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面源污染的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同时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也随之加剧,如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峻等。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已无法准确衡量农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加关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共5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时序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BAM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揭示了三大城市群城市农业生产全要素无效率值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要素分解和根源分解。进一步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运用LPI-LMDI模型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TN、TP、COD)的变化分解为个体效应、效率效应、效益效应和规模效应之和,探讨了不同时间段各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变化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增长速度远低于其他两个城市群;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结构上看,农业固体废弃物是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占污染排放总量90%以上;(2)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业生产无效率均值分别为0.40、0.44、0.31,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是导致农业生产无效率的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TN、TP、COD的无效率均值达到0.06、0.04、0.06,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亟需改进;(3)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率分别为2.65%、1.96%),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略有下降(-0.04%)。从要素分解上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农业面源污染对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0.91%、0.70%、-0.06%,政府应当加强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从根源分解上看,三大城市群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包括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长期制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规模技术进步对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起正面影响,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起负面影响;(4)效益效应是三大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效率效应是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主导因素,但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污染排放起促进作用;规模效应和个体效应整体影响相对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三条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共举;(2)加快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其他文献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富则社会稳,“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排头兵”,不仅成为了解决农村贫穷落后问题的中流砥柱,也不断的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恩阳区自2013年设立芦笋发展办公室以来,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芦笋产业。该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气候还是芦笋的种植历史方面,都非常适宜芦笋的生产与再发展,且于2018年顺利的被授予了“芦笋之乡”的称号
学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推广具有高效节能型的家电产品是势在必行的。1973年和
学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居民消费领域碳减排就是重要一环。而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节能减排的消费方式,能有效降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于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到65.4%。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疫情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促进消费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实现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与落实,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帮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还激活了疫情时代的旅游业。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重新规划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农村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农村产业提供商机,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
学位
从2015年我国实施农业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始后,至202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约12.81%,化肥减施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农户的减少化肥施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施化肥的效果: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比例较低,其中不仅存在耕地肥力等客观因素,也存在基层农户对于减少化肥施用不了解,缺乏清楚的认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较低;对风险的回避等主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
学位
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向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渗透,农村金融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对于广大农户等弱势群体而言,其所受的金融排斥依然较为严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仍然是当今金融发展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因此,农村金融理论正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近年来农村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探寻金融制度创新路径,引导和鼓励
学位
随着家庭尺度上的能源消费比例不断增长,家庭能源成为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家庭能源活动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比于城镇家庭更加现代化的用能模式,广大农村家庭用能结构比较传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促进农村家庭能源转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然而,现有研究对用能模式更加特殊的牧区的关注度较低,牧区家庭传统能源消费行为已经对牧区草
学位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户家庭生活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以协调土地政策与农户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助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应运而生,为新时期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稳定高效运
学位
我国金融服务的长尾群体——农户在面临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时,多存在除利率以外的高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劣势、不能及时满足资金需求等问题,这使得农户的信贷需求往往被边缘化,损害了农户的经济利益,阻碍了农业农村的长足发展。整村授信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方式,其重塑了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将农户信贷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资金服务进行高效衔接,提升了农户的信贷主体地位。然而整村授信这一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举措能否解决缓
学位