶段,金融包容如雨露甘霖灌溉出包容性社会,并催生着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新时代,金融包容迎来重要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金融包容性发展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数字鸿沟”问题。因此,探讨数字技术对中国家庭金融包容的影响,并把握其内在机理,对推进金融包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界定数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achiev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However, since 21th century,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China is deteriorating, the el
新技术革命时代,技术发展的高速率对人文精神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高等教育领域新工科的全面展开同样要求人文价值引导,以“人文”为内核的人文学科却遭遇了现代性危机,最为鲜明的表现就是人文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职业是人、教育、社会三者之间联系的重要载体,职业发展状况最鲜活的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最直接的反映了人才培养问题。就此而言,关注人文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对“文科无用论”的理性应对,
学位
伴随当前“新工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两千余个新工科专业在各院校相继开设,这固然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但相对于新的工科专业在数量上的增加,“如何优化现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获得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更是新工科建设需要直面的命题,由此出发,本研究将关注的视角投入到高等工程院校之中的通识课程建设问题上。通识课程致力于回答“如何理解完整人”与“如何塑造完整人”的问题,在当前“新工科”建设与“一流
学位
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工程人才培养水平是反映一国工业发展潜力、跻身世界舞台的文化软力量。2016年是我国新工科建设的元年,以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工程教育要求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而课程、课程组织则是改革最集中、最核心的场域。2016年也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楔形课程组织创新的启动之年,东京工业大学楔形课程组织是基于工程人才发展规律建立的,与世界工程教育、世界领导型工程人才理念相契合。因此对东京
学位
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管理逐步向社会治理转变。从“管理”到“治理”,对我国社会治理各领域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制度、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更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信息化等要求。大学内部组织既有层级制的党政管理组织,又有合作与共治性质的学术组织,还有具有市场属性的服务与附属经营组织,面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大学内部组织治理工作亟需进行改革创新、重塑再造。本文在治理现代化理论、
学位
在发展下肢快速力量时,跳深练习是一个经常被采用的训练手段,而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存在,使得跳深练习后,下肢快速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传统跳深练习和新型跳深练习对受试者进行干预,将后测各个时间点所测得的各指标的成绩与前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分别找出这两种不同跳深练习后出现最佳后激活增强效应的时间,分别找出两种不同跳深练习后出现后激活增强效应的最大强度,对比两种不同跳深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